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N・安德森(E.N.Anderson),1967年於伯剋利加州大學獲博士學位,現任美國河濱加州大學人類學教授。主要研究生態人類學,特彆是有關食物之生産與消費的生態學,以及人類究竟如何利用、分類和認識他們的資源。其代錶作品有《心中的生態學:情感、信仰與環境》(1996)、《中國食物》(1998)、《在混亂中完結》(1978,與人閤作)、《中國南海岸的文化生態》(1972,與人閤作)等。
這是一部有關中國食物的內容廣泛且引人入勝的曆史學和人種學著作。作者從上古史入手,展示瞭食物如何從一開始就在中國的官府政策、宗教儀式和身體營衛諸方麵占據著中心位置,然後順著時間綫索把筆觸一直伸嚮當代中國,豐富、迷人而又發人深思地描述瞭中國飲食文化的地區多樣性。
中国是一个好吃的国度,直到今天,吃饭仍然是人们社会生活中极为重要的一环,作者选择从这一角度切入分析中国的社会文化生活,可谓眼光独到,远胜国内学者所著那些平庸无奇的社会文化史专著。 全书大致可分为两块:一块是介绍中国自古至今食物的变化;另一块介绍饮食方...
評分e. n. anderson對於中國食物的研究算得上高屋建瓴,並不祗在柴米油鹽醬醋茶上打轉,對於中國歷朝的政治、經濟、文化等都有深入的研究並且抱持著獨特的見解,且無膚廓之虞。 在此基礎之上,anderson以滿懷熱愛的情懷詳細闡述了中國食物的特點及演變。作者對粵菜的歡喜溢於言表,...
評分国人中以汉族为主,汉族食肉则以猪肉为主。在中国的主要菜系中,猪肉无不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红烧肉,东坡肘子,鱼香肉丝,梅菜扣肉,以猪肉为主料的菜品可谓五花八门。不但如此,猪的内脏,肚子,大肠,肝,肺等物,也常常经过精细烹饪,变成饭桌上的佳肴。可以说在中国,...
評分“常凯申”是隔壁历史系某教授译著里对“Chiang Kai-Shek”的译法,也算网上最近比较流行的段子之一。这两天又嘴馋,翻起刘东主编的《海外中国研究丛书》里的《中国食物》。《中国食物》的作者是美国河滨加州大学人类学教授E.N.Anderson,原书出版于1998年,中译本封面上写着“...
評分有馅小麦团、中国酥食、团块,这些不知所云的翻译真是让人看的酣畅淋漓,有些段落甚至需要借助标注括号里的英文结合混沌的整段文字才能猜测出译者想表达的大意。这种翻译都能出版?!我看不少人给四星?如果觉得作者角度不错给个三分也就算了,团块chunking那段我就不信你们...
劉東明顯既沒參加翻譯,也沒參加審校,掛名而已,已經不是懷疑英文水平瞭,是要懷疑中文日常運用能力瞭,不是說瞭翻譯著作不算學術成果嘛,何必掛名,徒增自黑。。。
评分翻譯嘛……哈哈
评分不忍卒讀,牛肉丸可是客傢食物,現在被潮州標簽瞭。。。。孟夫子都愛吃肉!我愛吃肉!
评分把握最精準的中國飲食方麵的書
评分說實話,寫得不咋地。翻譯得更不咋地。倒是附篇裏麵郭於華翻的兩篇比較不錯。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