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格尔与阿伦特通信集

海德格尔与阿伦特通信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德] 马丁·海德格尔 原著
出品人:
页数:590
译者:朱松峰
出版时间:2019-1-1
价格:9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305189715
丛书系列:世界著名思想家通信集译丛
图书标签:
  • 阿伦特
  • 海德格尔
  • 书信集
  • 书信
  • 哲学
  • 政治哲学
  • 西方哲学
  • 德国
  • 海德格尔
  • 阿伦特
  • 哲学
  • 书信集
  • 存在主义
  • 西方哲学
  • 思想史
  • 女性哲学家
  • 德国哲学
  • 20世纪思想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公众就已知晓:在马丁·海德格尔和汉娜·阿伦特之间——超出了老师-学生的关系和后来的专业上的联系——有一种爱和友谊的关系。本书中的文献证明了这个关系,它们出自被保存于马尔巴赫德国文献档案馆的阿伦特和海德格尔的遗作。在本书中,它们是第一次被公开发表。除此之外,出自美国华盛顿特区国会图书馆的“汉娜·阿伦特的文件”也被照顾到了。

本书正文共收录了168封书信。其中,除了海德格尔的妻子埃尔弗丽德与阿伦特之间的八封书信往来、海德格尔的弟弟弗里茨写给阿伦特的一封信、海德格尔写给约纳斯的两封信,以及埃尔弗丽德和海德格尔共同写给阿伦特的一封信之外,其余的都是阿伦特与海德格尔之间的书信往来。这些书信往来开始于1925年2月10日,终止于1975年7月30日。另外,该书的附录部分收录了海德格尔写给阿伦特的三封信、阿伦特1923-1926年写的诗歌,以及阿伦特1953年7月手写的“思想日记”中的内容。

作者简介

马丁•海德格尔(1889-1976),生于德国弗莱堡附近的梅斯基尔希,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主要著作有《存在与时间》《哲学论稿》等。海德格尔的思想深刻地影响了包括阿伦特在内的众多重要的现代西方哲学家。

汉娜•阿伦特(1906-1975),原籍德国,20世纪最伟大、最具原创性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之一,主要著作有《极权主义的起源》等。1924年,她慕名来到马堡大学哲学系,与马丁•海德格尔结下不解之缘。

乌尔苏拉·鲁兹,1936年生于德国勒沃库森,是一位社会学家、自由翻译家和出版人。20世纪80年代以来,她重点关注汉娜•阿伦特,编辑了阿伦特的多卷著作。

朱松峰,哲学博士,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院教授,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问学者。

目录信息

1925年至1975年的书信和其他见证 001
目光 003
再-见 087
秋天 191
尾声 335
附录 339
编者后记 508
致谢 524
写给第三版 525
索引 527
译后记 588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本文转载自《澎湃新闻·上海书评》阅读原文 文︱丁毅超 海德格尔与阿伦特之间的隐秘关系,早已不再是哲学圈内的小众话题。因为当事双方在哲学中的重要地位,它如同萨特与波伏娃的故事一样,为坊间大众所津津乐道。在接连不断的传话游戏之中,故事渐渐走样与扭曲,真相化为流言...

评分

本文转载自《澎湃新闻·上海书评》阅读原文 文︱丁毅超 海德格尔与阿伦特之间的隐秘关系,早已不再是哲学圈内的小众话题。因为当事双方在哲学中的重要地位,它如同萨特与波伏娃的故事一样,为坊间大众所津津乐道。在接连不断的传话游戏之中,故事渐渐走样与扭曲,真相化为流言...

评分

本文转载自《澎湃新闻·上海书评》阅读原文 文︱丁毅超 海德格尔与阿伦特之间的隐秘关系,早已不再是哲学圈内的小众话题。因为当事双方在哲学中的重要地位,它如同萨特与波伏娃的故事一样,为坊间大众所津津乐道。在接连不断的传话游戏之中,故事渐渐走样与扭曲,真相化为流言...

评分

不出意料地话应该会买这本通信集。目的是谁再抱着猎奇的心态来问我这段关系,我可以背诵原文拿石锤捶爆渣男(不涉及海德格尔哲学)。 出版社的宣传也真是油腻。“阿伦特-海德格尔关系史”真是让我哭笑不得…如果从哲学史角度讨论阿伦特的行动理论发展出了海德格尔存在主义隐含...  

评分

本文转载自《澎湃新闻·上海书评》阅读原文 文︱丁毅超 海德格尔与阿伦特之间的隐秘关系,早已不再是哲学圈内的小众话题。因为当事双方在哲学中的重要地位,它如同萨特与波伏娃的故事一样,为坊间大众所津津乐道。在接连不断的传话游戏之中,故事渐渐走样与扭曲,真相化为流言...

用户评价

评分

因为大部分关于哲学的讨论都没看懂。补充些二战时期欧洲的思想史和人文历史会好点。 但是我还是要吐槽 两人起初不平等的关系,男女性别上的,教师与学生的,已婚中年和未婚少女的,土著主流男性文化人和异乡犹太单亲家庭的少女。引导与被引导,不对等的关系,读来让人为之愤愤之余仍有沉醉。后半段的革命友谊读来更舒适些。有机会看看萨特和波伏娃的。

评分

很好很八卦。

评分

“我在群山中向你致意。”

评分

“我在群山中向你致意。”

评分

不读德文,无法评价翻译准确性。仅就阅读体验来说,真的翻译得太好啦!但是,似乎没有太多读的价值。不建议处出于任何目的阅读此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