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理

說理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華夏齣版社
作者:陳嘉映
出品人:
頁數:275
译者:
出版時間:2011-5
價格:46.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08064789
叢書系列:陳嘉映·思想學術譯叢
圖書標籤:
  • 哲學
  • 陳嘉映
  • 語言哲學
  • 哲學-陳嘉映
  • 思想
  • 哲學
  • 哲學-中國學者
  • 思維
  • 說理
  • 邏輯
  • 思辨
  • 批判性思維
  • 溝通
  • 哲學
  • 認知
  • 錶達
  • 理性
  • 寫作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是著名哲學傢陳嘉映教授集四十年從事哲學思考與研究形成的最重要的哲學專著。全書共分九章,以語言分析哲學的方法論述瞭相關的全部哲學命題,各章包括“哲學之為窮理”,“哲學為什麼關注語言”,“哲學語法”,“論理詞與論理”,“感知與語言分析”,“親知與觀念”,“看法與論證”,“普遍性:同與通”,“事情本身與事實”等。現代語言分析哲學源齣自英國經驗主義傳統,以分析語言與意義的關係達至問道窮理的目的。陳嘉映教授初入以德國理性主義傳統下海德格爾研究入手,從而將西方二十世紀現象學潮流與分析哲學的深入研究緊密無間地結閤為一體,形成瞭自己相對獨立的學說體係。該書作者首先以“哲學何為”入手,說“哲學大緻就是窮理”:“從一個道理追嚮另一個道理,謂之窮理。所謂哲學,大緻就是窮理”。而窮理,在陳嘉映教授看來,就是一個在一定的哲學語法下對感知和語言進行分析的過程。這一分析在其發展中必會涉及親身感知與觀念形成的問題,進而,陳嘉映教授又探討這一體係在論證等重大哲學命題。本書論證之深度和論理之嚴謹使其成為國內近三十年來少見之重要哲學著述,必將引起國內外學界的廣泛注意和關注。

著者簡介

陳嘉映,首都師範大學哲學係教授。著有《海德格爾哲學概論》(1995),《存在與時間讀本》(1999),《泠風集》(2001),《語言哲學》(2003),《無法還原的象》(2005),《旅行人信劄》(2005),《從感覺開始》(2005年),《哲學科學常識》(2007)《白鷗三十載》(2010)。主要譯著有《存在與時間》(1987),《哲學研究》(2001),《哲學中的語言學》(2002),《維特根斯坦讀本》(2010),《感覺與可感物》(2010),組織並參與翻譯戈爾的《瀕臨失衡的地球》(1997),大不列顛百科全書編寫的《西方大觀念》(2008)等。

圖書目錄

第1章哲學之為窮理
§1.1哲學是什麼 1
§1.2好道與說理 2
§1.3行止與言說依乎道理 2
§1.4 哲學大緻就是窮理 3
§1.5默會道理與明述道理 4
§1.6道理在言說中成形 5
§1.7成形者與未成形者是同一個嗎? 6
§1.8因事說理和離事說理 6
§1.9寓言 9
§1.10拈花一笑 10
§1.11講齣瞭什麼道理? 11
§1.12同一個道理的不同錶述 11
§1.13命題不是道理的絕對錶述形式 12
§1.14同一者可言說嗎? 13
§1.15烹小鮮與治大國 13
§1.16道與術 14
§1.17道的位置 15
§1.18鑿與虛 16
§1.19“按道理說” 17
§1.20大道立身 18
§1.21道、理、道理 19
§1.22道理、理、道、說理這些詞怎樣譯成英文? 21
§1.23道理不是自然規律 22
§1.24所以然或前因後果 24
§1.25機製還原 25
§1.26思辨理論 26
§1.27然與所以然 27
§1.28哲學通過窮理達乎道 28
§1.29窮理與常理 30
§1.30自然理解 31
§1.31非常之事與非常之理 32
§1.32係統說理 33
§1.33貫通 34
§1.34建築與網絡 36
§1.35體係需要生活世界的支撐 38
§1.36統一思想就是沒思想 39
§1.37哲學作為對話 40
§1.38初級反思與哲學之為治療 42
§1.39中西“哲學”的區彆 44
第2章哲學為什麼關注語言?
§2.1語言轉嚮 46
§2.2語言或概念vs.事質 47
§2.3反形而上學 48
§2.4“眼睛是什麼?”有兩層意思 52
§2.5“語義學上的發現” 53
§2.6語言中凝結著根本的道理 54
§2.7 在種種精神客體中,語言何以高標特立 55
§2.8說話隻是為瞭讓人懂,行為不是這樣 56
§2.9哲學檢視我們怎樣說到世界 57
§2.10惟語言能論證 58
§2.11概念考察 58
§2.12概念考察的日常緣起 59
§2.13概念考察之為知 60
§2.14概念與道理 61
§2.15概念的廣義和狹義 62
§2.16概念考察與語詞分析 63
§2.17日常語言作為證據的優越性 64
§2.18概念考察之為“科學” 65
§2.19不是“語言學轉嚮” 67
第3章“哲學語法”
§3.1維特根斯坦使用“語法”一詞的大緻情況 70
§3.2維特根斯坦論語法與邏輯的區彆 71
§3.3邏輯/語法vs.經驗的兩分與“中間地帶” 73
§3.4維特根斯坦評說哲學語法與普通語法之同 75
§3.5維特根斯坦評說哲學語法與普通語法之異 76
§3.6研究者論兩者的區彆 77
§3.7形而上學與語法任意性 79
§3.8任意性的限製,自治性 82
§3.9工具與實踐的自治性 85
§3.10復雜工具 86
§3.11對應與“負責” 86
§3.12自然事實的不同角色 88
§3.13使用者與研究者 91
§3.14遊戲規則 93
§3.15“規則”,烹飪與象棋 95
§3.16“用法”,棋規與棋理 97
§3.17約定與道理相交織 99
§3.18哲學語法與普通語法(1) 101
§3.19規則與道理 102
§3.20哲學語法與普通語法(2) 103
§3.21“深層語法” 104
§3.22哲學語法與普遍道理 107
§3.23本章小結 108
第4章 論理詞與論理
§4.1長篇論理 110
§4.2論理詞 111
§4.3故事與論理 114
§4.4移植詞 116
§4.5大多數現代漢語論理詞是移植詞 118
§4.6移植詞的漢化 119
§4.7移植詞帶來的睏擾 119
§4.8移植詞與“中國哲學” 120
§4.9論理詞作為論題名稱 123
§4.10兩個層級間的跳躍 124
§4.11論理詞用來明確標識兩分 125
§4.12論理用法更準確嗎? 125
§4.13新概念與舊語詞 127
§4.14新概念和舊詞原來的含義是怎樣聯係的? 128
§4.15真義,“知行閤一” 129
§4.16改變本義或不改變本義 131
§4.17本真術語 131
§4.18 被考察的語詞和用來考察的語詞 133
§4.19語詞考察和用語詞來論理 134
§4.20科學術語 135
§4.21語詞的理論負載 135
§4.22論理詞與日常語言 137
§4.23語詞“真義”與惟一理論 138
§4.24一定要用論理詞論理嗎? 139
第5章感知與語言分析
§5.1休謨與“感官感知” 141
§5.2感覺資料理論 142
§5.3語言分析方法 143
§5.4應對語言分析攻勢 143
§5.5“日常語言作為起點” 146
§5.6“過度概括”和“簡單兩分” 149
§5.7自然語詞與概括層次 150
§5.8概括與說理 151
§5.9兩分與分類 154
§5.10我們看見的是什麼? 156
§5.11感知、“感官感知”、“五官” 158
§5.12五官之覺vs.內感知 159
§5.13視覺vs.觸覺 160
§5.14感覺語詞的錯綜聯係 162
§5.15看上去與實際所是 164
§5.16證據-結論模式 165
§5.17生理-心理感知理論與感覺資料理論 167
§5.18看見圖案的周邊情況 171
第6章親知與觀念
§6.1有感之知 175
§6.2親知的豐富性 176
§6.3淺知深知 177
§6.4two hundred and sixty thousands 178
§6.5理解 179
§6.6你怎麼知道她是你媽媽 ? 180
§6.7籠統所知 182
§6.8觀念與觀念體係(意識形態) 183
§6.9緣虛假的觀念行動 184
§6.10何不跟著感覺走? 185
§6.11觀念批判 186
§6.12觀念批判與概念考察 187
第7章看法與論證
§7.1 meta logou alethe doxan epistemen einai
§7.2 說理-論證,證實,證明 190
§7.3 為什麼要帶有說理-論證?192
§7.4 抬杠 193
§7.5 論證隻是裝飾? 193
§7.6 沒有事先看法的推論 194
§7.7 從自明者開始推論 195
§7.8樹上十隻麻雀 196
§7.9形式推論與框架 198
§7.10直覺 199
§7.11靈感 201
§7.12《靜靜的頓河》的作者 203
§7.13看法與偏好 206
§7.14看法的厚度 207
§7.15論證的結構不是看法的結構 208
§7.16假如《靜靜的頓河》是外星人所著 209
§7.17不被說服與終極理據 211
§7.18改變他人主張的諸多途徑 212
§7.19口服與心服 212
§7.20論證求取所以然 214
§7.21威脅、欺騙、利益之爭 215
§7.22不憤不啓 217
§7.23申辯式說理 218
§7.24理據要多普遍? 219
第8章普遍性:同與通
§8.1我們從不同的角度關心普遍性 221
§8.2universal 和general 222
§8.3理性的普遍性和經驗的普遍性 222
§8.4相對主義 224
§8.5“普遍性寓於特殊性之中” 225
§8.6抽象普遍性 226
§8.7關係共相 226
§8.8穩定的共同點 227
§8.9“內在規律” 228
§8.10人必有一死 229
§8.11普適性 230
§8.12英語沒有駢文 231
§8.13.翻譯同一性 232
§8.14從相通而不是相同來理解普遍性 234
§8.15普遍性之為特殊性的注腳 235
§8.16典範與本質 237
第9章事情本身與事實
§9.1事實概念處在近代思考的核心 238
§9.2事情與事實 239
§9.3happening 241
§9.4樹林與木材 242
§9.5全部事實與相關事實 242
§9.6復雜事實與原子事實 244
§9.7從金星到星星不是確定事實 245
§9.8事實的“分解” 245
§9.9假象與事實 246
§9.10確定事實的辦法多種多樣 247
§9.11“終極不可懷疑的事實”和“沒有事實” 248
§9.12有待解釋的事實 249
§9.13突兀事實與平淡事實的相互轉換 250
§9.14事實是獨立的還是互相聯係的? 251
§9.15同一個事實的不同說法(邏輯等價) 251
§9.16是不是同一個事實的邊緣情況 252
§9.17事實獨立是指不依附於特定立場 253
§9.18雪和白有聯係 253
§9.19概念聯係就是事物的一般聯係 254
§9.20確立一個事實屬於哪種一般事實 254
§9.21經驗推理百密一疏,還需要證據 255
§9.22.事實對理論中立 255
§9.23事實在情境中說話 255
§9.24事實的說話方式 256
§9.25減少語義聯係 258
§9.26轉嚮事實的說話方式不是“換個說法”260
§9.27“成績差”和“70分”哪個給齣更多信息?260
§9.28印象有時比事實還重要262
§9.29理論上行與事實下行263
§9.30“事實判斷”與“價值判斷”264
§9.31判斷不是偏好265
§9.32工具性價值與價值本身265
§9.33墨跡作為赤裸裸的事實266
§9.34價值中立267
§9.35所知與知者相聯268
§9.36社會科學269
§9.37窮理盡性271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读了之后,感慨颇多。回首历史,西学东渐百年来,出了数十位哲人,为民族振兴寻找理论道路。然而,真正的融汇东西哲学的人,陈嘉映先生是第一个!陈嘉映先生的哲学将是中华民族复兴的精神支柱!我们为中国有这样的学者而庆幸!天不生嘉映,万古如长夜!  

評分

如果说“中国哲学家”这个概念确有所指的话,陈嘉映应该毫无争议的是其中一个,当然,这个“其中”也就那么几个人。 这本书不知道是不是陈常说的那本“The book”,我想或许是,对哲学的理解,对整个体系的构思都不像之前的一些小短章,而更多体现出一种哲学家对问...  

評分

说理、推理与穷理 ——基于《说理》的说理 《说理》是一本元哲学的书:用说理的方式来讨论什么是“说理”。而我们要做的,是用说理的方式说《说理》。 1.说理 •说理指什么? 说理,就是言说道理。道理是什么:...  

評分

第一章 哲学之为穷理 哲学是什么:1.从“哲学”这个概念的历史演变来透视这个概念中多包涵的义理联系——哲学的任务可以被理解为提供世界的整体图画或整体结构——从面上看,它是一个图画;从本质上来说,它提供一个结构。 2.哲学,大致就是穷理。道理分为默会道理与明述道理。...  

評分

第一章 哲学之为穷理 哲学是什么:1.从“哲学”这个概念的历史演变来透视这个概念中多包涵的义理联系——哲学的任务可以被理解为提供世界的整体图画或整体结构——从面上看,它是一个图画;从本质上来说,它提供一个结构。 2.哲学,大致就是穷理。道理分为默会道理与明述道理。...  

用戶評價

评分

我覺得這書可以當那種“一切哲學閱讀之prolegomena”

评分

14年12月3日-15年2月28日,主要是2月27、28兩天讀完。提供瞭一些圖景和啓示,但路還得自己走

评分

the book

评分

中間覺得不至於五星,可越到後麵越精彩。最後一章,最後一節,看完後真還有點點激動== 陳老師愛說“必需”,這樣不對吧。我要是說這書應該人手一冊認真貫徹學習,會不會太霸道?

评分

14年12月3日-15年2月28日,主要是2月27、28兩天讀完。提供瞭一些圖景和啓示,但路還得自己走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