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新史学?
当代历史研究,在突破旧有意识形态的控制之后,又亟待超越学科专业壁垒,建立起与当代思潮变动之间的关联,进而具有广阔的视野、通达的问题意识及超越局部事件的洞察力。本书荟萃了作者近十余年间对此问题的持续思考,是史学界努力建立新研究范式的一次卓见成效的尝试。
杨念群,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主要著作有:《儒学地域化的近代形态:三大知识群体互动的比较研究》(1997)、《杨念群自选集》(2000)、《中层理论:东西方思想会通下的中国史研究》(2001)、《雪域求法记:一个汉人喇嘛的口述史》(合编,2003)、《再造“病人”—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政治1832—1985》(2006)、《何处是“江南”:清朝正统观的确立与士林精神世界的变异》(2010)等,主持《新史学》丛刊(中华书局版)及《新史学:多元对话》系列丛书。主要学术兴趣是中国政治史、社会史研究,并长期致力于从跨学科、跨领域的角度探究中国史研究的新途径。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人们发现了陈独秀的日记,在中共一大前一晚,陈留连于声色犬马之地,一夜七次之后,陈没有参加一大,其在日记里写到,是日太累,不去开会。日后,历史学家根据写一天的日记,得出结论:陈拒绝参与莫斯科主导的一大。这就是感觉主义历史学。
评分书名的英文版好低调。感觉确实如网友所说,有几篇文章跟桑兵常谈史学碎片化、社科理论过度滥用、要重视对古人本意心态的把握等问题相搭。尽管杨念群被视为玩理论的,桑兵被视为重史料的,但是两人似乎在这一点上殊途同归了?
评分作者自己的史学心路,有一些提法和桑兵类似,很喜欢,党杨我为之
评分当年和干神说过,杨念群写理论文章水平远远超过做实证研究,本书充分印证了这一点。他的很多思考,如果能做成实证的话,杨念群就不是现在这样不尴不尬的学术地位了……
评分史虽旧学,其命维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