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性人巴尔班

双性人巴尔班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法]米歇尔·福柯 编
出品人:
页数:120
译者:张引弘
出版时间:2019-4-1
价格:48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208156531
丛书系列:思想剧场
图书标签:
  • 福柯
  • 社会学
  • 性研究
  • 哲学
  • 法国
  • 当代激进思想
  • 社会理论
  • 当代激进思想及其研究
  • 双性人
  • 性别认同
  • 社会边缘
  • 心理成长
  • 性别多样性
  • 身份探索
  • 非二元性别
  • 性别流动
  • 自我接纳
  • 文学小说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1868年,位于巴黎贫民区的医学院街,一间简陋、肮脏的阁楼,一名男性自杀身亡,旁边放着一本自传的手稿。1

897年,这本自传以《阿莱克西纳·B的故事》为名,被一名法医学家编辑出版,人们这才发现了一位生活在黑暗之中的双性人的故事。这部双性人的自传以感情充沛的笔调讲述了一位年轻女孩经受的折磨和动荡,以及如何一步一步走向男性绝望的苦涩。

1978年,在研究性史的过程中,福柯发现了这名“声名狼藉者”的生活。福柯把这部自传连同那些讨论“真实性别”所依据的医学和法律文件一同编辑出版,并附上一篇重要导读,阐释了双性人的身体如何成为话语/权力管控的对象。福柯借助“无确定性别”的快感概念,回应了19世纪以来医学和司法要求确定“真实性别”的做法。

作者简介

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1926-1984),法国哲学家。他以其无比渊博的学识、才华横溢的文笔、惊世骇俗的思想,深刻影响了后现代主义、权力分析与社会理论、新文化史、刑罚史、身体史、性史、女性主义与酷儿理论,以及文学与艺术批评等各种时代思潮。其主要作品有:《古典时代疯狂史》《词与物》《性经验史》“法兰西学院演讲系列”等。

目录信息

目录
前言 真实的性别 米歇尔·福柯
我的回忆 埃尔屈利纳·巴尔班
文献资料
姓名、日期和地点
报告
新闻报道
文件
女修道院丑闻 奥斯卡·帕尼萨
后记 真实的社会性别 埃里克·法桑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1868年,位于巴黎贫民区的医学院街,一间简陋、肮脏的阁楼,一名男性自杀身亡,旁边放着一本自传的手稿。 1897年,这本自传以《阿莱克西纳·B的故事》为名,被一名法医学家编辑出版,人们这才发现了一位生活在黑暗之中的双性人的故事。 1838年11月7日,一名女孩出生于法国西南...  

评分

1868年,位于巴黎贫民区的医学院街,一间简陋、肮脏的阁楼,一名男性自杀身亡,旁边放着一本自传的手稿。 1897年,这本自传以《阿莱克西纳·B的故事》为名,被一名法医学家编辑出版,人们这才发现了一位生活在黑暗之中的双性人的故事。 1838年11月7日,一名女孩出生于法国西南...  

评分

文/埃里克·法桑 埃里克·法桑,社会学家,万森纳-圣德尼-巴黎第八大学政治学系、女性研究和性别研究中心教授,社会问题跨学科研究所(IRIS)、巴黎社会学与政治学研究中心(LabTop/Cresppa)研究员。 像米歇尔·福柯这样常驻法国国家图书馆的人,发现《阿莱克西纳·B.的故事》...  

评分

1. 福柯将回忆录和根据回忆录改编的猎奇故事编在一起,其对比之烈,让人印象深刻。也由此反思固有观念所造成的异化可以到什么程度。 2. 社会关系不断塑造性别,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性别本身就是一种暴力,天生是为了禁锢社会的复杂和流动。 3. 打破“性别二元论”,也许并不会...  

评分

一名品学兼优的女性因随着年龄的增长发觉自己应该是男性而在追求成为男性的过程中走向自杀的故事 女性:生来被给予的性别(法律登记为女性) 性别被误解:双性人的生理特征 真实性别意识苏醒诱因:青春期两性情感的萌发 追求真实性别走向自杀的原因:从女性走向双性人再走向男...  

用户评价

评分

正如后记中提到,除了巴尔斑的性别谜题外,叙述过程中还存在另一个起着决定性意义的谜题:如果没有人想要知道或说出真相,那巴尔斑为什么还要坚持将他的“真相”暴露出来。法桑将其归溯于性别真相对巴尔斑的重要意义,也正如福柯所说,“讲述自己的真相”在此显得尤为重要,原因之一正是巴尔斑独特的性别身份瓦解了绝对二分的性别权力,在此基础上,“真实性别”得到暴露、拓展和研究,巴尔斑正是“真实性别”的作者而非研究对象。同时在故事中,宗教权威被理性医学替代,而传统生物学/医学的狭隘也成为质疑对象,整个社会体系/权力结构在这场“意外的事故”中都显得太过孱弱,即理性的孱弱。如果以“疾痛”视角看待巴尔斑的故事,以Arthur Kleinman的说法,本书或可视为一份详尽的医学民族志研究样本。

评分

人们在表彰福柯的洞察力的时候,往往忽略了作为同性恋的福柯对这本自传所寄予的期望,即通过对巴尔班的发现来展示性别的不确定性,从而透过权力控制的缝隙为自身的学说和性向正名,对抗世俗权力可有可无的正确,本身就是追求“自由” ,但这种自由是否意味着新的异化,还有待探求。

评分

翻译这本书更像是在做文体训练,各种题材都接触了一下。福柯所说的“无身份的化外之地”可能存在吗?我想这本书的意义就在于,让我们在陷入身份政治话语的时候有所反思。

评分

像小说

评分

翻译太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