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加缪 死刑 法律 法学 哲学 阿爾貝·加繆 法国 法国文学
发表于2025-02-05
思索死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死刑之存废,一直是死刑议题中的核心话题。在本书中,加缪运用大量与死刑相关的历史、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知识,论证了废除死刑的理由。本书因此成为关于死刑存废问题的经典之作,也是加缪最具影响力的非小说类作品之一。
本书是作者对死刑的深入探讨,阐明死刑不是有效抑制犯罪的方法,并且比传统社会的以牙还牙还要残酷野蛮,因此,作者坚决地反对死刑,本书也成为反对死刑的经典之作。 死刑之存废在当今世界是一个意见非常对立的争议。在这个命题真正进入理性辩论时,加缪的这本书,可以对于尚未形成意见的读者提供一种思索的角度,甚至对于支持或反对废除死刑的人,也可以做为检视自己意见是否足够深思熟虑的参照。毕竟,认识死刑、思索死刑之后,我们才能真正地支持或反对死刑。
加缪,烟不离手、笑看人世、洞悉人性、拥抱荒诞的文学大师。1913年生于北非阿尔及利亚,1960年于法国车祸骤逝。1957年发表《思索死刑》,同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著有小说《异乡人》《鼠疫》《堕落》等。
作为本书中心观点的“恶念同理心”在今天并不难被接受,难以接受的是:是否应当以死刑对待罪大恶极之人?有秩序的思考可能是这样的:这一问题涉及1)刑罚的目的2)死刑是否能够实现刑罚目的?基于功利论的死刑威慑作用已渐祛魅,这一思考的真正难点在于:报应论与死刑的关系是复杂的,这也是诸多分歧所在,不仅仅依赖慈悲心和同理心,更需要规范和理性的思考。虽然对加缪的部分观点不赞同,但其兼有上述两种思考,这并不容易做到。
评分《关于断头台的思考》的不同译本
评分罪恶值得思索,死刑也值得思索。记得老师说过“仪式性正义”,加缪更直接:“仪式性屠宰” 2333……(以及:译注加得很用心啊,序也写得好玩~)
评分2018年12月。年度收尾之书,也是2018年最好的法律类读本之一。加缪老师基于常识的理性思考,深入生活各方面、社会各层面,是非专业领域对于死刑思考的集大成。死刑之存废,置于当代法学界已无根本性疑义,但理由和路径千差万别。加缪于六十年前,以荒诞为基层色调,观照历史、诊问生活、洞见时代,围绕对人的关切,兼顾理想与实用,逻辑简白而严密,展开这卷思想工笔。研究作为现象而非制度的死刑,更为加缪氏存在主义者之身份更添一分注脚。译者石兄亦是高才,译笔极佳,更厉害的是导读中透露出深湛的功底、精到的理解。尤其提炼了加缪作品“荒诞”与“逃离”两个关键词,力透纸背,语态诚挚如闲侃。这样的译者实在不多见。从做书的立场,过度的字大行疏,未免有失雅致。用正常字号行距,增补一些解读评论相关文本,会更幸福吧。
评分加缪的局外人 和绿里奇迹 算是改变我对于死刑认知的两个节点 我们没资格让一个人死去两遍 无论这个人做过什么伤害过什么 你都无法从目睹他的死亡 而得到安慰 这不是仁慈 而是维护正义的“干净”
一. 死刑对于常业或冲动犯罪实际并不具备威慑和吓阻作用。 二. 死刑无法真正公平地伸张正义。死刑是对刑者意志尊严的摧毁、对主导一般活人的偶然命运的剥夺,且将无以复加的痛苦施加于死囚亲属之上。以牙还牙原则只可成立在两名单独个体之间,并且其中一方必须清白无辜,另一方...
评分 评分很多年前我还在上学,看《南方周末》看到一个叫邱兴华的杀人犯一口气杀了十个人,记者就从该犯成长经历、精神状态讲起,洋洋洒洒写了两三页——《南方周末》的开张很大,这篇报道颇费记者笔墨——主旨也很明白:精神病人不宜判处死刑。 后来二审维持一审判决判处了邱兴华死刑,...
评分 评分加缪的观点我完全赞同,但是正如加缪书中所说,关于死刑的废存上,总是有人们的同情心作祟觉得罪大恶极的罪犯是应该被杀死的,而我们作为普通大众,对于这种杀人却没有丝毫的不适和愧疚,只是觉得他该杀,理所应当的应该对受害人做出补偿。 这是一个挺艰难的挣扎,从感性方面觉...
思索死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