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保尔(Vidiadhar Surajprasad Naipaul),英籍印度裔作家。1932年8月17日出生于中美洲特立尼达和多巴哥。18岁赴牛津大学求学,获得文学学士学位后定居英国。曾任BBC“加勒比之声”栏目主持人3年。游走世界各地写作多年,批判发展中社会的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匮乏,语多辛辣诙谐。主要作包括《灵异推拿师》(约翰·卢埃林·里斯纪念奖),《米格尔大街》(萨莫塞特·毛姆奖),《黑暗之地》,《印度:一个伤痕累累的文明》,《自由国度》(1971年布克奖),《河湾》,《半生》,《魔种》等。1990年获英国皇室封爵;1993年,成为英国大卫·柯恩文学奖首位获奖者,该奖旨在表彰“尚在人世的英国作家一生的成就”。2001年,因“作品中兼具犀利的叙述与正直的洞察,迫使我们正视那些被压抑的历史的存在”,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魔种》是2001年诺贝尔奖得主——英籍印度裔作家V.S.奈保尔的封笔之作。一部简洁而灼热的小说,关于身份认同、理想主义以及它们塑造或毁灭我们的能力。主人公威利半生漂泊于世界各地,从非洲到德国再到印度,最后回到英国。他在各种革命抵抗组织的台前幕后穿梭,希望能藉此接近解放全人类的真谛。然而,现实更像是一出离奇的荒诞剧,他处处碰壁,理想的泡沫次第幻灭。当他终于从时空的怪圈中突围,回到出生地伦敦时,等待他的,究竟是精神的彻底虚无,还是某种绝处逢生的救赎呢?
2004年10月,当奈保尔的新作《魔种》在印度举行首发仪式的时候,面对着大厅当中挤的水泄不通的读者,奈保尔一语惊人地宣布说,《魔种》将是他的最后一部作品,因为作为一个已经70多岁的作家,他用来书写的精力已经消耗殆尽,“的确,我已经很老了。写书需要巨大的精力。书不仅...
评分一颗魔种,代表了任何东西。 可以是一种理想;可以是一份救赎;可以是一杯美酒;可以…… 看它的发展方向了,当然,过程很重要。 奈保尔的书我就只看过这一本,不好做较全面的评价。 反正主人公威利给我的感受就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但总是比现实所左右。而且绝大多数情况...
评分我这辈子在哪儿都找不到家,只是看起来像在家里。 一直以来,我过的都是别人的生活。 我从来没有在属于自己的房间里安睡过。 这几句,像箭一样击中了我,无法摆脱。奈保尔给人硬汉诺奖的形象,顿时完全消解。 这部奈保尔封笔之作,议论很多。 但很多人都忘记了,写这部书的作...
评分《魔种》看完了,18.8万字,12章节,第一和最后章节可算楔子及尾声,前半部分讲第三人称主人公“威利”回到故乡印度丛林中参加游击队的经历,后半部分讲威利回到伦敦,开始反省及思考如何度过下半生。其中穿插回忆了过去的时光,在印度的童年,在伦敦的短暂的青年求学时光,在...
评分在生命的尽头,人会如何回顾他的一生?他这一生的所有的成就、激情、感悟,所信奉的思想,以及所遵守的价值观在这尽头之处究竟意味着什么?是能够让你安心的面对最终黑暗时刻的到来?还是仅仅只是幻象的气泡破裂之后留下的虚无,伴你融进一个更大的无边的虚无之中?这似乎是奈...
奈保尔最后两部小说(不出意外的话),为前后衔接的同一个故事。表面仿佛“流浪汉小说”,内里则是找寻个体身份的灵魂奥德赛。但是否有所谓“个体身份”这种东西存在呢?恐怕只有山寨货:非洲的葡萄牙混血儿模仿金发碧眼的白肤公民的生活;印度的宾馆金玉其表败絮其中,主人公拎起的电话是没声音的,电梯修到离地面几英寸所以需要你高抬贵腿才能走进去的,甚至连革命都抄袭自列宁、托洛茨基和毛泽东。那么,作为“底本”供别人模仿的西方文明是否就是原创的呢?那就更不是了:牛津剑桥的学术传统承自古希腊罗马,莎士比亚则“借取故事,借取背景,从不直接运用自己和周围人士的亲身事件”。大家就这么抄来抄去,而有人还真把抄来的东西当成是原创的(并睥睨别人的模仿)。奈保尔用一句金句表达了主人公的困境:“我这辈子就做了这么一件事:哪儿都不是家
评分奈保尔似乎是想把自己想说的东西一股脑地塞进去,于是总是借人物之口来讨论,使得整部小说显得空洞乏味。
评分一本可以称得上深邃的书。节奏感和结构都有新意。关于革命的部分,中国人读起来会觉得格外有趣吧
评分种植可能性就是强奸可能性
评分奈保尔最后两部小说(不出意外的话),为前后衔接的同一个故事。表面仿佛“流浪汉小说”,内里则是找寻个体身份的灵魂奥德赛。但是否有所谓“个体身份”这种东西存在呢?恐怕只有山寨货:非洲的葡萄牙混血儿模仿金发碧眼的白肤公民的生活;印度的宾馆金玉其表败絮其中,主人公拎起的电话是没声音的,电梯修到离地面几英寸所以需要你高抬贵腿才能走进去的,甚至连革命都抄袭自列宁、托洛茨基和毛泽东。那么,作为“底本”供别人模仿的西方文明是否就是原创的呢?那就更不是了:牛津剑桥的学术传统承自古希腊罗马,莎士比亚则“借取故事,借取背景,从不直接运用自己和周围人士的亲身事件”。大家就这么抄来抄去,而有人还真把抄来的东西当成是原创的(并睥睨别人的模仿)。奈保尔用一句金句表达了主人公的困境:“我这辈子就做了这么一件事:哪儿都不是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