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作為天職

科學作為天職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作者:李猛 編
出品人:
頁數:348
译者:
出版時間:2018-8
價格:45.00元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7108063151
叢書系列:三聯學術
圖書標籤:
  • 社會學
  • 韋伯
  • 李猛
  • 科學
  • 社會理論
  • 馬剋斯·韋伯
  • 學術
  • 社會學理論
  • 科學哲學
  • 天職觀念
  • 知識本質
  • 科學方法
  • 理性思維
  • 現代科學
  • 學術責任
  • 真理追求
  • 實踐導嚮
  • 批判思維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1917年11月7日,馬剋斯·韋伯在德國的慕尼黑大學嚮年青學子們做瞭《科學作為天職》的著名演講,這篇演講對科學工作及其與信仰和職業倫理的關係做瞭深刻而又有現實感的界定和剖析,影響瞭幾代人,也成瞭韋伯常銷不衰的代錶作。

為瞭紀念一百年前的這篇演講,韋伯研究者李猛以“我們時代的命運” 為核心關切,編選瞭這本與韋伯對話的文集:不僅全新精譯瞭演講全文,收錄瞭六篇韋伯同時代人對此篇演講的批評與迴應;還組織國內學人如渠敬東、應星和田耕等為文詮釋韋伯當年的思考,直麵當下中國日益嚴峻的學術體製化與專業化睏局,藉助經典的力量來審視自己的現實處境,為學術研究尋找信仰和職業的基礎。

著者簡介

圖書目錄

編者說明
科學作為天職 馬剋斯·韋伯著 李康譯
I 韋伯與他的時代 吉硯茹譯
科學的天職 卡勒爾
科學的革命 特洛爾奇
韋伯論科學作為天職 庫爾提烏斯
韋伯及其科學觀 李凱爾特
哲學還是世界觀學說? 捨勒
韋伯對哲學的排斥 捨勒
韋伯的科學觀 洛維特
II 韋伯與我們的時代
“學術生活就是一場瘋狂的賭博”
韋伯與德國大學體製的論爭 渠敬東
“科學作為天職”在中國
韋伯視角下的現代中國知識場域 應星
指嚮價值的行動
“科學作為天職”與韋伯科學學說中的價值理性化 田耕
專傢沒有精神?
韋伯論官僚時代的科學與文明 李猛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在《科学作为天职》这篇演讲一开始,韦伯通过简述美国和德国的大学制度,尤其是通过对比年轻学者在其中的处境,来说明学术工作的外在情形。他罗列了大学在当时面临的一系列耐人寻味的“矛盾”。在陈述这些矛盾的声音里站着我们熟悉的韦伯,他以敏锐而沉重的口吻表达着身为精神...  

評分

評分

評分

采访︱卢南峰 今天, 我们对“科学”充满误解 韦伯这篇演讲的标题,以前比较流行的译法是“以学术为业”,李猛和李康这一版改成了“科学作为天职”,除了追求翻译的准确性,还有其他方面的考量吗? 渠敬东:刚刚出版的这本纪念文集,是李猛很费心地组织的,除了韦伯的演讲原稿...  

用戶評價

评分

選的同時代幾篇都很好。Troeltsch這篇還是第一次讀到,寫得真好啊,對舊科學的某種篤定,“傳統科學裏單純的套路和慣例會慢慢被遺忘,其中穩固的、精確的內容或方式會進入新的思維方式。”李凱爾特也好,提煉齣瞭“激情”和“放棄”作為關鍵詞。兩個人都大筆一揮直接讓哲學和科學變為兩條道路。比起來捨勒就還是不放棄“世界的本質”,在存在可能性和存在者的價值可能性間要建立必然的橋梁,要提齣規範性要求。但是“實然”隻是偶然的實存嗎?他所說的“理念”又如何不僅僅是一個假設自己先於應然/實然劃分的形上産物。

评分

李猛厲害的!

评分

“麵對世界無可奈何的清醒(韋伯所謂的‘清明’),以及擔負這一絕望處境或必然命運的勇氣(所謂‘責任倫理’),這些經常令韋伯的讀者肅然起敬的品質,是這個時代仍然能以某種悲劇性的嚴肅,而不僅僅是喜劇或鬧劇現身的最後一綫證明,但它並未能證明思想本身的力量。韋伯的‘偉大’是一個問題。”

评分

選的同時代幾篇都很好。Troeltsch這篇還是第一次讀到,寫得真好啊,對舊科學的某種篤定,“傳統科學裏單純的套路和慣例會慢慢被遺忘,其中穩固的、精確的內容或方式會進入新的思維方式。”李凱爾特也好,提煉齣瞭“激情”和“放棄”作為關鍵詞。兩個人都大筆一揮直接讓哲學和科學變為兩條道路。比起來捨勒就還是不放棄“世界的本質”,在存在可能性和存在者的價值可能性間要建立必然的橋梁,要提齣規範性要求。但是“實然”隻是偶然的實存嗎?他所說的“理念”又如何不僅僅是一個假設自己先於應然/實然劃分的形上産物。

评分

現代學者需要麵對體製化和專業化對人的桎梏。體製化是國傢通過課題、項目、職稱建立一個評價體係,乾預、指導學術的發展,專業化是學術的規範和專業的邊界形成對學者的“規訓”。韋伯以及各位老師提供對抗的方式也許帶有一些非理性的色彩,在課題項目發論文為王的時代,堅守一些不認同和不隨大流,在人人都隻敢在自己專業領域發聲的時代,熱情的推動跨學科的、打破學術壁壘的對話,踏踏實實的一點點做,相信心理上的成就和快樂會大於取得體製上成功的快樂。p.s田作為年輕學者麵臨很多實在的問題,很多話都不敢說,跟其他文章一比差距就齣來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