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病初愈的作家希德尼偶然路过中国人张生开的小店,对其中一本蓝色笔记本爱不释手,这本亲切而魔幻的笔记本把他重新带回写作,故事在纸上快意地流淌,写作是他唯一能够投入的生活方式。然而接下来的九天里,一连串神秘事件的发生却使他开始怀疑:是否字句如谕示,牵引现实与未来……
保罗·奥斯特(Paul Auster),1947生于纽约。小说家、诗人、翻译家和电影编剧。曾和王颖合导电影《烟》。《纽约时报》曾将他形容为“穿上胶鞋的卡夫卡”。其作品《纽约三部曲》、《孤独及其所创造的》曾引起文坛热烈讨论,作品中接合了欧洲风味的前卫、感性,笔端带点忧郁,文体清澈,并擅用嘲讽式的象征主义。此外,他经常运用文学游戏使故事生动,并在每一本新书中鞭策自己彻底重塑风格,是勇于创新的当代作家之一。
罗豫/文 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作家原本就是在甲骨文上书写卜辞的人,数千年后,当作家旋开笔帽,让墨迹在蓝色的笔记本上自由流淌时,神谕和创作,早已辨别不清。正如《神谕之夜》的主人公希德尼的抱怨:“我说不清楚是我在用笔记本还是笔记本在用我。” 不仅如此,对那些并非作家...
评分我在开往吉林的火车上看完了《玻璃城》,在吉林的地下小旅馆里看完了《幽灵》,在自家的床上看完了《闭锁的房间》,在更早的时候看完了《神谕之夜》和《幻影书》。我想,如果我一开始看得不是《神谕之夜》而是《纽约三部曲》的话,我可能不会像现在这么迷恋奥斯特的文字。因为...
评分 评分言灵术与The Blue Notebook 言灵术是一种非常有趣的方术,阴阳师中安倍晴明和源博雅饮酒时常聊起的话题: “到底何谓‘咒’。” “‘咒’难道不是‘咒’吗?” “所谓咒,可能就是名。世界上最短的‘咒’就是名。” “就像你是晴明、我是博雅之类的‘名’?” “正是。所谓咒...
评分这是《去年在马里安巴》的最后一句话,却被我用在《神谕之夜》上,英文名是Oracle Night,译成中文就显得事儿事儿的。这就是语言的代沟,没办法的。初阅此书,我就在日记本上迫不及待地写下:究竟要买多少书才能遇到一本《神谕之夜》?真的看完之后,我却茫然了,说不清...
如果能忍受住开篇的混乱和恐怖的注脚,会看到一个相当有趣的故事。。
评分故事中的故事中的故事
评分奥斯特的“注释体”小说,改换成福克纳式书写手法且增强这种插入语所带来的时空转换感以及评注意味会更好些。仍然是适合影像大于化为文字的小说,前半段非常美妙,后半段神马被好友戴绿帽、不良少年来袭的八点档桥段让人彻底崩溃,奥桑啊,你哪本书能给我同孤独及其创造的以及烟那种余音绕梁的感觉呢?
评分4.0。1.他觉得有人揭开了生命的盖子,让他朝里看了一眼。2.这是最好的年月,最差的年月;这是智慧的年代,是愚蠢的年代;这是信仰的时代,也是怀疑的时代;这是光明的季节,也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的春天,也是绝望的冬天;我们拥有所有,我们一无所有……3.文字可以杀人,他发现。文字可以改变现实,因此,把它们托付给一个爱它们甚于一切的人是太危险的事。4.我们生活在当下,可未来也时刻包含于我们体内。也许这就是写作的本质。
评分奥斯特告诉我们,逻辑清晰对一个写作者来说多么重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