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的全息图像

历史文化的全息图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理想国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李劼
出品人:理想国
页数:488
译者:
出版时间:2016-9
价格:59.00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49586639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红楼梦
  • 李劼
  • 文学评论
  • 文学
  • 文学研究
  • 理想国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紅樓夢
  • 历史
  • 文化
  • 图像
  • 全息
  • 传承
  • 记忆
  • 研究
  • 视觉
  • 文明
  • 时空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汉语史上有两本天书,《易经》和《红楼梦》。重新发现“红楼”,重新发现“中国”……《红楼梦》的问世,既标记着对以往历史的颠覆,又标记着一种人文精神的崛起。中国历史文化的全息性,得以在《红楼梦》里获得淋漓尽致的呈现。

贾宝玉的死亡准备,林黛玉的爱情期待,薛宝钗的生存策略,补天者的意兴阑珊,老祖宗的牌桌阴影,大观园内的女儿世界,大观园外的男人世界,深度空间和意象建筑,文化皈依和美学革命,或论文化灵魂和历史命运,贵族精神和审美定位,总体结构及其存在论意味,叙述阅读之自然无为的太极章法,诗词曲赋的隐喻意味和叙事功能,名词的垂直联想和回目的对比设计,人物造型的核心布局……本书摆脱了传统的阅读方法,横坐标是世界文化,纵坐标是中国文化,从历史文化和生命美学的角度,重新解读《红楼梦》,在王国维的悲剧说、胡适的考据说之后,从《红楼梦》所提供的真实图像和丰富的信息之中,解析出人类文化的历史命运。侬好!红楼!

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经典一样,《红楼梦》也颇具地标意味,并且也同样承接文化的始源性。但丁《神曲》源自新约《圣经》,歌德《浮士德》呈示有关荷马史诗的记忆,塞万提斯《唐·吉诃德》缅怀骑士时代,莎士比亚戏剧综合了古希腊悲剧和喜剧的双重传统。由此可见,《红楼梦》从《山海经》神话起笔,并非偶然的巧合。正如文明是递进的,文化是回返的,以文艺复兴的形式。中国式的文艺复兴自有宋年间悄悄开始,至《红楼梦》问世方才彰显其巍然恢宏的气象。

李劼此著问世已有二十年,仅在大陆就出过好几版,本版今扩至十六章,增订内容是近年在美国西部伯克利大学所作的一次演讲长文,即《红楼梦》与西方文艺复兴经典之间的对称性,从而补足了此前未曾充分展开的想法。从一定意义上说,既解读了《红楼梦》,又解读了中国文化及其作为参照的西方文化之背景。

作者简介

李劼,作家,思想文化学者,文艺评论家;本名陆伟民,生于上海,毕业于华东师大中文系,并在该系执教十多年。1998年赴美,现居纽约。80年代至今,发表大量文章,在海内外出版有文学评论集《个性·自我·创造》,专著五卷本《李劼思想文化文集》,《中国文化冷风景》、《百年风雨》、《历史文化的全息图像:论〈红楼梦〉》,《木心论》等;以及历史小说《吴越春秋》、《商周春秋》、《汉末党锢之谜》,长篇小说《丽娃河》、《上海往事》、《星河流转》等。

李劼认为,拿掉《红楼梦》,中国文化的一双眼睛就没有了;拿掉唐诗宋词,中国文化的一张美丽面孔就没有了;拿掉先秦诸子,中国文化就不成立了。今天,剥落什么,就重生什么,中国的思想文化资源需重新整合,李劼三部曲《历史文化的全息图像》等书,即尝试提供整合的大致框架。就近而言,是没多少人真正读懂的《红楼梦》、自沉昆明湖的王国维、壁立千仞的陈寅恪等一脉文化香火的承继。而从先秦六柱,重新厘定杨朱贵己、李耳无为、墨翟兼爱、管仲人本、公孙龙非马、庄周逍遥的思想光谱,六位大家犹如六根支柱(需摒弃的是儒家法家之荀况的帝王术、商鞅的军国主义理念、韩非的权术等),乃至《山海经》神话中的人文风貌,上古伏羲先民的全息智慧。背后一以贯之的思想线索,即中国式的文艺复兴,复兴的是被历史掩埋的华夏民族的人文精神。

目录信息

【增订版序】
【台版自序】
【首版自序】
【绪 论】 文化灵魂和历史命运
【第一章】 贵族精神和审美定位
【第二章】 总体结构及其存在论意味
【第三章】 叙述阅读:自然无为的太极章法
【第四章】 诗词曲赋的隐喻意味和叙事功能
【第五章】 名词的垂直联想和回目的对比设计
【第六章】 人物造型的核心布局
【第七章】 贾宝玉的死亡准备
【第八章】 林黛玉的爱情期待
【第九章】 薛宝钗的生存策略
【第十章】 补天者的意兴阑珊
【第十一章】 老祖宗的牌桌阴影
【第十二章】 大观园内的女儿世界
【第十三章】 大观园外的男人世界
【第十四章】 深度空间和意象建筑
【第十五章】 文化皈依和美学革命
【第十六章】 《红楼梦》与西方文艺复兴经典
【 后 记 】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前半部分认认真真,最后两章略有潦草的看完了。老实说,这并不是一部循规蹈矩的红楼梦研究著作,而更像是化红楼为一处处可见隐喻的历史意象,灌注作者自己对于中国历史与文化的颇富个性理解的大书,所以书名如此。“之于中国文化和中国历史的重写努力,就是从这部论《红楼梦》...  

评分

《历史文化的全息图像:论红楼梦》,李劼,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9月一版一刷。作者用了31万字,38岁的时间节点在华东师范写就,书稿绝大多数为讲稿,想来听课的学生是幸运的。作者从几个层面对红楼梦完整剖析,以特有的批判精神,对比的形式,用他的理解或曰以上帝的视角...  

评分

一個糟糕的地方,一個糟糕的題材。紅學兩字熏臭大街的今時今日,書店裏面遇到這三個字,依然要目光一凜信手一翻,原是紅痴的毛病。不過,半頁而已便欣然決定收入囊中。(是說完全都沒有注意到它價格的離譜,怎樣呢?這樣一本書原配得起這樣一個價位。) 還無法給這場跨越生命...  

评分

文化学者李劼在《历史文化的全息图像:论红楼梦》中提到一点令我十分感兴趣的点。他说“一方面是眼泪和情爱,一方面是流水和落花,大观园世界以如此一种人文自然互相映衬的景观,展示出其存在论意味。眼泪和流水的互文,道出一种绵绵不断的悲怀和诗意十足的畏惧……死亡以眼泪...  

评分

一口气憋住看完开篇几章,有些观点实在不敢苟同。 作者似乎认为开篇的神话是对上古神话的承袭,以纯真之道跳脱五千年的桎梏,端的是文化式微之路上一朵奇葩。 猴哥也是女娲补天故事的沿袭,为什么要说人家的取经是对权贵的献媚呢,按作者的思路不该是求取真经至善之纯、追求灵...  

用户评价

评分

所谓“知识分子”的酸腐气和自恋自负优越感一览无余

评分

观点先行,强行解读,看似深奥,实则表面

评分

读了绪论差点被作者惊世骇俗的高论所蒙蔽,愈往下看愈觉得其观点多脱离文本,自我衍生过多。余英时提出什么文学批评、哲学思考、美学价值而说考据、索引是走弯路,殊不知追随其后的红学研究才是弯路。欧、白等人及此书作者,都是臆想而不注重文本,真的不理解他们为什么总喜欢把后四十回当宝贝。

评分

极其肤浅的作品,别说对原著的深刻理解,就连读懂都没有做到

评分

无偏激不观点,经常在字里行间停下来发一句感叹,作者的确敢讲。完全不囿于过去学者对红楼的理解,而是另启一个全新境界。这个境界,除了包揽了过去时代的历史文化的支离破碎,更令人惊喜的是它不折不扣地影射当下的社会图景,力道浑厚,一语破的,令光怪陆离瘟疫病态之景无处遁形。是如书中所言:“她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域出现的任何空间里找到自身的对应点。”这种涵盖性不是巧合,恰恰是历史的发展无可避免地撞向了作者的,或者说哲学的预言。回过头来,我们可以发问,历史究竟有没有精神层面上的长足进步?毋庸置疑的是,我们完全可以在红楼梦里找到当下,并在此荒凉大梦里试着回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