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勒兹

德勒兹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法]阿兰·巴迪欧
出品人:
页数:161
译者:杨凯麟
出版时间:2018-10
价格:45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305199653
丛书系列:当代激进思想家译丛
图书标签:
  • 哲学
  • 阿兰·巴迪欧
  • 德勒兹
  • 法国
  • 德勒兹研究
  • 德勒兹及其研究
  • 巴丢
  • 杨凯麟
  • 德勒兹
  • 哲学
  • 后现代
  • 差异
  • 生成
  • 欲望
  • 身体
  • 文本
  • 批判
  • 思想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属于南京大学出版社“当代激进思想家译丛”系列。吉尔•德勒兹(1925-1995)是法国后现代主义哲学家,他被视为左翼尼采主义者,被看作是后马克思思潮的一份子。本书是吉尔•德勒兹的“敌人”——法国哲学家阿兰•巴迪欧的著作,围绕着“大写的一”以及其他内容,巴迪欧以自己的 方式,对德勒兹的思想进行言说。全书分为十章,在书中,巴迪欧试着展示一种思想运动——抗拒、加速与减速、翻覆与逆转德勒兹的思想运动,以一种哲学家的本格方式。

这本篇幅不大的书可以同时视为德勒兹与巴迪欧哲学的简介,而且因为涉及德勒兹这个被巴迪欧一再拿来较量与挑战的同代哲学家,急遽升高了火线,成为一本当代法国哲学的“诸神战役”。必须有相当的配备与防护才能深入两位天神以巨大雷电互殛斗殴的战场。本书中的导演当然是巴迪欧,但从他扮演的、不无自我袒护的戏码来看法国当代哲学,在重重的硝烟与核爆粉尘中,20世纪最激进与最饶富趣味的思想无疑地已掀开特异的一个视角。

作者简介

阿兰‧巴迪欧 法国重要哲学家,在政治立场上以法国毛主义者及对共产主义的捍卫著称。巴迪欧早年受阿尔都塞的深刻影响,认为只有透过数学逻辑才能展开存在论的思考。在最重要的著作《存在与事件》(1988)中,存在论被发展成一种数学的集合论。爱、艺术、政治与科学是巴迪欧哲学的四个基点。

译者简介:

杨凯麟 台北艺术大学艺术跨领域研究所教授。研究当代法国哲学、美学与文学评论。著有《分裂分析德勒兹》《分裂分析福柯》《书写与影像》《虚构集》,译有《德勒兹论福柯》《消失的美学》等。

目录信息

如此遥远!如此贴近!001
哪个德勒兹?010
被更新的大写的一概念012
纯粹化的自动机制014
“单调的”生产017
存在的单义性与名称的多样性023
海德格尔的界限026
大写存在的单义性029
名字的多样性033
方法039
反辩证法039
直观的经历044
虚拟(le Virtuel)053
重新思考的基础056
虚拟之歌060
时间与真理069
虚伪的力量070
记忆与遗忘081
永久轮回与偶然085
论三种悖反常理086
“真正的掷骰子”094
尼采或马拉美?097
域外与褶皱100
“反笛卡尔主义”101
褶皱的概念105
特异性119
德勒兹文选130
存在的单义性(Ⅰ)130
虚拟135
哲学的意义与任务142
存在的单义性(Ⅱ)145
运动与多样性147
反真理的时间153
域外思想156
书目160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因为参与了“六视点”训练后,要写论文,重新回读了《存在的喧嚣》。六视点方法的创作哲学是基于“后现代”的,那么也逃不掉一个问题。就是纯粹差异。 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区别之一,是现代主义包含了禁止/限制的逻辑,也就是说比如我规定的12平均律,那么就是12平均律,我...

评分

因为参与了“六视点”训练后,要写论文,重新回读了《存在的喧嚣》。六视点方法的创作哲学是基于“后现代”的,那么也逃不掉一个问题。就是纯粹差异。 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区别之一,是现代主义包含了禁止/限制的逻辑,也就是说比如我规定的12平均律,那么就是12平均律,我...

评分

因为参与了“六视点”训练后,要写论文,重新回读了《存在的喧嚣》。六视点方法的创作哲学是基于“后现代”的,那么也逃不掉一个问题。就是纯粹差异。 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区别之一,是现代主义包含了禁止/限制的逻辑,也就是说比如我规定的12平均律,那么就是12平均律,我...

评分

因为参与了“六视点”训练后,要写论文,重新回读了《存在的喧嚣》。六视点方法的创作哲学是基于“后现代”的,那么也逃不掉一个问题。就是纯粹差异。 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区别之一,是现代主义包含了禁止/限制的逻辑,也就是说比如我规定的12平均律,那么就是12平均律,我...

评分

因为参与了“六视点”训练后,要写论文,重新回读了《存在的喧嚣》。六视点方法的创作哲学是基于“后现代”的,那么也逃不掉一个问题。就是纯粹差异。 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区别之一,是现代主义包含了禁止/限制的逻辑,也就是说比如我规定的12平均律,那么就是12平均律,我...

用户评价

评分

巴迪欧审查德勒兹的原则:其哲学组织且成型于大写的“一”。论证德勒兹的单义性思想如何归属于Un-tout,基本上就是此书的任务。以何种方式叙述大写的“一”,才能将“多”整合为可思考的simulacre,使得它只是多样性事物的表达切面,而非独立且不可预期的冒出,此问题被巴迪欧搞成德勒兹的中心思想。其叙述最终成了本体论的一个版本:德勒兹在构思形式上区别的复数意义被关联到唯一被意指的“一”。巴迪欧将德勒兹按在了Un-tout的思想谱系里,实际上是为了凸显出另一重关于“多”的真理机制。他对于德勒兹的反驳同样以其安排的叙事结构为基础。由于德勒兹试图表达的“实际性的虚拟”基于一种不可决定的双重运动(直观),因而无法调校大写存在的单义性。故而,巴迪欧选择了另一种方案:舍弃大写的一,以空集为基础承认实际的多。

评分

哎,翻译的还是挺扭曲的。 当德勒兹把终极意义抹杀掉,取消掉中介,而将生命(或许另一个终极意义)散步于每一个事物中去,只是按照强度进行区分的时候。 巴迪欧再次取道海德格尔,将德勒兹的思想理解为“大写存在”的单一性在存在者中的反复书写,由此原先亲密无间的二者又被拉开了距离。

评分

正如同德勒兹的《福柯》绝不是一本福柯思想的简介,巴迪欧的《德勒兹》亦非德勒兹哲学的概论。想通过本书理解德勒兹的读者,最终见到的将是巴迪欧自己所实践的“当代哲学”;德勒兹只是一个概念性人物,而概念的提出者,不是德勒兹本人,而是巴迪欧与他所铺展的哲学剧场。

评分

待多次重读。关于选择,Kierkegarrd. 本真的选择从不是选择这个或者那个,而是选择的选择,在选择与不选择之间的选择。

评分

哎,翻译的还是挺扭曲的。 当德勒兹把终极意义抹杀掉,取消掉中介,而将生命(或许另一个终极意义)散步于每一个事物中去,只是按照强度进行区分的时候。 巴迪欧再次取道海德格尔,将德勒兹的思想理解为“大写存在”的单一性在存在者中的反复书写,由此原先亲密无间的二者又被拉开了距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