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勒茲

德勒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南京大學齣版社
作者:[法]阿蘭·巴迪歐
出品人:
頁數:161
译者:楊凱麟
出版時間:2018-10
價格:45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305199653
叢書系列:當代激進思想傢譯叢
圖書標籤:
  • 哲學
  • 阿蘭·巴迪歐
  • 德勒茲
  • 法國
  • 德勒茲研究
  • 德勒茲及其研究
  • 巴丟
  • 楊凱麟
  • 德勒茲
  • 哲學
  • 後現代
  • 差異
  • 生成
  • 欲望
  • 身體
  • 文本
  • 批判
  • 思想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屬於南京大學齣版社“當代激進思想傢譯叢”係列。吉爾•德勒茲(1925-1995)是法國後現代主義哲學傢,他被視為左翼尼采主義者,被看作是後馬剋思思潮的一份子。本書是吉爾•德勒茲的“敵人”——法國哲學傢阿蘭•巴迪歐的著作,圍繞著“大寫的一”以及其他內容,巴迪歐以自己的 方式,對德勒茲的思想進行言說。全書分為十章,在書中,巴迪歐試著展示一種思想運動——抗拒、加速與減速、翻覆與逆轉德勒茲的思想運動,以一種哲學傢的本格方式。

這本篇幅不大的書可以同時視為德勒茲與巴迪歐哲學的簡介,而且因為涉及德勒茲這個被巴迪歐一再拿來較量與挑戰的同代哲學傢,急遽升高瞭火綫,成為一本當代法國哲學的“諸神戰役”。必須有相當的配備與防護纔能深入兩位天神以巨大雷電互殛鬥毆的戰場。本書中的導演當然是巴迪歐,但從他扮演的、不無自我袒護的戲碼來看法國當代哲學,在重重的硝煙與核爆粉塵中,20世紀最激進與最饒富趣味的思想無疑地已掀開特異的一個視角。

著者簡介

阿蘭‧巴迪歐 法國重要哲學傢,在政治立場上以法國毛主義者及對共産主義的捍衛著稱。巴迪歐早年受阿爾都塞的深刻影響,認為隻有透過數學邏輯纔能展開存在論的思考。在最重要的著作《存在與事件》(1988)中,存在論被發展成一種數學的集閤論。愛、藝術、政治與科學是巴迪歐哲學的四個基點。

譯者簡介:

楊凱麟 颱北藝術大學藝術跨領域研究所教授。研究當代法國哲學、美學與文學評論。著有《分裂分析德勒茲》《分裂分析福柯》《書寫與影像》《虛構集》,譯有《德勒茲論福柯》《消失的美學》等。

圖書目錄

如此遙遠!如此貼近!001
哪個德勒茲?010
被更新的大寫的一概念012
純粹化的自動機製014
“單調的”生産017
存在的單義性與名稱的多樣性023
海德格爾的界限026
大寫存在的單義性029
名字的多樣性033
方法039
反辯證法039
直觀的經曆044
虛擬(le Virtuel)053
重新思考的基礎056
虛擬之歌060
時間與真理069
虛僞的力量070
記憶與遺忘081
永久輪迴與偶然085
論三種悖反常理086
“真正的擲骰子”094
尼采或馬拉美?097
域外與褶皺100
“反笛卡爾主義”101
褶皺的概念105
特異性119
德勒茲文選130
存在的單義性(Ⅰ)130
虛擬135
哲學的意義與任務142
存在的單義性(Ⅱ)145
運動與多樣性147
反真理的時間153
域外思想156
書目160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因为参与了“六视点”训练后,要写论文,重新回读了《存在的喧嚣》。六视点方法的创作哲学是基于“后现代”的,那么也逃不掉一个问题。就是纯粹差异。 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区别之一,是现代主义包含了禁止/限制的逻辑,也就是说比如我规定的12平均律,那么就是12平均律,我...

評分

因为参与了“六视点”训练后,要写论文,重新回读了《存在的喧嚣》。六视点方法的创作哲学是基于“后现代”的,那么也逃不掉一个问题。就是纯粹差异。 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区别之一,是现代主义包含了禁止/限制的逻辑,也就是说比如我规定的12平均律,那么就是12平均律,我...

評分

因为参与了“六视点”训练后,要写论文,重新回读了《存在的喧嚣》。六视点方法的创作哲学是基于“后现代”的,那么也逃不掉一个问题。就是纯粹差异。 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区别之一,是现代主义包含了禁止/限制的逻辑,也就是说比如我规定的12平均律,那么就是12平均律,我...

評分

因为参与了“六视点”训练后,要写论文,重新回读了《存在的喧嚣》。六视点方法的创作哲学是基于“后现代”的,那么也逃不掉一个问题。就是纯粹差异。 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区别之一,是现代主义包含了禁止/限制的逻辑,也就是说比如我规定的12平均律,那么就是12平均律,我...

評分

因为参与了“六视点”训练后,要写论文,重新回读了《存在的喧嚣》。六视点方法的创作哲学是基于“后现代”的,那么也逃不掉一个问题。就是纯粹差异。 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区别之一,是现代主义包含了禁止/限制的逻辑,也就是说比如我规定的12平均律,那么就是12平均律,我...

用戶評價

评分

巴迪歐和德勒茲都傾嚮古典派,探討形而上學諸如一與多、有限與無限等問題,但巴迪歐忠實於笛卡爾的理性主義,而德勒茲訴諸於斯賓諾莎或萊布尼茨,兩人在哲學上既有共同話題也有罅隙,這部巴迪歐談德勒茲也錶現齣統一對立。他們共享著一種語言學哲學,巴迪歐堅持認為,隻有數學纔是真正哲學傢的“義務”,這被德勒茲貶斥為純粹量的形式的東西;他們在“主體和真理”上也存在很大分歧,巴迪歐認為,“事件”可以在概念上,或理性上得到理解,而德勒茲賦予物質感覺以一種構造主體的超越性功能。巴迪歐的“事件”需要被思考,德勒茲的“事件”需要被感覺,奇異的是,對於引起“事件”變化的時間序列,比如“褶皺”,他倆的觀念趨嚮接近。就如譯序開宗明義:“這是一部敵人的書。”或而言之,最瞭解你的,最可貴的,正是“敵人”。

评分

半懂半疑,要二刷

评分

正如同德勒茲的《福柯》絕不是一本福柯思想的簡介,巴迪歐的《德勒茲》亦非德勒茲哲學的概論。想通過本書理解德勒茲的讀者,最終見到的將是巴迪歐自己所實踐的“當代哲學”;德勒茲隻是一個概念性人物,而概念的提齣者,不是德勒茲本人,而是巴迪歐與他所鋪展的哲學劇場。

评分

二刷。加強某些記憶。診斷還是不錯的

评分

待多次重讀。關於選擇,Kierkegarrd. 本真的選擇從不是選擇這個或者那個,而是選擇的選擇,在選擇與不選擇之間的選擇。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