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性的後果

現代性的後果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譯林齣版社
作者:[英] 安東尼·吉登斯
出品人:
頁數:155 页
译者:田禾
出版時間:2000-2
價格:10.0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7806570296
叢書系列:人文與社會譯叢
圖書標籤:
  • 社會學
  • 現代性
  • 吉登斯
  • 社會理論
  • 文化研究
  • 英國
  • 社會
  • 人文與社會譯叢
  • 現代性
  • 後果
  • 哲學
  • 社會變遷
  • 文化批判
  • 身份認同
  • 技術發展
  • 曆史進程
  • 個體自由
  • 全球化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簡介:

在這本重要的理論著作中,作者從一種全新的、富有啓發性的角度闡釋瞭與現代性相聯係的製度變革。他認為,在世紀終結之時,我們並沒有進入後現代性時期,而是進入瞭“盛期現代性”時期。在這一時期,現代性的後果變得前所未有地激劇和普遍化。由此,他更現實地考察瞭許多人備加褒揚的現代性的各種嚴重後果,並且探討瞭人類在這些問題麵前的齣路。無論是對於專業學者,還是對於一般讀者,本書都具有極高的價值。

導讀:

本書對於現代性的本質及其與傳統社會形式的特殊關係提供瞭一種新的、相當吸引人的視角。吉登斯以一種傑齣的方式,吸收瞭自古典社會學傢以來的社會思想傳統,並且讓不同的理論傢們作為對手相互競爭,從而確立自己的觀點。他的理論不僅建立在整個傳統之上,而且建立在自己的早期著作之上。

——赫伯特·林登伯格

結 語

最後,讓我對這本書的論題作一個簡要概述。首先,在工業化社會中,某種程度上在整個世界中,我們正進入一個高度現代性的時期,它擺脫瞭傳統中的穩定關係的支撐,而且,也喪失瞭相當長一段時間以來一直都顯得如此固定的(對於“內部”和外部的人均是如此的)“優越地位”:西方的統治。盡管現代性的組織者在尋找某種確定性去取代從前確立的教條,現代性還是有效地融入瞭製度化瞭的懷疑精神。在現代性條件下,所有的知識,自身都是循環性的,盡管“循環”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中的含義有所不同。在前者,它考慮的是這樣的事實,即科學是純粹的方法,所以“業已接受的知識”的所有基本形式原則上都是可以被拋棄的。社會科學假定瞭一種雙重意義上的循環,它們對現代製度來說是極其關鍵的。社會科學創造的所有知識,原則上都是可修正的;並且,當它們循環性地往來於它們所描述的環境時,實際上它已經是“修正”過的知識瞭。

現代性內在就是全球化的,而且這種現象的不確定後果與它的反思特性彼此循環,構成瞭一種由事件組成的領域,在其中風險和傷害有著獨特的品質。現代性的全球化傾嚮,既是客觀的也是主觀的,它們在地方和全球兩極所發生的變遷的復雜辯證法中,把個人同大規模的係統聯結起來。許多經常貼著後現代性標簽的現象,實際上關係到生活在這樣一個社會中的經驗,在那裏在場和缺場以曆史性的獨特方式交融在一起。進步變得空洞無物,而現代性的循環卻生瞭根。而且,從側麵來看,生活在這樣“一個世界”中,每天攝入的信息量有的時候簡直就勢不可擋。然而,這並不意味著文化的碎化及其消解於無中心的“符號世界”。在存在著具有嚴重後果的風險因而麻煩不斷的背景下,這同時既是主體轉變也是全球社會組織轉變的過程。

現代性內在地是指嚮未來的,它以如此方式去指嚮“未來”,以至於“未來”的形象本身成瞭反事實性的模型。盡管也可以有彆的理由,但我仍然以此作為烏托邦現實主義概念的基礎。期待未來本身成瞭現在的一部分,因而它與未來將怎樣發展重新關聯在一起;烏托邦現實主義將“打開窗口”以迎接未來,並與正運作著的製度化傾嚮連接起來,正是由於這種傾嚮,政治的未來纔內在地是在場的。這裏我們再次迴到本書以此開篇的時間問題上。就最初提到的作為現代性的動力基礎的三個基本部分而論,一個後現代世界可能會像什麼?因為,如果有一天,現代製度在很大程度上被超越瞭,那麼它們也就有必要從根本上加以改變。作為結論,隻須對此略加評論就夠瞭。

烏托邦現實主義的理想,與現代性的反思性與短暫性二者,都是對立的。烏托邦的預期對事務的未來狀態劃定瞭一條底綫,這條底綫阻斷瞭現代性的無窮無盡的開放特性。在一個後現代世界,時間和空間在它們的相互關係中再也不用聽命於曆史性瞭,很難說它是否暗含瞭這種或那種形式的宗教復活,但可以想像,將會有一種關於生活的某些方麵的穩定性,它會令人迴憶起傳統的某些特徵。這種穩定性反過來提供本體性安全感的基礎,由於意識到社會的普遍性是受製於人類對它的控製力,這種安全感再度加強瞭。這將不會是一個“嚮外崩潰”並變成分散的組織的社會,但毫無疑問,它將以一種復雜的方式將地方和全球交織在一起。這樣一個世界將包括時間和空間的重組嗎?似乎有這樣的可能。然而,考慮到諸多不同的反應,我們應該切斷烏托邦的沉思與烏托邦的現實主義之間的聯係。但是,同本書這種類型的研究相比,它應該是下一步的工作瞭。

著者簡介

作者簡介:

安東尼·吉登斯(1938— ) 戰後英國最重要的社會學傢之一,1938年齣生於北倫敦的埃德濛頓,1976年獲劍橋大學博士學位,先後任教於萊切斯特大學、西濛·弗雷澤大學、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和劍橋大學,1997年起任倫敦政治經濟學院院長。吉登斯一直處於當代社會學理論與實踐的發展前沿,他的著作綜括瞭近三十年來的社會政治變革,尤以構成理論和“第三條道路”的學說為全球學界所矚目。他還是布萊爾政府的重要智囊之一。他的主要著作還有:《社會學》(1982)、《社會的構成》(1984)、《民族國傢與暴力》(1985)、《超越左與右》(1994)、《第三條道路》(1998)。

圖書目錄

第一部分
導言
現代性的斷裂
安全與危險,信任與風險
社會學與現代性
現代性,時間與空間
脫域
信任
現代性的反思性
現代性,還是後現代性?
本章概要
第二部分
現代性的製度性維度
現代性的全球化
兩種理論觀點
全球化的維度
第三部分
信任與現代性
抽象體係中的信任
信任與專業知識
信任與本體性安全
前現代與現代
第四部分
抽象體係與親密關係的轉變
信任與個人關係
信任與個人認同
現代世界中的風險與危險
風險與本體性安全
適應性反應
現代性的現象學
日常生活中的脫技能化與再技能化
對後現代性的異議
第五部分
駕馭猛獸
烏托邦的現實主義
未來導嚮:社會運動的作用
後現代性
第六部分
現代性是一個西方化的工程嗎?
結語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用一整天时间读完了安东尼.吉登斯的《现代性的后果》,增长了知识,增进了思考,都化为“连续的正向积累的过程”中的贡献,我知道自己依旧在学习道路上,昂首挺胸,豪情万丈。虽然这是本完全的学术著作,而且有些地方我不能看懂或很好理解,但我知道我依旧守候学术殿堂,不离不...  

評分

对吉登斯不感冒是因为我对这样围绕一个概念(modernity)想要把自身的理论疆界拓展到社会各个方面并且想对现实产生作用的包罗万象式野心非常怀疑。。。。虽然对吉登斯研究的是transformation必然包括了社会各个方面的变迁,而且作用于现实还挺符合他的structuration理论的。。。...  

評分

評分

翻译和内容各三星吧。 首先谈谈翻译。翻译本来就是吃力不太好的事情,很容易因为对原作的似懂非懂而致使翻译的文章不通顺。如果读者读几遍都觉得一个句子不通顺的话,那十有八九是翻译错了。就本书的翻译来说,在一些关键的句子上以及词语的翻译上,不得不说作者曲解了原文。比...  

評分

思想很犀利的一本书,可惜不少关键的地方明显译错,比如对脱域的界定、前现代与现代的信任与风险环境对比。建议若要引用,应对照原文。附一段原文,我觉得应该这么译:the 'lifting out' of social relations from local contexts of interaction and their restructuring acro...  

用戶評價

评分

對現代性的四個維度、現代性的淵源解析透徹,但現代性的未來走嚮分析過於簡略。

评分

布萊爾智囊的言簡意賅的一本好書

评分

一個堪比agil模式的功能分類

评分

對現代性的四個維度、現代性的淵源解析透徹,但現代性的未來走嚮分析過於簡略。

评分

是看吉登斯的《社會學》入門的,雖然現在還在門邊。但早就成瞭現代性的囊中之物——如果真的有這種東西的話。不再容易被這種宏觀的從旁審視所俘獲,更想看到我們從哪裏來將要到哪裏去的具體分析,或者來自某些個體的無從選擇的選擇。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