現代社會中的人性及教育

現代社會中的人性及教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上海三聯書店
作者:渠敬東
出品人:
頁數:230
译者:
出版時間:2006年
價格:25.00元
裝幀:平裝本
isbn號碼:9787542622488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社會學
  • 教育
  • 塗爾乾
  • 渠敬東
  • 社會理論
  • 教育社會學
  • 現代性
  • 社會學經典理論
  • 人性
  • 教育
  • 社會發展
  • 心理學
  • 社會學
  • 個體成長
  • 價值探討
  • 現代生活
  • 人格發展
  • 批判思維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康德在《論教育》中曾經說過這樣兩句話:1.“人隻有通過教育纔能成為人。”2.“人隻有通過人,通過同樣是受過教育的人,纔能被教育。”假若單從字麵去理解,我們大體上可以讀齣這樣的意思:1.教育乃是人之所以成為人,並區彆於其他的根本要素——教育即是人性,是人的自然;或者按照康德在同一段話中的說法,“除瞭教育從人身上所造就齣的一切外,人什麼也不是”,所以,教育從根本上說是人的規定性。2.任何教育都是人的教育,都由人來執行,教育是依靠“人”來塑造“人”的過程;因此,教育的秘密,在於“已完成的人”與“將完成的人”之間所發生的聯係,這意味著,教育不僅是在“教”與“學”之間所結成的一種人際紐帶,而且,教育必是當前發生的,屬於實踐的範疇。總之,康德的這個說法,提齣瞭關於教育的兩個基本問題:人的自然和人的社會構成……

著者簡介

渠敬東, 1970年1月生。1992年畢業於復旦大學社會學係,獲法學學士學位;1995年獲復旦大學哲學碩士學位。1998年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社會學係,獲法學博士學位。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編輯部主任、副研究員、碩士生導師。社會學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委員。研究方嚮:社會學理論。

圖書目錄

上篇 現代教育的人性基礎
一、教育中的古與今
二、現代早期教育的思想發展及其社會建製
1.導言:什麼是自由教育?
2.現代教育的興起:以自由教育為起點
3.作為人文教育的自由教育
4.自由教育作為自由的實踐
中篇 現代性及其社會基礎
三、失範:現代社會的總危機
1.社會的缺席
2.失範的現象學基礎
3.失範作為一種實踐邏輯
4.社會配置中的失範
四、社會團結:法團的公共性與道德個人主義
1.團結作為現代社會的規定性
2.社會團結的現代轉型
3.法團與道德個人主義
五、現代團結的知識基礎
1.社會知識的邏輯
2.知識圖式中的個人與社會
下篇 現代教育中的自然與社會
六、啓濛的二律背反
1.啓濛與批判中的人
2.啓濛的悲劇
3.批判的張力
七、結語:現代教育與自由的開展
1.迴到塗爾乾:集體良知的人性意涵
2.作為現代性基礎的中等教育
參考文獻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作為網絡共同體中的一員,我們每個人都兼任參與者,觀察者和書寫者身份,免不瞭去看去聽去說去溝通,對我個人而言,存在兩個必然的挑戰,1 如何在人道關懷的立場和盡可能多的信息基礎上,隨情景改變,調整看的視角和看的距離。2 麵對形形色色的對話者,如何快速定位溝通內容和方式?包括如何避免無效溝通,如何在溝通的共識性原則基礎上有效對話等等等……

评分

塗爾乾其實隻是個幌子,失範纔是真正意義上的核心

评分

補標渠敬東的演講(現代教育思想的興起,以及Liberal Arts傳統與教育思想的變遷):(1)我們一定要走入到現實社會生活中,尋找一種共同特徵的方式,找到我與研究對象同感的方式來理解社會。在這一點上,社會學是一個瞭不起的學問。社會學恰恰就可以把經典的文史和現實經驗發生關聯,而對自己的位置有所認識;(2)教育的影響是長期的,是滯後的。我們現代的時代,不是微信的時代,而是“文革”的一代。我們的時代是由“文革”培養齣來的一代主導,是文革培養的一批人主宰這個國傢的時代。也就是說,我們熟悉的生活並不構成生活的真實邏輯,而是前一個時代的後果。今天教育欠下的東西,必將由今後三十年來償還。

评分

渠老師哲學功底強大,參考文獻感人。適閤作為塗爾乾理論的導讀,但書中談及的理論涉及韋伯、馬剋思、盧梭、洛剋、康德、法蘭剋福學派等等。主題則包括:教育、人性、自由教育、失範、社會團結、法團、道德個人主義、啓濛、集體良知,等等。若說有美中不足,大概是有些長難句不好讀通,有時候會有歧義。93頁談“焦慮”與“雙重解釋”:“普通行動者也是社會理論傢,他們的反思性關懷也構成瞭作為職業社會觀察者或社會科學傢的研究對象的活動和製度。”塗爾乾認為,在職業群體的相似性中,存在著一種共同的道德生活。(141頁)塗爾乾麵臨的“轉型問題”:社會分工為“真正意義上的社會”提供瞭可能的製度安排和道德基礎,但實際中卻無處不是失範與混亂。(165頁)這種道德關懷也是塗爾乾一生的求索。

评分

作為網絡共同體中的一員,我們每個人都兼任參與者,觀察者和書寫者身份,免不瞭去看去聽去說去溝通,對我個人而言,存在兩個必然的挑戰,1 如何在人道關懷的立場和盡可能多的信息基礎上,隨情景改變,調整看的視角和看的距離。2 麵對形形色色的對話者,如何快速定位溝通內容和方式?包括如何避免無效溝通,如何在溝通的共識性原則基礎上有效對話等等等……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