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丽丝•莱辛
英国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囊括毛姆文学奖、英国皇家文学会荣誉奖等几十项文学大奖,被誉为继弗吉尼亚•伍尔芙之后英国最伟大的女作家。
1919年出生于波斯(现伊朗),英裔,年随父母迁居南非罗得西亚(现津巴布韦)。家境困窘,因眼疾辍学,16岁开始工作谋生,做过电话接线员、保姆、速记员等。1949年回到英国故乡,翌年以处女作《野草在歌唱》步入文坛,一举成名。自1952年起,五部曲系列小说《暴力的儿女们》的陆续发表,为她赢来世界声誉。1962年,代表作《金色笔记》问世,引起剧烈反响,堪称当代世界文学经典之作。1973年,里程碑力作《天黑前的夏天》隆重面市,以独到的眼光审视中年女性的精神危机,获得如潮好评,被《纽约时报》誉为“继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之后最好的小说。” 1974年,又一部重磅作品《幸存者回忆录》以富于哲人气质的深邃和诗人的想象探讨了人类文明的前途……创作绵延半个世纪,作品众多,题材广泛,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往往幻化出石破天惊的创新手法,而对人类处境的透彻理解则贯穿始终,体现出罕见的才情。2007年,因为在文学世界的巨大影响,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一部最好读的诺贝尔奖杰作】
【一部让女人找回女人感觉的杰作】
【被《纽约时报》誉为“《百年孤独》之后最好的小说”】
伦敦。夏日花园。午后空气微醺。
二十年来,凯特早已习惯了料理一切。当丈夫儿女忙着计划各自的暑期行程时,她猛然怅惘若失:此后生活如何承载可有可无的角色?
在忐忑不安中,在疑惑惶恐中,凯特“首次”走出家门——一份光鲜体面但充满无聊的工作,一程兴奋激情但暧昧不明的旅行,一段与少女清澈见底但恍若隔世的合居,伴随忽隐忽现的梦境,以及绵延不绝冲动,凯特在这个意乱情迷的夏日气息中,迷失、徘徊、找寻、惶恐,一路走去……
《天黑前的夏天》以一贯的女性视角观察、体味、想象与表达,刻写了一位中年女子在某个夏日里来临之时,突然打破常规,走出规范生活的情感变化和心理体验。情节枝蔓,用笔绵密,对女性内心关于婚姻、自我、年华与性的困惑与迷乱,令人心有所动又若又所思。
不仅是多丽丝•莱辛最好的小说,也是继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之后最好的小说。——《纽约时报》
您曾帮助我们应对这个时代的重大问题,您创造了一份记录,让未来可以传承接续我们时代的风味,它的成见,它的生存之道,以及它日常的琐事和欢娱。——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
一部杰作……可以说是莱辛最好的作品。——《经济学家》
一部变幻多姿、缜密认真的小说,它使我们再一次认识到虚幻的想象也可以将丰富的经验展现出来。——《国民观察家》
莱辛作品呈现出的敏锐,些许像D.H.劳伦斯晚期的作品,我们会被其中突如其来的强烈感受所捕获。——《新闻周刊》
一本真诚的书,深具洞察力和严肃性。——《爱尔兰时报》
一次自我发现的夏日之旅,以令人惊异的方式结束,一次自我确认的过程,如此具有穿透力,令人感到震惊、充实,充满敬畏。——《星期日泰晤士报》
她是极少数天才的文学预言家之一。——《隐之书》作者A.S.拜雅特
这本小说几乎没有赘言,没有可省略的段落,它的力量在于它的自制。——《纽约时报》约翰•伦纳德
艺术真正的功能是改变人看自己的角度。——多丽丝•莱辛
没有坚持看到结局,刚开始看的时候还想推荐给妈妈看看,越到后面越觉得作者的重心已经越来越偏离一个女人的自白和生活的种种被压抑的情感,而是越来越多的注入了其他让人恶心的元素。且不说这些元素了,多丽丝笔触很细腻,但是这种细腻用在很多事情上只能说,冗长。 也许中产阶...
评分一段关于寻找自我的夏天之旅。 前面部分有点枯燥,读到后面才慢慢清晰起来。 作为一个女人,无论如何都要以自己的名义活着,除了作为别人的女儿、妻子或者母亲,更重要的是要以“我”这样一个角色活着-——一个有名有姓、有想法、有感情的、独立的角色,不管你的父母、丈夫、...
评分一段关于寻找自我的夏天之旅。 前面部分有点枯燥,读到后面才慢慢清晰起来。 作为一个女人,无论如何都要以自己的名义活着,除了作为别人的女儿、妻子或者母亲,更重要的是要以“我”这样一个角色活着-——一个有名有姓、有想法、有感情的、独立的角色,不管你的父母、丈夫、...
评分这本书的前面三分之一写得很不错,几乎没什么情节,但有细腻的心理活动描写及点点对事物的哲学思考,表达了一个已到四十后,婚姻有不幸危机的女人之内心的矛盾和痛苦,还有内心的渴望和逃避现状欲。虽已近迟暮,但在职场上还是能挥霍自如颇得人意。随处可见年轻亮丽流动的高雅...
评分我喜欢多丽丝·莱辛,但我不喜欢这本书的噱头——让女人找回女人感觉的杰作。莱辛的好作品很多,这本书在其中不算佳作。 今年我开始慎重地考虑结婚的这回事儿,以前一直没有把它列入我的人生列表里。就那么一瞬,回家后觉得奶奶老了,老妈也开始更年的慈祥,转念想想拥有一个...
就像某位读者写到的,我知道那个女子会回到家中,因为不回去,那么这个作者便不是莱辛。写尽西方现代家庭婚姻观,但也中规中矩。
评分和《又来了,爱情》一样,入戏很慢。坚持!
评分我为什么老是喜欢直面二十年后的婚姻
评分嗯,换作现在的出版商,可能会建议把书名改成:一次失控的出轨。
评分我为什么老是喜欢直面二十年后的婚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