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明,1952年生于福建厦门。1989年于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获哲学博士学位。1994年起为厦门大学哲学系教授。现为西方哲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兼任《厦门大学学报》编委会主编。曾在德国马堡大学.英国圣一安德鲁斯大学,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美国哈佛大学,纽约州立大学,加尔文学院从事访问研究或讲学。主要著作有《建构与范导—一康德哲学的方法论》、《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知识与确证——当代知识论引论轧《实在。心灵与信念----当代美国哲学概论》等。
在经历了现代性的近3个世纪的构建过程之后,如今批判的锋芒转向了现代性本身。类似的问题重行开始。社会规范的基础来自何处?现代性的合理性以及合法性的根据何在?假如以“主体性”作为客体的价值之源、意义之源是错误的,那么主客体之间应当是一种什么关系?最后,也是最根本的,人是什么?对此类问题的新解答,构成了从现代性向后现代性的思想态度的转变。书中围绕这些问题展开了讨论。本书的内容设计充分照顾到社会上一般青年读者的阅读选择,适合自学;同时又能满足大学通识课教学的需要。既注意知识的相对稳定性,重点突出,通俗易懂,又能适当接触学科前沿,引发跨学科的思考和学习的兴趣。适合社会上一般读者作为提高文化素养的普及性读物;用为大学通识课教材,教员上课时可以参照其框架和基本内容,再加补充发挥;或者预先指定学生阅读某些章节,上课时组织学生讨论;也可以把本书系作为参考教材。
总体的评价如标题,对于想了解现代性思想的人来说绝非通俗,但也并非难读。以下是有关本书的唠叨。。 现代性与后现代性本来就是跟难以说清亦难以道明的俩概念,作者的更是从类似哲学史、观念史切入的。主要呢是以具有现代性/后现代思想因子的诸多大牛进行的,可...
评分 评分先谈结论:这次疫情可能会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经济大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奥斯维辛一样,成为促使人们进一步反思现代性的动力——当然,我不是说这次疫情一定和前面几次历史重大事件一样悲惨或者非正义,而是强调其深刻地揭示了现代性内在的问题。 不过,虽然公共讨论中经常会...
评分哎!我狂妄的好奇心阿!
评分对现代性和后现代性完全陌生读者,这本书是极佳的入门读物,个人读下来很受益。其一,在于把框架体系建立起来了,知道了哪些代表性学者以及他们的核心理论,书中对他们理论精华部分的高度概括很见功力;其二,是对他们思想脉络进行了整体梳理,对思想发展史怎么一步步下来的有了清晰认识,主线清楚了,为进一步阅读指明方向;其三,是对一些很陌生的名词有了一定了解,为理解后现代那些相对晦涩的理论扫清了障碍。本书文字算是通俗易懂,举了不少日常案例,不需要太多哲学知识储备也能看懂大半。
评分深入浅出,是为好书。
评分简单的梳理,并没有明晰的线条。但却get了一张好大好大的读书清单。前面那些年都在吃屎吗。哎。
评分浅白可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