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福塞尔(Paul Fussell,1924—2012),美国作家、文化评论家、宾夕法尼亚大学英语系荣休教授、英国皇家文学学会会员,曾任教于德国海德堡大学、美国康涅狄格学院和拉特格斯大学。“二战”的参战经历对福塞尔的写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使他的关注点从早期的英语文学 研究转向等级制度评论、战争研究和社会批判,且成绩斐然:《“一战”和现代记忆》一书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和“美国国家书评奖”,并被美国兰登书屋“现代丛书”编委会收入“20世纪100本最佳非虚构类图书”;社会批判经典著作《格调》(中文修订版2011年由我公司出版)、《恶俗》影响深远,至今常销不衰。
何纵,湖南汨罗人,毕业于武汉大学英文系,现定居皖南,从事翻译和绘画。
在《恶俗》这本新作中,《格调》的作者福塞尔以其特有的机智和尖刻的文笔,淋漓尽 致地向人们展示美国人的感知和品味的不可救药。整个社会都被浮华的空虚和美丽的垃圾所 淤塞。恶俗无所不在,从广告、银行、餐厅、交通,到思想、文学和高等院校,到处都是俗 艳、伪善、愚昧、无知和外强中干。恶俗在游荡,而人们以丑为美,以假为真,以浅薄为深 刻,以愚昧为智慧,这就是大众社会的文化景观。你无可逃避,因为你生活在这样一个虚假 的年代。
两周前我参加了一个线下活动,其中一位创业者展示了一款面向00后到05后群体的APP,口号大概是「我12岁,也能当网红吗?」我点进去看了看内容,排在首页的基本都是约炮、把妹、我长了JJ要不要切掉之类的内容。而且,所有的帖子的格式都是仿照微信那样一句一句的「对话框体」。在...
评分十二年前出版《恶俗》一书,是为了让国人警醒恶俗对中国社会的侵袭。然而恶俗的潮水终究无法阻挡,并且以极具中国特色的方式彻底充斥了我们生活的所有方面。这样一种悲哀,即使是对美国的恶俗无比敏感的福塞尔先生,也难以想象了。 ...
评分 评分我前些日子第一次看到和瑞典环保小将格蕾塔·桑伯格有关的新闻时,就觉得她和她的背后团队与那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语——“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有异曲同工之妙。 毕竟戴尔比斯为了攫取高额利润,以一句“A Diamond is Forever”将本不值钱的钻石捧到令人惊愕的天价的嘴脸,与...
评分我前些日子第一次看到和瑞典环保小将格蕾塔·桑伯格有关的新闻时,就觉得她和她的背后团队与那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语——“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有异曲同工之妙。 毕竟戴尔比斯为了攫取高额利润,以一句“A Diamond is Forever”将本不值钱的钻石捧到令人惊愕的天价的嘴脸,与...
批判美国化或曰典型现代化中产阶级生活方式,所谓恶俗,本质即对自己不真诚,表演与自己本身不符的品位,包括但不限于装逼、标榜、煽情和鸡汤,把普通的吹嘘成高尚的,把自己不信的哄骗他人笃信,把平民的包装成贵族的等等。但书本身不是很吸引人,虽然很多现象在中国已经蔓延。此外,吐槽一句,我认识的一些出国党在网络或朋友圈里津津乐道的,和作者所鄙视的恶俗现象高度吻合。
评分远不如同一作者的《格调》,幽默感和思想性都差的很远,太过激愤和偏颇,絮絮叨叨,老爷子看什么都不顺眼,反而毫无说服力,而且最令人感乏味的是美国本土性太重(估计英国人和澳洲人都看了不明就里),绝大多数场景和物品都是中国人永远不会接触和了解的(也没必要接触和了解)
评分: D771.28/3232
评分比《格调》的案例更详细、更具体~
评分哈哈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