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笔记本》是保罗·奥斯特的一本自传性故事集。书中,奥斯特笔尖伸向现实事件,无论大或小,悲或喜,剖剥之下,都显示出人生之无可预测、变幻不定的本质。一个烤焦的洋葱饼,一个拨错的号码,一个遭雷击的小男孩,巴黎旅馆里的一张小纸片,所有这些组成的文本,都演绎出一种独特诗学,成为一篇非理论的文学宣言,以至简的、纯粹讲故事的方式铸就。
保罗·奥斯特,美国小说家,诗人,导演。早年游历法国,八十年代以“纽约三部曲”作品系列成名,迄今著有小说、散文集多部,另有传记、诗歌、剧本和电影作品行世。现居纽约布鲁克林。《红色笔记本》是其自传性故事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翻译惨不忍睹,读的英文部分
评分有时候虚构,有时候真实,如果我们在过去与未来之间晃荡~~
评分我的巧合小故事是:人生中唯一的两个EX,都在交往期间丢了Apple(一个是Ipod一个是Iphone),都产生骑车去西藏的念头,并且在分手后剪了头发
评分我上次讲读奥斯特需每隔五年读一本,现在看来这个时间要延长到十年。奥斯特很聪明,但他把他的聪明总是用到耍小聪明这件事上去。姐姐发现自己嫁给了弟弟啦,书里的女主碰到了电影里演她的女主啦,正好缺328块美金然后正好因撞车事故人家赔偿328块美金啦,等等,各种机缘凑巧,时空挪移,角色互换,模糊现实与虚幻的界限。玄奥是玄奥矣,但这种玄奥总是指向一种轻而又轻的空洞。奥斯特从不肯费心跟我们讲一位捷克女教授在60年代末苏联镇压时惹上了什么政治麻烦,他甚至让纳粹集中营的加害者和受害者成为一对好亲家,因为前者对后者没有“干过任何坏事”。这种为“凑巧”而“凑巧”的写法,我很觉得很生硬很做作。整本书中我唯一觉得写得好的是这么个桥段,男孩以洪荒之力救了一个马上就要被车子碾到的女孩,此后十多年他像父亲爱女儿似的关注女孩
评分坐在国图的地板上看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