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口雄三(1932-2010),生于日本名古屋,东京大学文学部毕业,研究生时代师从爱知大学著名支那史家入矢义高,开始李贽文献的阅读和中国思想史研究。先后任东京大学文学部助手、中经琦玉大学讲师,东京大学文学部副教授,教授。在此期间,他成功地打通了东京大学文学部文史哲的学科限制•建立跨学科的对话机制,并在1985年创建了“中国一社会与文化”学会。他在2007年牵头成立集全日本宋明学者为一体的《朱子语类》,译注刊行委员会,正式启动《朱子语类》日译的二十年大工程。退休后任教于大东文化大学文学部,为东京大学名誉教授。沟口一生不仅留下具有极大思想;中击力的著述,而且推动了多种国内与国际的大型学术活动。例如与中国学者发起“知识共同体”对话,持续讨论战争的记忆与责任问题等等。主要著作有《中国前近代思想的屈折与展开》。《作为方法的中国》、《中国的思想》、《中国的公与私》、《中国的冲击》等,曾主编出版了《中国思想文化事典》《在亚洲思考》(七卷),翻译有中国宋代佛教典籍《碧岩录》和王阳明《传习录》等。
《作为方法的中国》包括了:考察“中国近代”的视角、关于近代中国像的重新探讨、中国的“封建”与近代、天下与国家、生民与国民、作为方法的中国、津田支那学和今后的中国学、法国支那学、日本汉学和中国哲学、写在“儒教复兴”之际等内容。
1.中日之间存在的矛盾与隔阂,是否是因为两方都以如下思考体系为基准:中国和日本都以欧洲作为参考标准来衡量自身和对方,因此,凡是符合的都标记为“先进”,反之则成为了“落后”。换言之,对自己和别人的评价依照的却不是两者自身的发展逻辑,那么就谈不上“理解”和“交流...
评分 评分⊙ 葛兆光 記得在1995年到東京訪問的時候,在尾崎文昭教授的陪同下,和溝口雄三教授有過一次愉快的談話;1998年溝口雄三教授到北京外國語大學日本文化中心任教,在中國文化書院的一次聚會上,我們也有過一次寒暄,雖然了解不多,但基於我與不少日本同行的關係,我一直很關注溝...
评分——读沟口雄三《作为方法的中国》 1988年6月,最高苏维埃宣布,取消该该学期的中小学历史课程考试,原因为教科书严重失实。三年之后,一度作为社会主义“成功”样本的苏联大厦轰然倒塌。苏共熄火后,俄罗斯不再有统一的历史教材,出现了观点各异的诸多版本。 作为社会主义“...
有些见解很好,就是读起来太痛苦了,所谓日式中文?
评分沟口这本书写得并不平静,他必须面对传统汉学、西方汉学的挑战,也需要面对刚刚与日本建交的中国学者,那么日本的中国研究,他的特点究竟何在呢?沟口回避了这个问题,而是通过对欧洲汉学、日本传统汉学以及中国自身的研究,来构建自我研究的特征。其实这种批判建立的方法,并不罕见,甚至我觉得挺正常。通过批判来凸显差异化,从而以此构建日本的中国学研究。如果,我们再进一步推论,日本在战前的图谋如果实现,那么他们战前构建出的中国学,其实就是自我叙述了。所以,沟口说日本中国学缺乏自主观念的原因,恐怕就在于此。中国毕竟是中国,而不是被日本吞并了的中国。
评分本来只是读着玩,没想到非常好看。沟口执着地对方法和立场的反思极富启发性,而且十分必要。第九、十两章深具所谓“同情之了解”,虽然也是“论战”,读起来却感觉十分温柔。后记则是作者对自己这本论文集思考背景与写作意图的最好的诠释。
评分本来只是读着玩,没想到非常好看。沟口执着地对方法和立场的反思极富启发性,而且十分必要。第九、十两章深具所谓“同情之了解”,虽然也是“论战”,读起来却感觉十分温柔。后记则是作者对自己这本论文集思考背景与写作意图的最好的诠释。
评分去掉一个存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