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新究

翻译新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理想国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思果
出品人:理想国
页数:270
译者:
出版时间:2018-3
价格:52.00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59802064
丛书系列:理想国·思果作品
图书标签:
  • 翻译
  • 翻译理论
  • 写作与翻译
  • 文学理论
  • 思果
  • 理想国
  • 中国
  • 2018
  • 翻译研究
  • 语言学
  • 跨文化沟通
  • 翻译理论
  • 译者主体性
  • 文本分析
  • 翻译实践
  • 语言转换
  • 文化适应
  • 译本评价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 著名散文家、翻译家的经验之谈,捍卫纯正的中文,文字工作者案头必备

★ 译者的“自诊书”,读者的“预防针”,专治劣译和欧化中文,病例丰富,药到即除

【内容简介】

本书是《翻译研究》的续编,思果先生积累将近十年,再次对劣质译文发起挑战。书中有对翻译的宏观认识,解读中英文之间的区别,也通过大量案例,引领年轻译者在何种情况下要遵循原文的语序,何种情况下可以改动原文,甚至进行适当的增删,进而通过剪裁、锤炼、深思,让译文变得像散文一样流利清通。

【名人推荐】

《翻译研究》针对畸形欧化的种种病态,不但详为诊断,而且细加治疗,要说救人,真是救到了底。照说这种“临床报告”注定是单调乏味的,可是一经散文家娓娓道来,竟然十分有趣。——余光中

思果爱说他没有上过正规学堂受过正规教育,一生靠自修,我半信半疑:他的中文和英文实在好,比名门高徒还要好。……我做翻译的那些年,案头长年供奉韩迪厚和思果的翻译论著,“当”字“被”字“地”字时刻视为禁忌,深恐错手一用,两位前辈鼻孔朝天嗤笑一声:“这是人话吗?”——董桥

我读思果先生的翻译论著,不时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同时又感觉如针芒在背,因为书中谈到的不少文字错误都是自己犯过的,有些虽已有所悟,但毕竟是犯了无数文字差错才得到教训。早读思果先生的书,就会很大程度上为自己树立标准,自觉控制笔下出“劣译”。 我认识的译者同行也无不称赞思果先生的功绩,这几本书的确为欲从事文学翻译者的必读书。——孙仲旭

现在劣译充斥,中国人写的中文已经不像中文。我并不是说,中文要永远保持原来的面目,一成不变。但是本来丰富、简洁、明白的文字,变得贫乏、啰唆、含混不清,这并不是进步,而是退步,受到了破坏。时至今日,这种破坏已经深远广泛,绝不是轻易可以挽救的了。翻译的人误杀原作者,折磨读者,因为没有人控诉,刑法也没有条文处罚,所以可以逍遥法外,尤其糟糕的是大家看了劣译以为是时髦,不但不去纠正,反而有意效尤,从此中文越写越不像话。——思果

作者简介

思果,原名蔡濯堂(1918—2004),著名散文家、翻译家,多年担任香港《读者文摘》中文版编辑,香港中文大学翻译中心研究员,教授高级翻译。抗战时期开始发表文章,出版散文集二十多种,曾获1979年台湾中山文艺奖、1996年台湾文艺奖之翻译奖。译有《西泰子来华记》《大卫·考勃非尔》《力争上游》等,并撰文专论翻译,结集为《翻译研究》《翻译新究》《译道探微》等,备受同行称誉。

目录信息


论翻译为重写
中英文的分别
亦步亦趋
天翻地覆
切断
入虎穴
踏破铁鞋
量体裁衣
咬文嚼字
中文禁忌
还原
十面埋伏
形容词、副词的位置
谬译举隅
斜体字的译法
译注
上下四旁
被动语态
中文语法和用法
代名词
履夷防险
查字典法
翻译漫谈
译者、译事
平仄可以不学吗?
翻译和烹调.
翻译与国文教学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最近相继读了思果先生的三本著作,先是《译道探微》,再是《翻译研究》,最后是这本《翻译新究》。阅读时,真真是芒刺在背,却又爱不释手。 “通过……”、“进行……”、“在……上、中、下、里、前、后”、“在……的时候”,以及多余的主语,多余的“的”等等,都是在译文中...  

评分

这篇短评是上一本书评的延续。 翻译的一个趣味,就是两个译者可以互相认为对方是保守的,同时也认为对方是激进的。 作者开宗明义“论翻译为重写”,就我看来,就是非常激进的思想。但其具体做法,却又十分保守,因为所谓“重写”,就是写得像“中国话”。 在这种思想下,helple...

评分

变通的艺术 文:余光中 《翻译研究》导读 1. “东是东,西是西,东西永古不相期!”诗人吉卜林早就说过。很少人相信他这句话,至少做翻译工作的人,不相信东方和西方不能在翻译里相遇。调侃翻译的妙语很多。有人说:“翻译即叛逆。”有人说:“翻译是出卖原诗。”有人说:“翻...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老派些 不过现在人(我在内)中文差是真的……

评分

归根结底一句话:不要直译,因为“中文我们不这么说”。但要命的是,(作者也承认)白话文历史太短,并不存在一个大家共同遵守规范,那么又何来“我们不这么说”呢?举的错译,未免也太直译了,所以相对而言改进版肯定好很多,但是,改动真的太多了,不敢相信,真可以这么改?总之,跟读完《中式英语之鉴》类似的感受:不会说话了。天知道这段话里有多少受“劣译”影响的句式……

评分

2020074 拿《芜城赋》来参考着译《荒原》这也太狠了。。。

评分

好无聊哦,如果要保持语言「纯正」,英语就不会吸法语、拉丁语,只剩表达力有限的土逼盎格鲁语汇了吧。语言本来就不是封闭静止的系统,用民族认同来绑架语言的接触和演进,毫无教益。翻译研究缺乏语言学修养真是容易滋生这种矫情做作的「翻译研究」。

评分

受益匪浅。如果两本书整合成一本书,分门别类讲一遍,就更好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