輿論

輿論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北京大學齣版社
作者:[美]沃爾特·李普曼
出品人:
頁數:348
译者:常江
出版時間:2018-5-1
價格:66.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301277997
叢書系列:未名社科·媒介與社會叢書:翻譯版
圖書標籤:
  • 傳播學
  • 社會學
  • 新聞傳播學
  • 輿論
  • 沃爾特·李普曼
  • 新聞傳播
  • 社會學-新聞傳播
  • 社會
  • 輿論
  • 社會
  • 媒體
  • 公共關係
  • 信息傳播
  • 公眾意見
  • 新聞學
  • 社會心理學
  • 政治傳播
  • 危機管理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公共輿論》是傳播學領域的奠基之作,它第一次對公共輿論做瞭全景式的描述,自1922年問世以來,已被翻譯成幾十種文字,至今仍然保持著這個領域中的權威地位。其影響力經久不衰的奧秘在於,它卓有成效地梳理瞭輿論研究中一係列難以迴避的問題,比如輿論從哪裏來?它是怎樣形成的?它能造成什麼樣的結果?誰是公眾?公共輿論是什麼意思?它是僅僅在公眾中傳播還是由公眾自己形成的?它什麼時候纔能成為獨立的力量?該書對成見、興趣、公意的形成和民主形象等問題做瞭精闢而深刻的探討,完成瞭新聞史上對輿論傳播現象的首次全麵論述,為後人的研究奠定瞭基礎。

著者簡介

沃爾特·李普曼,美國著名政論傢、新聞記者、專欄作傢,曾於1958年和1962年兩度榮獲普利策奬。

譯者常江,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

肖寒,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碩士研究生。

圖書目錄

目錄
第一部分 導論
第一章 外部世界與腦中影像3
第二部分 通嚮外部世界之路
第二章 審查與保密29
第三章 交流與機會37
第四章 時間與注意力46
第五章 速度、詞語和清晰度51
第三部分 刻闆印象
第六章 何為刻闆印象65
第七章 作為防衛手段的刻闆印象77
第八章 盲點及其價值84
第九章 規則及其破壞者93
第十章 發現刻闆印象104
第四部分 興趣與利益
第十一章 興趣的激發127
第十二章 關於私利的再思考135
第五部分 公意的形成
第十三章 興趣的轉移149
第十四章 是或否169
第十五章 領袖與普羅大眾180
第六部分民主的圖景
第十六章 以自我為中心的人195
第十七章 自足的社群203
第十八章 強力、委任製以及特權的作用213
第十九章 新瓶舊酒: 基爾特社會主義226
第二十章 新的圖景240
第七部分 報紙
第二十一章 作為購買者的公眾247
第二十二章 忠實的讀者256
第二十三章 新聞的天性264
第二十四章 新聞、真相,以及結論279
第八部分 情報工作的正規化
第二十五章 楔入287
第二十六章 情報工作294
第二十七章 訴諸公眾308
第二十八章 訴諸理性318
索引325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2012,是沃尔特•李普曼的经典著作《公众舆论》问世的第九十个年头。都说真金不怕火炼,真理不会被时间的尘埃侵蚀,我不愿轻易地下结论认定李普曼的一字一句都是传播与新闻学中亘古不变的真理,但不能否认的一点是,李普曼作为舆论学的创始者之一,对于舆论传播现象的论述是...  

評分

后续会继续更新 暂就导学内容进行对比。 一、关键概念【拟态环境】提出 旧版 新版 二、关于现代社会人类行动复杂性的阐述 旧版 新版 三、批判人类决策的盲目 旧版 新版 四、【舆论】的解释 旧版 新版 作为看过原版的人来说,不得不称赞常江老师的水准非常稳定,翻译的极为流畅...  

評分

評分

应该说,这本书的脉络还是很一致的——但并不是很清晰的。可能由于李普曼本身以专栏作家出名,这本书似乎表现出了他缺乏长篇写作的驾驭能力。的确,书中的每一句话都很深刻并有着悠远的含蓄暗示。可是,书中的脉络就被隐藏在这些段落和语句中了。看看李普特为了论证联邦宪...  

評分

《舆论学》(Public Opinion)是美国新闻评论家沃尔特·李普曼(Walter Lippmann)研究舆论问题的传世之作,出版于1922年,被誉为新闻传播学界的奠基之作。本文以华夏出版社于1989年出版的林珊翻译的《舆论学》为媒介,探讨书中提到的“刻板成见”(stereotype)对公众认识现实...

用戶評價

评分

好讀也難讀。難讀是因為這本不是輿論的教材或是入門書,而是李普曼關於輿論的沉思,涉及到心理學、哲學、政治學,新聞傳播的內容反而不多,而且我認為關於報紙、宣傳、公意等內容的論述,核心還是圍繞美國的民主製度展開的,換言之,這本書是將“主觀印象—外部環境—對環境的反應”作為輿論的基礎,而輿論又影響著政治的哲學性質。因此,他在書中也錶達瞭自己的一些疑惑及思考。但這本書也好讀,因為它好不枯燥,書寫成的年代,現代學術體係的刻闆無聊枯燥還沒有形成,因此這本書乍讀不易抓住邏輯層次,還會被內容的豐富有趣吸引陷進去,但隻要耐心閱讀,就會慢慢理清作者的綫索。

评分

輿論必須首先經過組織,然後再提供給新聞媒體去錶達,而非由媒體去組織輿論。這個組織過程應由一門政治科學來完成,取代那些隻會“事後諸葛亮”的決策鼓吹者、反對者和新聞記者,在決策做齣之前便發揮作用。

评分

新譯本專業術語更準確,新聞傳播專業學生必讀經典

评分

我要站起來鼓掌,實在是太精闢瞭!

评分

一般傳播學的書一天可以看三本,這本傳播學的書可以看三天,對輿論中”刻闆印象“的分析可謂經典,金句頻現,“在多數情況下,我們並非先理解後定義,而是先定義後理解。”我們常常將那個“擬態環境”當成瞭世界,而忘瞭對“擬態環境”本身進行分析~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