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奥斯特自传作品,穿越层层迷雾,对父亲、家庭、自我身份的神秘追寻。
保罗·奥斯特(Paul Auster),1947生于纽约。小说家、诗人、翻译家和电影编剧。曾和王颖合导电影《烟》。《纽约时报》曾将他形容为“穿上胶鞋的卡夫卡”。其作品《纽约三部曲》、《孤独及其所创造的》曾引起文坛热烈讨论,作品中接合了欧洲风味的前卫、感性,笔端带点忧郁,文体清澈,并擅用嘲讽式的象征主义。此外,他经常运用文学游戏使故事生动,并在每一本新书中鞭策自己彻底重塑风格,是勇于创新的当代作家之一。
要追寻真理,就要准备好遇上意外,因为追寻真理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寻到真理之时一会令人迷惑不解。——赫拉克利特 而生命可能在任何时候停止。 没有人会在星期天早上八点打电话来,除非有不能等的消息。而不能等的消息总是坏消息。 我一直猜想死亡会令我麻木,悲痛会令我瘫...
评分奥斯特的小说此前读过三本,由“纽约三部曲”开始,我认识到这是一个很欧洲味道的作家,他的绵密的语言、记忆般枝蔓错落的思想、内省的态度,文学的来源,都是很欧洲传统的。在叙述的关键之处,总是有或多或少的情节剧的痕迹,这让他的小说在飘忽之处露出破绽,不惜篇幅地描述...
评分[btr注] 作为译者,我把这本书翻来覆去看过好多遍,从译后记到书评也从不同角度写过好几篇。最近写的这一篇,主要想从奥斯特传记的后现代性的角度来谈谈这本书。 “在他的卧室壁橱里,我找到了几百张照片(……),零零碎碎地散落在抽屉中。”“有本非常大的相册,用昂贵的皮...
评分 评分从《纽约三部曲》到《神谕之夜》,能看到年龄对一个人的改变,依旧是喋喋不休的自言自语,然而那股摧枯拉朽的劲头明显没那么足了。然而在《孤独及其所创造的》里,却不容易看到年龄的痕迹,据说这是保罗·奥斯特的处女作,的确如此,这本书里有很多奥斯特小说里的“母题”,可...
这本还没读完的书,被我不小心拉在了飞机上。。。。。
评分当一切都无迹可循,当一切都与世隔绝全无影踪的时候,人们能做的就只有观察了。但人们能否从观察到的东西里找出意义,则全然是另一回事。
评分这本还没读完的书,被我不小心拉在了飞机上。。。。。
评分1、更喜欢第一个关于父亲的碎片拼贴式的故事;2、当你开始讲述孤独的时候,孤独就已经不存在了;3、语言的核心,即由韵脚、谐音和多义组成的网络,每一样都可作为桥梁把世界截然相反、相互映照的各个方面连接在一起;4、人对于父亲所怀的情感,某种程度上而言同对人类原初的乡愁,是一样的
评分虚无与幻象。要相信其存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