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孩子

我们的孩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作者:[美] 罗伯特·帕特南
出品人:
页数:398
译者:田雷
出版时间:2017-5
价格:69.00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62070146
丛书系列:雅理译丛
图书标签:
  • 社会学
  • 阶级固化
  • 社会阶层
  • 美国
  • 教育
  • 机会不平等
  • 社会科学
  • 政治社会学
  • 儿童教育
  • 成长故事
  • 家庭关系
  • 亲子互动
  • 情感培养
  • 早期启蒙
  • 幸福生活
  • 性格塑造
  • 品德教育
  • 自我探索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在一个阶级固化的社会里,寒门为什么再难出贵子?为了回答这一问题,理解美国社会的贫富两极分化是如何影响下一代人的生活机遇的,哈佛大学帕特南教授组织研究团队,以数年之功,追踪访问了生活在美国各地的107位年轻人,呈现出美国社会在过去大半个世纪以来的变迁图景,书写了一则关于“美国梦之衰落”的警世恒言。

正如《纽约时报书评》所言,“读罢此书,没人还能相信美国还有机会平等这回事。”帕特南用“以点带面”的叙述方式,生动地展示了美国社会在过去半世纪以来日渐扩大的“阶级鸿沟”。在《我们的孩子》一书中,帕特南依次讨论了穷孩子和富家子在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全方位差距。中上阶级的父母有更多时间陪伴孩子、给予引导、提供资源,而寒门子弟,不仅是经济上“穷”,还更有可能生活在残缺不全的破碎家庭,成长过程中无法得到父母双全的关爱或在隔代教养的环境中长大。全书反复出现的一个意象——贫富阶级之间的“剪刀差”——在家庭结构、父母教育方式、学校教育、邻里社区内都有鲜明的反映。在这个生而不平等的时代,仅仅谈机会均等都是不公正的!

2013年,帕特南曾因“深化了我们对美国社区的理解”而得到总统颁布的国家人文勋章。本书在此意义上又是一次学术的跃进,它更生动地展示出美国社会的全幅图景:当寒门子弟发现自己再努力也是徒劳时,美国梦已碎。对于当下的中国人而言,这本书以手术刀般的锐利所进行的批判,是我们千金难买的经验和教训。

作者简介

罗伯特·帕特南 1941年生,美国当代最杰出的政治学家,曾担任美国政治学协会主席。哈佛大学马尔金公共政策讲席教授,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2006年荣获政治学界最高奖约翰·斯凯特奖,且为2013年总统颁布的国家人文勋章得主。曾出任肯尼迪政府管理学院院长。目前著书14部,被译为20多种语言,在比较政治、美国政治、国际关系和政治理论领域均做出过卓越的原创贡献。代表作《让民主运转起来》和《独自打保龄》是过去半个世纪引证最多的社会科学著作,在国内学界和思想界也有深远的影响。多年来,他担任过多届美国总统、英国首相、法国总统以及多个国家政府首脑的资深顾问,其学术思想也激发了全球范围内草根社会运动的勃兴。

译者

田 雷 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曾任教于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雅理译丛》主编。香港中文大学政治学博士(2008年),耶鲁大学法学硕士(2010年)。研究方向主要包括:美国宪法的历史与理论、中国政治与宪法、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以及政治理论。近期出版的译著包括《我们人民:转型》和《林肯传》。目前正与几位年轻的朋友共同编辑“雅理读书”微信公众号(yalipub)。

宋 昕 复旦大学古籍所先秦两汉文学专业在读硕士,曾就读于重庆大学博雅学院,获文学学士学位(2016年)。研究方向是两汉的史学与文学。

目录信息

第一章 美国梦:幻象与现实

弗兰克
50年代克林顿港的阶级差异
莉比
杰西和谢丽尔
21世纪克林顿港的阶级差异
切尔西
大卫
美国的不平等:广角镜
走向两个美国?
邻里隔离
教育隔离
婚姻
机会平等
关于概念的说明

第二章 家庭结构
安德鲁和他的家庭
凯拉和她的家庭
美国家庭结构的变迁
母亲的生育年龄
计划外生育
非婚生育
离婚率
同居现象
多伴侣生育
女性外出工作
种族和阶级
两阶家庭结构是如何出现的?
两阶家庭的恶果


第三章 为人父母
西蒙娜、卡尔和德斯蒙德
斯特芬妮、劳伦和米歇尔
伊利亚
儿童发育:我们最新的认识
为人父母之道——及其变革趋势
金钱投资
时间投入
幼儿教育
父母承受的压力
隔代抚养

第四章 学校条件
克莱拉、里卡多和伊莎贝拉
特洛伊中学
罗拉和索菲亚
圣安娜中学
克莱拉对橘子郡拉美裔家庭的观察
学校:你的同学是谁,这很重要
课外活动
美国学校教育之概览
高中
大学

第五章 邻里社区
玛尔妮,埃莉诺和玛德琳
莫莉、丽莎和艾米
社区和孩子:社会网络、益友良师、邻里环境、教堂
社会关系网
社区内有良师
邻里环境
宗教团体

第六章 路在何方
机会不平等与经济发展
机会不平等和民主
机会不平等和道德义务
路在何方?
家庭结构
为人父母
学校
邻里社区
缩小机会鸿沟——我们可以
《我们的孩子》的故事
我们的定性研究
我们的定量研究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Intro 大概是去年的六月,正是考研人正式进入备考状态的时期,我向波波谈起了对社会阶层的思考与抱怨,那时(当然现在也是)我常常陷入一种怨天尤人的状态里,急需来自长辈的开导,虽然她连自己的事情都忙不完,但还是会发给我长长的语音转文字的回答,让人心生温暖。就是这时...  

评分

评分

最近读完了2本书:拉鲁的《不平等的童年》及Putman’s 《Our Kids》,恰巧讲得是同一个主题:美国教育的阶级差异。两本书都采取了类似的研究方法:通过选取十几个家庭作为样本进行访谈与观察,并对样本家庭父母所处的社会地位(可获得的社会资源)作为分类,总结出了当今美国社...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这个书其实很好地说明了美国主流社会科学界都关心啥问题以及美国为啥????……

评分

中上阶级的父母有更多时间陪伴孩子、给予引导、提供资源,而寒门子弟,不仅是经济上“穷”,还更有可能生活在残缺不全的破碎家庭,成长过程中无法得到父母双全的关爱或在隔代教养的环境中长大。

评分

中上阶级的父母有更多时间陪伴孩子、给予引导、提供资源,而寒门子弟,不仅是经济上“穷”,还更有可能生活在残缺不全的破碎家庭,成长过程中无法得到父母双全的关爱或在隔代教养的环境中长大。

评分

仅就美国的状况而言,这大概就是一个社群主义者的教育诊断,以便利抽样的访谈故事承载扎实详尽的统计数据,结尾也给出了极其明确的解决方案——坦率说,明确得让人心生怀疑。暂且抛开这份怀疑,我们面临着另一个更为严重的问题:当我们在中国语境下谈美国教育时,究竟是将其当作中国状况的镜像,借他乡之殇进行自我安慰,鼓吹「无声的革命」;还是将之当作某种忧喜参半的前景,看到我们甚至没能做到那些帕特南眼中的理所当然(如公立教育投入平等),而只是复刻了教育系统中的效率转向。悲观的说,这一状况或许注定会越演越烈:帕特南却并未清楚地看到,正是我们的教育系统不断生产出的关于我们自身的知识(如幼教、脑科学、营养学)将教育变成了一个专门领域,而专门领域中向来没有公共精神的容身之地,只有或公或私的投入产出和马铃薯式的生活。

评分

贫困系统的再生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