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与无限

总体与无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法] 列维纳斯
出品人:
页数:340
译者:朱刚
出版时间:2016-8
价格:75.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301272497
丛书系列:同文馆·哲学
图书标签:
  • 哲学
  • 列维纳斯
  • 现象学
  • 西方哲学
  • 法国
  • 伦理学
  • 工具书
  • 科普
  • 哲学
  • 思维
  • 无限
  • 整体
  • 存在
  • 宇宙
  • 系统
  • 认知
  • 时空
  • 统一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是著名现象学家列维纳斯的代表作,是其前期思想的核心,对现象学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本书中,列维纳斯把西方传统的存在论哲学视作一种总体哲学。这种哲学以作为总体的存在为最终的意义来源,抹杀作为个体的个人的意义与价值,充满了对于他者的暴力。与这种总体哲学相反,列维纳斯通过对面容的现象学分析表明,在面容中呈现出来的他人标志着绝对的外在性,是真正的无限,不可还原为内在性。他进而证明,自我与他人的伦理关联既先于自我与他人的存在关系,也先于自我与对象的存在关系。在此意义上,伦理学先于存在论。本书最终表明,自我与他人之间有着一种不可还原的非同一性,自我与他人的面对面是存在中的终极关系。因此,哲学必然是“多元论”的,世界的本原是多元,是每一个表达着的自我。这多元之间则通过作为主体性的善良而最终走向和平。

作者简介

作者伊曼努尔•列维纳斯(Emmanuel Levinas,1906—1995),生于立陶宛考纳斯,当代法国著名的犹太哲学家, 20世纪欧洲最伟大的伦理学家。他融汇希腊文化和希伯来文化,通过对传统认识论和存在论的批判,为西方哲学提供了思考异质、差异、他者性的重要路径,揭示了从伦理的维度重建形而上学的可能性。其主要著作有:《从存在到存在者》《总体与无限》《异于存在或本质之外》《时间与他者》《为他人的人道主义》等。

译者朱刚,1972年生,江苏宿迁人。北京大学哲学博士。现任中山大学哲学系、中山大学现象学研究所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德国哲学、法国哲学和现象学。著有《本原与延异——德里达对本原形而上学的解构》《开端与未来——从现象学到解构》等,译有《论精神——海德格尔与问题》(德里达著)等。

目录信息

总体与无限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同一与他者
第一章 形而上学与超越
第一节 对不可见者的欲望
第二节 总体的破裂
第三节 超越不是否定
第四节 形而上学先于存在论
第五节 作为无限观念的超越
第二章 分离与话语
第一节 非神论或意志
第二节 真理
第三节 话语
第四节 修辞与非正义
第五节 话语与伦理
第六节 形而上者与人
第七节 面对面,不可还原的关系
第三章 真理与正义
第一节 被质疑的自由
第二节 对自由的授权(l’investiture)或批判
第三节 真理预设正义
第四章 分离与绝对
第二部分 内在性与家政
第一章 分离作为生活
第一节 意向性与社会关系
第二节 享用……(享受)。实现的观念
第三节 享受与独立
第四节 需要与身体性
第五节 作为自我之自我性的感受性
第六节 享受之自我既非生物学的亦非社会学的
第二章 享受与表象
第一节 表象与构造
第二节 享受与食物
第三节 元素与事物、用具
第四节 感性
第五节 元素的神秘格式
第三章 自我与依赖
第一节 快乐及其未来
第二节 对生活的爱
第三节 享受与分离
第四章 居所
第一节 居住
第二节 居住与女性
第三节 家与占有
第四节 占有与劳动
第五节 劳动、身体、意识
第六节 表象的自由与赠予
第五章 现象世界与表达
第一节 分离是一种家政
第二节 作品与表达
第三节 现象与存在
第三部分 面容与外在性
第一章 面容与感性
第二章 面容与伦理
第一节 面容与无限
第二节 面容与伦理
第三节 面容与理性
第四节 话语创建表示(含义)
第五节 语言与客观性
第六节 他人与诸他者
第七节 人之间的不对称性
第八节 意志与理性
第三章 伦理关系与时间
第一节 多元论与主体性
第二节 商业、历史关系与面容
第三节 意志与死亡
第四节 意志与时间:忍耐
第五节 意愿的真理
第四部分 超逾面容
第一章 爱的两可性
第二章 爱欲现象学
第三章 生育
第四章 爱欲中的主体性
第五章 超越与生育
第六章 子亲关系与兄弟关系(博爱)
第七章 时间的无限
结语
一、从相似到同一
二、存在是外在性
三、有限与无限
四、创造
五、外在性与语言
六、表达与形象
七、反对关于中性之物的哲学
八、主体性
九、主体性的维持——内在生活的现实和国家的现实——主体性的意义
十、超逾存在
十一、被授权的自由
十二、存在作为善良——自我——多元论——和平
术语对照表
专有名词对照表
译后记
附录 从“多元”到“无端”——理解列维纳斯哲学的一条线索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当我端详着你的面容,我在思考坐在对面的你在想些什么?你的胳膊支着下巴,眼睛望向窗外,而窗外开始下起了小雨。这时你又望向了我,双眼比你的面容更赤裸,它没有太多目的,只是在那里透过空气与身体所固定的场所自我地表达着。于是我在你的身上便发现了一种无限,这无限并不...  

评分

评分

当我端详着你的面容,我在思考坐在对面的你在想些什么?你的胳膊支着下巴,眼睛望向窗外,而窗外开始下起了小雨。这时你又望向了我,双眼比你的面容更赤裸,它没有太多目的,只是在那里透过空气与身体所固定的场所自我地表达着。于是我在你的身上便发现了一种无限,这无限并不...  

评分

“和”(and - et - und) 作为题目既“和”又“不合”,这里暗示了自我中心的“整体”与从他者出发的“无限”,“自由”与“责任”,作为严格科学的形而上学和天启式元伦理学之间的张力。  

评分

“和”(and - et - und) 作为题目既“和”又“不合”,这里暗示了自我中心的“整体”与从他者出发的“无限”,“自由”与“责任”,作为严格科学的形而上学和天启式元伦理学之间的张力。  

用户评价

评分

列维纳斯在这本书中确立了伦理学先于存在论的第一哲学,这建立在存在的外在性上,正是他者面容的绝对溢出而无法被接纳进意向性结构之中,才能够实现伦理。面容是无限的显示,它来自于无限的自我启示之中,它不是在场,也不是可能性,而是在不断来临的将来,是弥赛亚,是不可见的的现象性。

评分

批评西哲的总体性,将我们定位于无限而非总体,强调伦理学的绝对优越性,在无限(形而上学),他者(伦理学),上帝(神学),和平(政治学),末日审判(历史学)中找到一条通向真正的生活的伦理道路,也就是不同于海德格尔的存在的存在者本身。这条道路就是处于世界的我们与不在这个世界且不能被在场化和被内化到我之世界的绝对他者之间的关系——无限观念。一个既外在的,但又在超越中暗含了对于对象的占有的距离。这个距离也就是形而上学,就是列维纳斯的欲望,具象化就是面孔。这种既封闭又敞开的内在性也是人与动物之间的区别。列维纳斯无意是最独特的,尤其是伦理学的绝对优越性在与海德格尔对读的情况下启发更多。但问题就是后来德里达也提到过的,绝对的他者背后恰恰是列维纳斯要反对的绝对的自我。但他者性的伦理立场需要坚守

评分

感觉列维纳斯已经驳倒了海德格尔了,厉害。他者理论,一个重新看待世界的维度。每一个偶然都是绝对的一次更新。不知道保罗·利科的他者理论是否与列维纳斯有渊源。

评分

对西方从柏拉图以来的形而上学系统进行挑战和质疑,对一种总体化哲学带来的最极端后果——战争的反思让他试图以伦理学超越形而上学,非常有魄力。对同一来说,需要分离,在享受、劳动中居家生存,然而这种自我主义需要被他人打破,他人对我的自由进行质疑,他者的面容通过话语向我作出回应,然而这种显现却不断抽离、隐藏。他人不是意象的对象,不可被意向性构造,而是无限,超越与我、溢出于我,这种无限激发出我的欲望,我向他人敞开,我他之间建立的是一种伦理的关系。第一次在阅读中体会到这样的感觉,开始读时思维犹如附着在干涸的泥潭,许久后结合老师的讲解再重读就像开始流动的河水,清澈绵延。读书应该是需要这种状态的。现在仍是在接受和怀疑的层面,对他大胆的思想摇摆不定。一边正慢慢建立形而上学的体系,一边后现代却又在摧毁,分裂。

评分

我选择在今天读完这本书。不仅是因为《总体与无限》是对我影响最深的两三本书之一,更因为这位经历过奥斯维辛的思想家比任何人、任何陶醉在共同体或理性的叙事的人都更尊重人性,现象学的“掩映”在面容处高升为黑夜中的孤星:向深埋在虚无中的我示意和诉说的温柔孤星。我没有办法写任何“推荐语”,因为《总体与无限》就是万中挑一的那种——会在无限的时间中反复被传颂的书中之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