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研究

翻译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理想国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思果
出品人:理想国
页数:282
译者:
出版时间:2018-3
价格:56.00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49599486
丛书系列:理想国·思果作品
图书标签:
  • 翻译
  • 写作与翻译
  • 文学理论
  • 思果
  • 理想国
  • 文学
  • 英语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翻译研究
  • 语言学
  • 跨文化交际
  • 翻译理论
  • 翻译实践
  • 语义分析
  • 翻译史
  • 双语对比
  • 译者主体性
  • 翻译批评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 著名散文家、翻译家的经验之谈,享誉港台四十余年,文字工作者案头必备

★ 译者的“自诊书”,读者的“预防针”,专治劣译和欧化中文,病例丰富,药到即除

★ 余光中撰写长序推荐

【内容简介】

本书是翻译家思果先生关于英汉翻译的心得。他有感于劣质译文大行其道,甚至影响到中文的思维和创作,决心保卫他深爱的语言。全书贯穿的思想是,译文一定要像中文。书中列举了大量实例,将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一一解决,大至行文的修辞、节奏,小至参考书、标点符号的用法、新词和专有名词的译法,像一本军用地图,可以告诉读者哪里有地雷,哪里有险滩,哪里有流沙。

诗人、散文家余光中先生专文推荐,可以当成不可多得的翻译教材,也能为一般作家和有心维护中文传统的人士提供借鉴。

【名人推荐】

《翻译研究》针对畸形欧化的种种病态,不但详为诊断,而且细加治疗,要说救人,真是救到了底。照说这种“临床报告”注定是单调乏味的,可是一经散文家娓娓道来,竟然十分有趣。——余光中

思果爱说他没有上过正规学堂受过正规教育,一生靠自修,我半信半疑:他的中文和英文实在好,比名门高徒还要好。……我做翻译的那些年,案头长年供奉韩迪厚和思果的翻译论著,“当”字“被”字“地”字时刻视为禁忌,深恐错手一用,两位前辈鼻孔朝天嗤笑一声:“这是人话吗?”——董桥

我读思果先生的翻译论著,不时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同时又感觉如针芒在背,因为书中谈到的不少文字错误都是自己犯过的,有些虽已有所悟,但毕竟是犯了无数文字差错才得到教训。早读思果先生的书,就会很大程度上为自己树立标准,自觉控制笔下出“劣译”。 我认识的译者同行也无不称赞思果先生的功绩,这几本书的确为欲从事文学翻译者的必读书。——孙仲旭

书里所讲的是实际有过的困难,不是凭空捏造出来的。有些毛病因为劣译充斥,大家看惯,而且目前许多作家写中文也不知不觉犯了,所以见怪不怪,其实毛病总是毛病。中国近代的翻译已经有了几十年的历史,虽然名家辈出,而寡不敌众,究竟劣译的势力大,电讯和杂志上的文章多半是译文,日积月累,几乎破坏了中文。我深爱中国的文字,不免要婉言讽喻。——思果

作者简介

思果,原名蔡濯堂(1918—2004),著名散文家、翻译家,多年担任香港《读者文摘》中文版编辑,香港中文大学翻译中心研究员,教授高级翻译。抗战时期开始发表文章,出版散文集二十多种,曾获1979年台湾中山文艺奖、1996年台湾文艺奖之翻译奖。译有《西泰子来华记》《大卫·考勃非尔》《力争上游》等,并撰文专论翻译,结集为《翻译研究》《翻译新究》《译道探微》等,备受同行称誉。

目录信息

变通的艺术——余光中
作者序一
作者序二
翻译要点
字典名称缩写表
引言
总论
把英文译成中文的基本条件
参考书
固有名词的翻译
新词、专门名词的翻译
中文语法
代名词
被动语气
中文修辞
中文字词
英文字
白话文和对话
白话文的节奏和音调
毛病
中国的中文
句型
改编
利用成语与迁就习惯
标点符号
英诗中译
其他
翻译评改
中文英译
译后交稿或付印前的检查工作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1.) 原文:Don't cough more than you can help。 余光中译文:能不咳,就不咳。(《变通的艺术》Ⅵ) 疯和尚改译:尽量不咳。 2.) 原文:Will you come over and have dinner with us tomorrow evening? 思果译文:你明天到我这里吃便饭好吗?(P10) 疯和尚改译:你明天跟我们...  

评分

变通的艺术 文:余光中 《翻译研究》导读 1. “东是东,西是西,东西永古不相期!”诗人吉卜林早就说过。很少人相信他这句话,至少做翻译工作的人,不相信东方和西方不能在翻译里相遇。调侃翻译的妙语很多。有人说:“翻译即叛逆。”有人说:“翻译是出卖原诗。”有人说:“翻...  

评分

一本很薄的书,虽然书名里有个“研究”,但写得通俗易懂,很多都是作者的*经验*之谈。 今天我们所能接触到的信息流充斥着大量西化了的中文,如“数以千计”、“对我而言”、“如我们所料”、“发展中国家”…… 长时间的耳濡目染导致我们自己在写文章时也会冒出一两个“洋气...  

评分

白话文愈发苍白,文言文日益式微,追求纯净的中文,不仅是对作者的要求,也是译者的责任。 思果先生的散文天然清畅,近于口语。而三本有关翻译的著作均为经验探讨,避开抽象的理论,深入浅出地探讨语言层面的细节和纯净中文的神韵。  

评分

“创、省、异”:中国特有事物名称外译的三字原则 (黄佶,2008年3月30日)   本文从传播学理论、翻译经济学和保护民族文化特色等角度对中国特有事物对外翻译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中国特有事物名称外译的三字原则:“创、省、异”。在把本国独有的事物翻译成外语时,第一...  

用户评价

评分

之前读过旧版,新版精装值得收藏。记得是在《老猫学出版》中最早知道这本书,说是翻译创作的圣经;读过之后觉得,这是中文写作的圣经。思果主张翻译的最高境界是要像中文写作、中文说话一样,因此这本书的主题虽是教人如何把外文翻译得“像中文”,事实上则教人如何把中文写得“像中文”。这是很多人做不到的。现在许多人写作,文辞都极不通顺,读起来很拗口。我自认为文章写得还算通顺,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本书。《翻译研究》提出来的许多原则,比如不要把动词当名词用,慎用“一种”“前者”“们”“存在”之类的字词,切忌文白夹杂,切忌累赘和重复,对写作都有帮助。如果要搞翻译,这本书很值得读。

评分

没有我想象的干 余光中的长序真心不错 举例让人汗如雨下 以当下翻译体改写红楼梦让人呕血

评分

暴击,我的中文可能不及格。

评分

这本书算是比较片面、比较过时的翻译研究吧,一来只涉及文学类,覆盖片面,二来范文本身就不好,价值不大。作者把严复的信达雅改为信达贴,倒也不是大问题,但书中大量列举鲁迅兄弟的译文作为范例,这就让人头大了,鲁迅的中文是出了名的难读,他弟弟周作人更甚。所以这本书放在80年前也许是一本经典,放到今天只能说过时了。

评分

这是我十年前在学校图书馆偶遇的书,竟然能有新版,感动!“译意,译情,译气势,译作者用心处。” 翻译这事,理论、方法、规则都难以穷尽,思果先生的可贵在于能带你见识这门技艺的全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