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著名现象学家列维纳斯的代表作,是其前期思想的核心,对现象学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本书中,列维纳斯把西方传统的存在论哲学视作一种总体哲学。这种哲学以作为总体的存在为最终的意义来源,抹杀作为个体的个人的意义与价值,充满了对于他者的暴力。与这种总体哲学相反,列维纳斯通过对面容的现象学分析表明,在面容中呈现出来的他人标志着绝对的外在性,是真正的无限,不可还原为内在性。他进而证明,自我与他人的伦理关联既先于自我与他人的存在关系,也先于自我与对象的存在关系。在此意义上,伦理学先于存在论。本书最终表明,自我与他人之间有着一种不可还原的非同一性,自我与他人的面对面是存在中的终极关系。因此,哲学必然是“多元论”的,世界的本原是多元,是每一个表达着的自我。这多元之间则通过作为主体性的善良而最终走向和平。
作者伊曼努尔•列维纳斯(Emmanuel Levinas,1906—1995),生于立陶宛考纳斯,当代法国著名的犹太哲学家, 20世纪欧洲最伟大的伦理学家。他融汇希腊文化和希伯来文化,通过对传统认识论和存在论的批判,为西方哲学提供了思考异质、差异、他者性的重要路径,揭示了从伦理的维度重建形而上学的可能性。其主要著作有:《从存在到存在者》《总体与无限》《异于存在或本质之外》《时间与他者》《为他人的人道主义》等。
译者朱刚,1972年生,江苏宿迁人。北京大学哲学博士。现任中山大学哲学系、中山大学现象学研究所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德国哲学、法国哲学和现象学。著有《本原与延异——德里达对本原形而上学的解构》《开端与未来——从现象学到解构》等,译有《论精神——海德格尔与问题》(德里达著)等。
当我端详着你的面容,我在思考坐在对面的你在想些什么?你的胳膊支着下巴,眼睛望向窗外,而窗外开始下起了小雨。这时你又望向了我,双眼比你的面容更赤裸,它没有太多目的,只是在那里透过空气与身体所固定的场所自我地表达着。于是我在你的身上便发现了一种无限,这无限并不...
评分 评分当我端详着你的面容,我在思考坐在对面的你在想些什么?你的胳膊支着下巴,眼睛望向窗外,而窗外开始下起了小雨。这时你又望向了我,双眼比你的面容更赤裸,它没有太多目的,只是在那里透过空气与身体所固定的场所自我地表达着。于是我在你的身上便发现了一种无限,这无限并不...
评分“和”(and - et - und) 作为题目既“和”又“不合”,这里暗示了自我中心的“整体”与从他者出发的“无限”,“自由”与“责任”,作为严格科学的形而上学和天启式元伦理学之间的张力。
评分“和”(and - et - und) 作为题目既“和”又“不合”,这里暗示了自我中心的“整体”与从他者出发的“无限”,“自由”与“责任”,作为严格科学的形而上学和天启式元伦理学之间的张力。
列维纳斯在这本书中确立了伦理学先于存在论的第一哲学,这建立在存在的外在性上,正是他者面容的绝对溢出而无法被接纳进意向性结构之中,才能够实现伦理。面容是无限的显示,它来自于无限的自我启示之中,它不是在场,也不是可能性,而是在不断来临的将来,是弥赛亚,是不可见的的现象性。
评分批评西哲的总体性,将我们定位于无限而非总体,强调伦理学的绝对优越性,在无限(形而上学),他者(伦理学),上帝(神学),和平(政治学),末日审判(历史学)中找到一条通向真正的生活的伦理道路,也就是不同于海德格尔的存在的存在者本身。这条道路就是处于世界的我们与不在这个世界且不能被在场化和被内化到我之世界的绝对他者之间的关系——无限观念。一个既外在的,但又在超越中暗含了对于对象的占有的距离。这个距离也就是形而上学,就是列维纳斯的欲望,具象化就是面孔。这种既封闭又敞开的内在性也是人与动物之间的区别。列维纳斯无意是最独特的,尤其是伦理学的绝对优越性在与海德格尔对读的情况下启发更多。但问题就是后来德里达也提到过的,绝对的他者背后恰恰是列维纳斯要反对的绝对的自我。但他者性的伦理立场需要坚守
评分感觉列维纳斯已经驳倒了海德格尔了,厉害。他者理论,一个重新看待世界的维度。每一个偶然都是绝对的一次更新。不知道保罗·利科的他者理论是否与列维纳斯有渊源。
评分对西方从柏拉图以来的形而上学系统进行挑战和质疑,对一种总体化哲学带来的最极端后果——战争的反思让他试图以伦理学超越形而上学,非常有魄力。对同一来说,需要分离,在享受、劳动中居家生存,然而这种自我主义需要被他人打破,他人对我的自由进行质疑,他者的面容通过话语向我作出回应,然而这种显现却不断抽离、隐藏。他人不是意象的对象,不可被意向性构造,而是无限,超越与我、溢出于我,这种无限激发出我的欲望,我向他人敞开,我他之间建立的是一种伦理的关系。第一次在阅读中体会到这样的感觉,开始读时思维犹如附着在干涸的泥潭,许久后结合老师的讲解再重读就像开始流动的河水,清澈绵延。读书应该是需要这种状态的。现在仍是在接受和怀疑的层面,对他大胆的思想摇摆不定。一边正慢慢建立形而上学的体系,一边后现代却又在摧毁,分裂。
评分我选择在今天读完这本书。不仅是因为《总体与无限》是对我影响最深的两三本书之一,更因为这位经历过奥斯维辛的思想家比任何人、任何陶醉在共同体或理性的叙事的人都更尊重人性,现象学的“掩映”在面容处高升为黑夜中的孤星:向深埋在虚无中的我示意和诉说的温柔孤星。我没有办法写任何“推荐语”,因为《总体与无限》就是万中挑一的那种——会在无限的时间中反复被传颂的书中之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