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屏

重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美] 巫鸿
出品人:世纪文景
页数:288
译者:文丹
出版时间:2017-7
价格:99.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208143494
丛书系列:文景·巫鸿作品系列
图书标签:
  • 艺术史
  • 巫鸿
  • 艺术
  • 美术史
  • 中国
  • 艺术研究
  • 书画
  • 海外中国研究
  • 重屏
  • 艺术
  • 视觉
  • 文化
  • 历史
  • 当代
  • 影像
  • 反思
  • 媒介
  • 表达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屏风入画,画入屏风。

集合了准建筑形式、绘画媒材和绘画图像的多样角色与模糊身份,屏风赋予画家绝妙的灵感,也给希望提供崭新视角、探寻复杂路径的美术史家带来契机与挑战。

本书的研究将围绕屏风展开,打破图像、实物和原境之间的界限,涵盖多种艺术和文化类型,从肖像与图画叙事到窥视与伪装,探索屏风在中国艺术中的独特地位,进而关注一个颇为宏大的问题——什么是传统中国绘画?

答案在层叠纵深的空间之内,在亦真亦幻的画屏之上,在绵联展现的手卷之中。

作者简介

巫鸿(Wu Hung)

著名美术史家、批评家、策展人,芝加哥大学教授。

1963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学习。1972—1978年任职于故宫博物院书画组、金石组。1978年重返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攻读硕士学位。1980—1987年就读于哈佛大学,获美术史与人类学双重博士学位。随即在哈佛大学美术史系任教,于1994年获终身教授职位,同年受聘主持芝加哥大学亚洲艺术教学,执“斯德本特殊贡献教授”讲席。2002年建立东亚艺术研究中心并任主任,兼任该校斯玛特美术馆顾问策展人。2008年成为美国国家文理学院终身院士,并获美国美术家联合会美术史教学特殊贡献奖,成为大陆赴美学者获得这两项荣誉的第一人。

其著作包括对中国古代、现代艺术以及美术史理论和方法的多项研究,古代美术史方面的代表作有《武梁祠:中国古代画像艺术的思想性》(1989)、《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性”》(1995)、《重屏:中国绘画中的媒材与再现》(1996)、《黄泉下的美术:宏观中国古代墓葬》(2010)、《废墟的故事:中国美术和视觉文化中的“在场”与“缺席”》(2012)等。

目录信息

绪论 屏风
空间,地点
边框,纹样
表面,媒材
绘画空间,转喻
诗意的空间,隐喻
第一章 《韩熙载夜宴图》
突破文本之圈

手卷
窥探的目光
第二章 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
重屏
仕女屏风
幻觉与幻术
第三章 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
山水屏风
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
个性与陈规
狂士的屏风
第四章 皇帝的抉择
雍正的“十二美人屏风”
女性空间
皇帝的乔装
尾声 元绘画
参考书目
图片目录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在中国画中,我们常常看到屏风的出现,但是谁也没有观察到屏风这一“物”的重要性,它是怎样参与了中国美术的创作,以及在美术史中产生的变体,背后的意义?而巫鸿从屏出发,考察了屏风图像在绘画语境中的功能和意义:屏风作为一种建筑(实物)、一种绘画媒材(中国最古老的绘...  

评分

在读巫鸿的《重屏:中国绘画中的媒材与再现》之前,我好像已经完全忽略了我们身处的现实中“屏风”还有何种价值?它在中国古代社会是对应的是窗帘、软隔断诸如此类的概念吗?这本书的主标题直指了这个物件,而“副标题”则让人对作者的发力有所担忧,“中国绘画中的媒材与再...  

评分

在读巫鸿的《重屏:中国绘画中的媒材与再现》之前,我好像已经完全忽略了我们身处的现实中“屏风”还有何种价值?它在中国古代社会是对应的是窗帘、软隔断诸如此类的概念吗?这本书的主标题直指了这个物件,而“副标题”则让人对作者的发力有所担忧,“中国绘画中的媒材与再...  

评分

来源:《广州日报》 杜庆春:北京电影学院 电影文学系 副教授 如今,在生活中我们还有多少时刻是面对中国传统绘画的?除却去美术馆、画廊这种特定场合之外,我首先想到的是一些餐厅的装饰,而后是一些餐馆以拍卖一些字画作为吃饭时候的“余兴”。中国传统绘画还在何处现身?...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兼顾图像文本、实物语境和文化背景,立论细谨的同时又能勾连出大格局。其中部分思考似乎与电影艺术有诸多共鸣。且不论仕女屏风的“窥视”、“物恋”之别,《夜宴图》的手卷展开本身便犹如一段历时变化的长镜头、屏风对每个画面的区隔,乃至画布之间的物理拼接又仿佛一组蒙太奇。而《会棋图》的重屏结构则好像一个精心构造的景深镜头……我们看到的世界和他们究竟有什么区别?智能手机、大荧幕乃至AR、VR的“重屏”为我们提供了怎样新的观看可能和充满可能的世界?

评分

20岁最后一天借来,是缘分也是意义。 把研究的重点聚焦于屏风(无论是画面中的屏风还是承载画面的屏风),可以看做一部视角独特的中国绘画史,特别是对于《韩熙载夜宴图》、《重屏会棋图》等具体作品的解读,给了我很大启发。 还有忍不住感叹一句书真的好精致哦,纸质画质手感都超棒~ 不过作者好像不太喜欢李煜(还有杨贵妃),对他的描述往往带有强烈的贬抑色彩,在这点上我持保留态度。

评分

作者从幻术、凝视与权力的角度来书写中国古代绘画中的重屏现象,多次提及麦茨、劳拉穆尔维等电影学者(感叹道:艺术理论真是可以互相借用,然后在各自领域中又成为新观点…)。作者对观看感觉的阐释空间很大,论述的过程个人觉得作者的感受力胜过逻辑和意义,好在切入视点很有趣,而且和当代的理论结合起来分析的法子,让古典绘画变年轻了。最后作者总结道,真正的元绘画是媒材和再现内容互相制约的,感觉这个结论挺有启发性的,因为这样就排除了一般画中画的表面幻术,也不是对内容具体和文本互涉的分析,而是上升到探讨元绘画的真正本质,更深一层了。这对我思考元电影也有启发。

评分

开展前粗略刷一下。画屏在中国古代美术中“三位一体”:它既是一种重要的绘画媒材,又是可供近距离欣赏的以不同材料制成的物品,还是分割建筑空间的构件。也就是说屏风拥有书画、建筑和器物的综合性能。有些观点个人感觉猜测的成分更多,不过总体趣味性跟内容都很好。

评分

开展前粗略刷一下。画屏在中国古代美术中“三位一体”:它既是一种重要的绘画媒材,又是可供近距离欣赏的以不同材料制成的物品,还是分割建筑空间的构件。也就是说屏风拥有书画、建筑和器物的综合性能。有些观点个人感觉猜测的成分更多,不过总体趣味性跟内容都很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