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由著名學者甘陽教授編選的韋伯學術演講集,輯錄瞭韋伯早期的四篇主要論作,是為以往韋伯研究所忽視,現今則受到學界特彆重視的文本,主要目的在於以較小的篇幅反映其學術第一階段的基本旨趣和主要關懷。
韋伯在此階段思考的中心問題,乃是由當時的社會背景所引發,即德國從農業文明轉嚮工業資本主義發展時所麵臨的經濟、政治、文化諸方麵睏境。全書很好地展現瞭韋伯在這一階段轉嚮經濟學研究的時代背景、問題意識和獨特方法。同名演講《民族國傢與經濟政策》是韋伯 1895 年就任弗萊堡大學經濟學教授時發錶的就職演說,被普遍認為是瞭解韋伯思想的最重要入手點。
馬剋斯·韋伯(Max Weber,1864—1920),德 國社會學傢、曆史學傢、經濟學傢和政治學傢, 古典社會學的主要奠基人之一,現代比較文化 研究的先驅人物。在西方,他的名字經常和卡 爾·馬剋思以及法國社會學傢塗爾乾聯係在一 起,以其淵博的學識、精深的造詣、豐富的著述 成為西方近代思想文化界的巨人,被奉為宗教社 會學研究的鼻祖。代錶作有《新教倫理與資本主 義精神》《儒教與道教》等。
一百多年前,德国的政治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登上了德国弗莱堡大学的讲台,进行了一场精彩的就职演讲。一百多年后,他的声音穿越历史的长河,来到当下的时空,仍然振聋发聩、触耳惊心。我们仿佛能看到他站在讲台上的身影,感受到他激情澎湃的演说,体会到他那...
評分(大二) 古典西方文明衰弱的社会原因 古代西方文明本质上是城市文明,城邦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古代城邦是以其工艺品与内陆农村的农业产品交换的经济,在一定范围内自给自足(国际贸易在数量上是微不足道的);与沿海城邦相对的是内陆生活在封建家长支配的部落共同体中的原始...
評分《古典西方文明衰落的社会原因》是韦伯的一篇讲座文章,大概正因为如此,才相对来说浅显易懂一些。韦伯在讲座中试图回答一个问题:古代(西方)世界文明衰落的原因究竟何在? 他首先试图指出古代西方文明的社会结构特质,在希腊时代,西方文明实际上是城市文明,经济上则是包含...
評分读完这四篇文章之后,不禁惊叹与马克思韦伯严谨的思维与宽广的视野。在这列出了我认为有较为有趣或是有启示性的观点。这几点中有些并不是这本书的主要论点,但是透过这些观点不难看出韦伯研究问题的独到之处。 1.罗马帝国的灭亡源于交换经济下构成的上层建筑已不再适合...
評分(大二) 古典西方文明衰弱的社会原因 古代西方文明本质上是城市文明,城邦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古代城邦是以其工艺品与内陆农村的农业产品交换的经济,在一定范围内自给自足(国际贸易在数量上是微不足道的);与沿海城邦相对的是内陆生活在封建家长支配的部落共同体中的原始...
第一篇最佳,第二篇不知是行文還是翻譯的原因,讀不太懂。第三,第四篇也是佳作。
评分韋伯第一階段的作品閤集。第一篇《古典西方文明衰落的社會原因》旨在說明古典西方文明在羅馬帝國的衰亡前就已經沒落,是其基本經濟結構發展的整治結果。即封建軍隊需要以城市作為基層單位的國傢行政體製的支撐,而莊園經濟的興起導緻城市的衰敗,使得帝國之貨幣化的行政體製和政治上層建築消失瞭。後三篇幾乎都以東西德農村發展為基礎,對民族、經濟、政治進行分析,可以說是《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的預研。民族國傢並非隻是單純的“上層建築”和經濟統治階級的組織,相反它立足於根深蒂固的心理基礎,這種心理基礎存在於最廣大的國民中,包括經濟上受壓迫的階層。民族國傢中的經濟政策的終極價值標準就是“國傢理由”,其經濟發展的過程是權利的鬥爭,因此經濟政策必須為之服務的最終決定性利益乃是民族權力的利益,且是民族長遠的權力政治利益。
评分第二篇讀的好纍,還是兩篇演講讀著舒服。
评分四篇文章信息量極大,個人以為其實可以有更多注釋。另外,沒有感覺到修訂譯本的美好,或許力度不夠?
评分「古典西方文明衰落的社會原因」填補瞭我在從羅馬帝國到中世紀轉型原因的知識空白,所受的啓發比「民族國傢與經濟政策」更大一些(可能因為後者更像一份喚醒德國人民政治成熟的宣言書),也許是通俗易懂的緣故,甚至認為可以全篇地放在高中曆史的教科書上;最後一篇「資本主義與農業社會」也值得一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