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理学到朴学

从理学到朴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江苏人民出版社
作者:【美】艾尔曼
出品人:
页数:217
译者:趙剛
出版时间:2012-1
价格:20.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214073488
丛书系列:海外中国研究丛书
图书标签:
  • 思想史
  • 海外中国研究
  • 学术史
  • 历史
  • 清代知识谱系
  • 清代
  • 儒学
  • 学术
  • 理学
  • 朴学
  • 经学
  • 传统文化
  • 学术史
  • 清代思想
  • 汉学
  • 考据学
  • 哲学
  • 史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从理学到朴学:中华帝国晚期思想与社会变化面面观》旨在从清代社会经济的背景考察江南学术共同体的演变过程。这一考据学赖以生存的江南学术共同体后为1850年爆发的太平天国战争摧毁。《从理学到朴学:中华帝国晚期思想与社会变化面面观》还着重讨论了明清时期大运河沿岸的文化中心城市苏州、杭州、扬州、常州,力图透过政区和地方史的视角展示考据学的崛起。与传统著作中俯拾即是的思想研究理路不同,《从理学到朴学:中华帝国晚期思想与社会变化面面观》更注重“哲学的框架”。作者艾尔曼指出,18世纪晚期的中国历史,实际上是17世纪以来政治、学术变革的延续及其发展的极致,其影响甚至播及19世纪乃至2。世纪。18世纪的历史是17世纪满族入关到19世纪西方入侵的漫长历史进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因而不应被孤立出来,搁置一边。

作者简介

本杰明·艾尔曼,1946年出生。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系和历史系教授。他的教学和研究领域包括:中国思想与文化史,1000-1900年;中华帝国晚期科技史,1600-1930年;中日文化学术交流史,1600-1850年。主要著作有:《从理学到朴学:中华帝国晚期思想与社会变化面面观》、《经学、政治和宗族:中华帝国晚期常州今文学派研究》、《晚期中华帝国科举文化史》、《以他们自己的方式:科学在中国,1550-1900》等。

目录信息

著者中文版序
著者初版序
第一章 中华帝国晚期的学术话语革命
第一节 江南学术界的内外环境
第二节 清代政治与学术
第三节 理学的解体
第二章 考据学派与共认的认识论观点的形成
第一节 考据学的出现
第二节 明亡的冲击
第三节 实证学风的冲击
第四节 专业化与实证学风
第三章 江南学者的职业化
第一节 考据学派的社会起源
第二节 中华帝国晚期的职业化
第三节 官方与半官方赞助
第四节 江南学界与书院
第五节 士大夫社会角色的转变
第四章 学术、图书馆、出版业
第一节 江南的藏书楼
第二节 江南出版业
第三节 资料收集与考证研究
第四节 乾嘉时代的目录分类
第五章 江南地区的学术交流网络
第一节 通行的研究方式:札记体著作
第二节 考据话语中资料运用
第三节 协作、书信和会晤
第四节 累积性研究
第五节 学术发明权的争论
第六节 考据学派的“进步”意识
第六章 考据运动的终结
第一节 考据运动的衰落
第二节 太平天国起义的冲击
结论
参考书目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本书内容虽好,但翻译问题多多,这已是海外汉学系列的通病。有关引用文献的部分更是重灾区,漏译、错译、引错都有不少。直接看“参考书目”部分。 P204 埃克(Tsen Yu-ho Ecke)《中国书法》 按:英文当为(Tseng Yu-ho Ecke),即曾佑和,现为美国夏威夷火努鲁鲁艺术学院顾问...  

评分

评分

从明到清,学术话语发生了一次巨大的转变,理学在被极大打击过后,异变成了以考据为核心的朴学,江南学术群体通过亲缘、地域等联系,形成了一群学术派系,他们在编修四库的时候就选择与自己学术观点相同的书籍,从而为之后学术研究发展的私家化做了铺垫。考据是义理的最终裁定...  

评分

评分

本书内容虽好,但翻译问题多多,这已是海外汉学系列的通病。有关引用文献的部分更是重灾区,漏译、错译、引错都有不少。直接看“参考书目”部分。 P204 埃克(Tsen Yu-ho Ecke)《中国书法》 按:英文当为(Tseng Yu-ho Ecke),即曾佑和,现为美国夏威夷火努鲁鲁艺术学院顾问...  

用户评价

评分

“固然,但是”这样的句式艾尔曼用的最得心应手,爬梳朴学的兴衰之史的态度也立于此。艾尔曼不同意把18、19世纪的中国描绘成沉溺陈旧文化的形象,也不愿夸大西方文化冲击带来突发性进步的影响,他倒是从从汉学宋学等争论中切入,在17世纪到19世纪中国学术话语的变化中剥析其内在的前进力量,并指出这被人忽视的力量其实延续并作用至20世纪的中国学术话语上。

评分

异域之眼,终究有隔。将乾嘉考据比附文艺复兴太流于表面,强调社会经济背景是海外汉学的一贯特长。对于朴学衰败的原因解释也似乎有些表面化。

评分

社会史以及知识社会学的进路。读的有些无聊,草草翻过,让我打起精神的竟然是尾章“考据运动的终结”,我一定是对考据学有莫大的偏见。“学者们死了,著作佚散了,学校解散了,藏书楼毁掉了,江南学术共同体在太平天国的战火中消失了。”这是不可避免的命运,没有一个正常的社会,所谓的学术共同体又建基于何处呢?

评分

图书馆天天发邮件催我还书,今天一怒之下把它读完了。看海外中国研究系列就像读散故事似的,觉得有趣但总抓不到点T T

评分

为清代小学正名的作品。极端唯心主义指导国家的尝试破灭以后,小学是回归客观的、自然而然的改良途径,并不仅仅是在压迫下的被动选择。它所强调的实证方法虽然没有催生出科学,但至少在知识分子中培养了实事求是的精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