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是一部有关苏联74年兴衰历史的实证性专题研究著作,由22名中国学者合力完成,书中涉及政治、军事、外交、经济、文化、民族、宗教等各个方面,共28个专题,总计约110万字。这部著作利用大量俄国解密档案,立足专题或个案分析,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视角,以重构苏联74年历史兴衰的主要过程。
沈志华,1950年4月出生。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冷战国际史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兼职教授、美国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冷战国际史项目高级研究员。研究方向:冷战史,苏联史,特别是中苏关系史和朝鲜战争。代表作:《苏联专家在中国(1948-1960)》《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中苏关系史纲(1917-1991)》《思考与选择:从知识分子会议到反右派运动》等,并主编34卷本《苏联历史档案选编》、3卷本《朝鲜战争:俄国档案馆的解密文件》、8卷本《美国对华情报解密档案(1948-1976)》等文献资料集。
在十月革命前,俄国文学有“黄金时代”和“白银时代”,而十月革命后,俄国文学面临着选择,而列宁去世斯大林上台后,党的领导对文学的控制更加严厉,政治干涉越来越具体,对文学作品的审查也越来越严格。 斯大林去世后,尤其是赫鲁晓夫在二十大队斯大林及其功过的评价,对文学...
评分在十月革命前,俄国文学有“黄金时代”和“白银时代”,而十月革命后,俄国文学面临着选择,而列宁去世斯大林上台后,党的领导对文学的控制更加严厉,政治干涉越来越具体,对文学作品的审查也越来越严格。 斯大林去世后,尤其是赫鲁晓夫在二十大队斯大林及其功过的评价,对文学...
评分20世纪60年代中期,也就是勃列日涅夫执政初期,“持不同政见者”运动逐渐成形,大部分参与者是知识分子,特别是在苏联社会里成长的这批知识分子,是斯大林以后苏联社会的产物。 当社会生活和文化领域开始出现“解冻”思潮后,人们发现被神化的斯大林所宣称的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
评分我第一个系统研读的外国史就是俄国,很大原因是我读过的俄国文学书实在很多,倒逼我必须梳理俄国的历史,否则缺乏历史主线概念的情况下读该国经典文学实在是痛苦和迷茫。两年前阅读的《俄国史教程》开启了正式写书评的习惯,也算一个里程碑了。该书所述历史止于十九世纪下半叶...
评分深夜读它,可是让我极度失望。首先,是沈志华主编的,不是他著的。其次,内容水平参差不齐。再次,历史不够连贯。最后,没有什么太多新的内容,也没有什么新的档案材料揭示出来。
评分一段令人唏嘘的历史:一个不成熟的理论,引导了一批理想主义者建立了一个强大帝国,最终毁在一群现实主义庸才之手。
评分教科书式写法,仅仅陈列发生的事实,缺乏内在逻辑。虽然如此,但对揭露的事情还是很震惊的。专权不可怕,可怕的是滥权
评分史料丰富,没有主线;只讲崩溃,未言崛起。
评分一段令人唏嘘的历史:一个不成熟的理论,引导了一批理想主义者建立了一个强大帝国,最终毁在一群现实主义庸才之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