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选收余光中译论散文二十余篇,既谈翻译,也谈现代中文。作者认为:翻译须用纯净的中文。以散文形式写译论,熔知性和感性于一炉。见解精辟独到,文笔优美清丽,各篇论文本身就是好文章,足以示范。
余光中,1928年生。1952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9年获美国衣阿华大学艺术硕士。先后任教台湾东吴大学、师范大学、台湾大学、政治大学。其间两度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国我所大学任客座教授。1972年任台湾政治大学西语系教授兼主任。1974-1985年任香港中文大学系主任。1985年至今,任国立中山大学教授及讲座教授。其中有六年时间兼任文学院院长及外文研究所所长。
《余光中谈翻译》 ##摘录 * 创作可以凭“才气”,批评却需要大量的学问合灼见。梁实秋先生曾说,我们能有“天才的作家”,但不能有“天才的批评家”。 * 魔鬼是西方近代文学中最流行的主角。 * 思果先生给译者最中肯的忠告是:翻译是译句,不是译字。 * 30年代白话文西化之病...
评分因为在做一份翻译的缘故,最近在读几位华人翻译名家讨论翻译的书。有一本是余光中先生的《谈翻译》,其中不止讲翻译自身,还用了若干篇幅来讨论中西文化冲突,以及中文在此背景下所面临的问题。翻译同做诗论文一样,自然都是功夫在诗外,所以从翻译的技巧谈开去,直至如何对...
评分《余光中谈翻译》 ##摘录 * 创作可以凭“才气”,批评却需要大量的学问合灼见。梁实秋先生曾说,我们能有“天才的作家”,但不能有“天才的批评家”。 * 魔鬼是西方近代文学中最流行的主角。 * 思果先生给译者最中肯的忠告是:翻译是译句,不是译字。 * 30年代白话文西化之病...
评分这本书是从用好中文的角度谈翻译。 分析了中文劣化的各种现象。对不成熟的白话文、不消化的西式中文的种种问题及其恶劣影响进行了广泛的分析。 对语文课本上选择的散文范本进行了有力的批评,认为20、30年代白话发展初期的清涩作品长期盘踞语文课本的重要位置,是一种很不正常...
: H315.9-53/8995
评分去温哥华的飞机上读的。棒棒的。
评分可能因为收录文章年代久远,白话文已在西化路上渐行渐远,书中许多反例我觉得顺溜得不得了。不过话说回来,吸收外来影响,不断演变,本就是语言发展的自然规律,一味抵抗也是不可能的。作为译者严于律己自是必然,对书中有关白话文纯净度的诸多示例还是辩证看待的好。
评分语言本来就是复杂的,任何一家之言都应该有一锥之地。今天的汉语实在是腐化了,但罪魁祸首与其说是语言的恶性西化,倒不如说是思想的浮躁和浅薄。
评分读完这本小书,犹如醍醐灌顶。从前以拗口长句为美的时候真是太2了。所有经常读书写字的人都该认真看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