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N・安德森(E.N.Anderson),1967年于伯克利加州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美国河滨加州大学人类学教授。主要研究生态人类学,特别是有关食物之生产与消费的生态学,以及人类究竟如何利用、分类和认识他们的资源。其代表作品有《心中的生态学:情感、信仰与环境》(1996)、《中国食物》(1998)、《在混乱中完结》(1978,与人合作)、《中国南海岸的文化生态》(1972,与人合作)等。
这是一部有关中国食物的内容广泛且引人入胜的历史学和人种学著作。作者从上古史入手,展示了食物如何从一开始就在中国的官府政策、宗教仪式和身体营卫诸方面占据着中心位置,然后顺着时间线索把笔触一直伸向当代中国,丰富、迷人而又发人深思地描述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地区多样性。
有馅小麦团、中国酥食、团块,这些不知所云的翻译真是让人看的酣畅淋漓,有些段落甚至需要借助标注括号里的英文结合混沌的整段文字才能猜测出译者想表达的大意。这种翻译都能出版?!我看不少人给四星?如果觉得作者角度不错给个三分也就算了,团块chunking那段我就不信你们...
评分用两天时间读完了 E.N. Anderson 的 The Food of China. 作者是位美国人类学家,目前同时在华盛顿大学和加州大学河滨分校授课。此书从历史的角度,分朝代介绍了中国饮食,及其所受之外来影响,读来非常有趣。这两天边读边在Twitter上做了八卦体摘抄,现将这些推整理如下: 1. ...
评分中国是一个好吃的国度,直到今天,吃饭仍然是人们社会生活中极为重要的一环,作者选择从这一角度切入分析中国的社会文化生活,可谓眼光独到,远胜国内学者所著那些平庸无奇的社会文化史专著。 全书大致可分为两块:一块是介绍中国自古至今食物的变化;另一块介绍饮食方...
评分九年前曾把此书买来翻过,当时读书不求甚解,虽然觉得译本有些问题,但除了在书上做了少许校正,也没太在意。这次重读,才惊觉译文问题之严重——全书不到300页,数下来竟有150多处翻译问题;而如果有原文可对照,这个数字要突破200甚至300,大概也是不无可能的。 由于没有译...
评分洋大人即使如此努力想写一本中国食物,查了几多资料,也把阮籍和嵇康混为一谈,这样的错误还很多,看得人直摇头,文化交流好难好难!各位同学要努力,多写点确切的英文书英文论文让洋大人参考!
刘东明显既没参加翻译,也没参加审校,挂名而已,已经不是怀疑英文水平了,是要怀疑中文日常运用能力了,不是说了翻译著作不算学术成果嘛,何必挂名,徒增自黑。。。
评分翻译嘛……哈哈
评分不忍卒读,牛肉丸可是客家食物,现在被潮州标签了。。。。孟夫子都爱吃肉!我爱吃肉!
评分书的内容OK 翻译简直惨不忍睹!粽子都不译出,智商感人。
评分书是好书,研究方式很用心。但谬误不少,误读不少,减一星。翻译太差,减一星。因为我要拿它写论文,再减一星。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