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最佳體製

一種最佳體製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上海人民齣版社
作者:[美] 戴維·B·泰亞剋
出品人:
頁數:386
译者:趙立瑋
出版時間:2010-01
價格:40.00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208089600
叢書系列:都市文化研究譯叢
圖書標籤:
  • 社會學
  • 教育
  • 城市
  • 美國
  • 教育社會學
  • 教育史
  • 社會史
  • 城市研究
  • 體製
  • 管理
  • 製度
  • 優化
  • 決策
  • 效率
  • 結構
  • 運行
  • 創新
  • 發展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城市教育體製是美國最具影響力的製度之一,本書提供瞭一種對於其發展過程的重要解釋。同時,本書搜集瞭這種製度的諸多參與者(農場兒童和工廠工人、教師和督學、黑人傢長和精英改革者)的觀點,也探討瞭這種體製的成就和失敗:對移民的成功同化,伴隨著種族主義和階級偏見;給某些人提供瞭機會,但對其他人卻是永久的不公。

作者將他生動有趣、視野開闊的曆史觀置於一個廣泛的嶄新框架之中,他檢視瞭那些形成美國教育體製之基礎的政治和惰性、意識形態和權力鬥爭。他運用各種社會視角和分析方法,為讀者闡明瞭教育從鄉村轉嚮城市的思維方式超過一個世紀的變革曆程。

著者簡介

戴維·B·泰亞剋(David B. Tyack),美國斯坦福大學教育與曆史學名譽退休教授。

譯者 趙立瑋,社會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研究人員。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微觀世界中的一種最佳體製:鄉村教育中的共同體與閤並
第一節 學校作為一個共同體和共同體作為一個學校
第二節 “鄉村學校問題”與專業人員的權力
第二章 從鄉村學校到城市體製:19世紀的官僚製化
第一節 擴展的鄉村與協調的需要
第二節 創設一種最佳體製
第三節 教師與男性的奧秘
第四節 自願入學與強製入學
第五節 學校教育的若乾功能
第三章 多元主義政治:19世紀的模式
第一節 批評者與反對者
第二節 控製的型構
第三節 常規化但無保障的生活:教師與學校政治
第四節 文化衝突:宗教與族性
第五節 一種孤獨的和不平等的鬥爭:種族之負荷
第四章 集權化與法團模式:1890—1940年間關於城市
學校控製的爭論
第一節 一種連鎖性的董事會及其改革藍圖
第二節 權力與價值的衝突:集權化的個案研究
第三節 政治結構與政治行為
第五章 體製的內部:1890—1940年間城市學校的特徵
第一節 成功的故事:管理進步論者
第二節 科學
第三節 沒有“罪行”的受害者:美國黑人
第四節 美國化:適閤與不適閤
第五節 “工會女強人”與最底層的專業人員
跋 “一種最佳體製”遭受抨擊:1940—1973年
參考文獻
索引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我非常喜歡這本書的結構。確實,譯文中冗句和病句太多瞭,隨便舉個例子:“‘留級’是人為的一種教育人造物”,但這種譯文風格是天朝學術翻譯的“典型”,讀讀就習慣瞭。始於19世紀中葉的美國城市公立學校教育“最佳製度”辯論是從之前鄉村共同體鬆散的教育模式中孵化而來的,它的成長強烈地受到美國城市化的影響(特彆是城市政治),“最佳”遭遇的是美國人(尤其是龐大的“新移民”)在種族、信仰、傳統、法律、政見、職業等方麵的相互牽製,不同價值觀的人群寄希望從理論和實踐中證明所持教育模式的優越性,因此“最佳”是一種不斷自我革新的産物。然而,麵對20世紀中葉後受挑戰的這個呈現同質、集權、精英特點的“最佳製度”,作者認為如今的教育改革應著眼於係統性,應重視“最佳”發展的曆史經驗,並尋求強調差異和社會公平的可能。

评分

我們的社會一直是一種搞笑式悖論社會。在資本能決定一個人是否能工作時,我們天真地認為這一切很文憑掛鈎的學曆教育有關。學校作為文化再生産的場所,一代又一代維持著虛假觀念。

评分

我非常喜歡這本書的結構。確實,譯文中冗句和病句太多瞭,隨便舉個例子:“‘留級’是人為的一種教育人造物”,但這種譯文風格是天朝學術翻譯的“典型”,讀讀就習慣瞭。始於19世紀中葉的美國城市公立學校教育“最佳製度”辯論是從之前鄉村共同體鬆散的教育模式中孵化而來的,它的成長強烈地受到美國城市化的影響(特彆是城市政治),“最佳”遭遇的是美國人(尤其是龐大的“新移民”)在種族、信仰、傳統、法律、政見、職業等方麵的相互牽製,不同價值觀的人群寄希望從理論和實踐中證明所持教育模式的優越性,因此“最佳”是一種不斷自我革新的産物。然而,麵對20世紀中葉後受挑戰的這個呈現同質、集權、精英特點的“最佳製度”,作者認為如今的教育改革應著眼於係統性,應重視“最佳”發展的曆史經驗,並尋求強調差異和社會公平的可能。

评分

這本書的翻譯真的校對過嗎?!!!

评分

這套書所選題材對嚴肅主題的研究很有啓示,但中國近代城市的復雜卻沒有像他們這樣留下層次多樣的、主題豐富的史料群,考察中國城市的曆史,無論是對象還是問題都無法套用,對於框架的思考絕對是一番功夫,方可避免過度拔高一些現象,或者刻意迎閤現代性而顯空洞的問題意識。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