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社会学 美国 文化 福赛尔 社会 恶俗 社会文化 格调
发表于2025-04-13
恶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在《恶俗》这本新作中,《格调》的作者福塞尔以其特有的机智和尖刻的文笔,淋漓尽 致地向人们展示美国人的感知和品味的不可救药。整个社会都被浮华的空虚和美丽的垃圾所 淤塞。恶俗无所不在,从广告、银行、餐厅、交通,到思想、文学和高等院校,到处都是俗 艳、伪善、愚昧、无知和外强中干。恶俗在游荡,而人们以丑为美,以假为真,以浅薄为深 刻,以愚昧为智慧,这就是大众社会的文化景观。你无可逃避,因为你生活在这样一个虚假 的年代。
保罗·福塞尔(Paul Fussell,1924—2012),美国作家、文化评论家、宾夕法尼亚大学英语系荣休教授、英国皇家文学学会会员,曾任教于德国海德堡大学、美国康涅狄格学院和拉特格斯大学。“二战”的参战经历对福塞尔的写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使他的关注点从早期的英语文学 研究转向等级制度评论、战争研究和社会批判,且成绩斐然:《“一战”和现代记忆》一书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和“美国国家书评奖”,并被美国兰登书屋“现代丛书”编委会收入“20世纪100本最佳非虚构类图书”;社会批判经典著作《格调》(中文修订版2011年由我公司出版)、《恶俗》影响深远,至今常销不衰。
何纵,湖南汨罗人,毕业于武汉大学英文系,现定居皖南,从事翻译和绘画。
让人挺失望的吧....
评分远不如同一作者的《格调》,幽默感和思想性都差的很远,太过激愤和偏颇,絮絮叨叨,老爷子看什么都不顺眼,反而毫无说服力,而且最令人感乏味的是美国本土性太重(估计英国人和澳洲人都看了不明就里),绝大多数场景和物品都是中国人永远不会接触和了解的(也没必要接触和了解)
评分远不如同一作者的《格调》,幽默感和思想性都差的很远,太过激愤和偏颇,絮絮叨叨,老爷子看什么都不顺眼,反而毫无说服力,而且最令人感乏味的是美国本土性太重(估计英国人和澳洲人都看了不明就里),绝大多数场景和物品都是中国人永远不会接触和了解的(也没必要接触和了解)
评分让人挺失望的吧....
评分保罗其实也很古板,瞧不起一切中产阶级式的礼貌矫饰与虚假温情,极为傲慢,整个美学体系都是按照老钱的做派定义的,即需要无数金钱堆出的好品味和漫不经心,以美而无用为圣音,鄙视实用性和便利性,坚信时代的任何进步都将损耗那种优雅;在谈到科技问题时,又过于吹毛求疵,只顾发泄怨气罔顾客观条件。恶俗的根源在于虚荣。伪装更高阶级,愚蠢的炫耀,人们像戏台上的丑角一样,滑稽又可笑。可是谁又敢抹去脸上的油彩就这么赤裸地呈现在无数双眼睛前?内心的力量不足以支撑,我们总是恐慌,我们总是焦虑,唯有足够的认同感才令人觉得安全。
话说,私以为“恶俗”比“格调”更有现实意义,阶级太虚无,恶俗无处不在。 恶俗是个什么东西——我说过这是种文明的说法——用罗老师的话说恶俗就是装B,明明是一坨屎也要赞美成黄金的大无畏精神。 看这本书,已经不会觉得是在看正面隔着太平洋背面隔着大西洋的美利坚国的故...
评分我们当如何远离这样的恶俗 ——读保罗•福塞尔的《恶俗,或现代文明的种种愚蠢》 ■禾刀 一如《格调》里独特的视角、敏锐的观察、鞭辟入里的分析、机智幽默的文笔,在《恶俗,或现代文明的种种愚蠢》中,美国作家、文化评论家保罗•福塞尔(Paul Fussell,1924—2012)...
评分十二年前出版《恶俗》一书,是为了让国人警醒恶俗对中国社会的侵袭。然而恶俗的潮水终究无法阻挡,并且以极具中国特色的方式彻底充斥了我们生活的所有方面。这样一种悲哀,即使是对美国的恶俗无比敏感的福塞尔先生,也难以想象了。 ...
评分文/宝木笑 很遗憾,世界上真正的狂欢季节只在巴西,热情洋溢的桑巴、设计别致的花车、尽情欢笑的人们……尽管那片土地上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尽管他们漏洞百出的奥运会和贫民窟的糟糕被国人尽情调侃,但至少他们拥有着不矫揉造作的一个忘忧的季节。冲着远房亲戚嚼碎舌根,我...
恶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