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山的世界:十七世纪中国书法的嬗变》并不孤立地探讨傅山的书法,而是将之置于整个时代的文化架构中,借由学术思想、物质文化、印刷文化之发展史的角度,由经历了明清易代之痛的遗民惰结的角度,来观察、诠释傅山的生活,和他的学术观念与艺术创作。作者不仅对中国书法史的这个转折,也对17世纪的中国文化世界,提供了全新的观照。凡有兴趣于明清易代之际中国社会之各侧面的读者,此书亦为必读的作品。此书英文、中文繁体宇版甫出,即引起海内外学术界的热切关注,被评为“迄今为止研究单个艺术家的最优秀的著作之一”。
白谦慎,1982年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毕业,1996年获耶鲁大学博士学位。先后任教于美国西密执安大学艺术系和波士顿大学艺术史系,2004年获波士顿大学终身教职。现任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教授。主要中英文著作有《傅山的世界:十七世纪中国书法的嬗变》(2003),《天倪——王方宇、沈慧藏八大山人书画》(与张子宁等合作,2003),《傅山的交往和应酬——艺术社会史的一项个案研究》(2003),《与古为徒和娟娟发屋——关于书法经典问题的思考》 (2003;精装本,2015),《白谦慎书法论文选》(2010),《吴大瀓和他的拓工》(2013)。
在翻开《傅山的世界》前,我非常担心这样一本涉及书法史的书会不会过于艰涩而无法一气读完,可非常出乎意料的是,我花了两天通读了一遍,其中有几个章节我看了两三遍,如尚“奇”的明清美学、董其昌和晚明书家、颜真卿的感召力、支离和拙丑,不可否认这些章节写得非常精彩,让...
评分 评分From Philosophy to Philology将思想史与社会史结合起来,探讨宋明理学向清初考据学变迁的过程。与此相似,《傅山的世界》也是在几重维度中考察一个学者书法家的人生:1)从书法史而言,17-18世纪自王羲之以降的帖学传统被碑学取代;2)自思想史而言,清初考据大行,金石文字...
评分字如其人 ——读《傅山的世界》小记 “字如其人”现在并不常说,因为电脑普及,人人用标准的宋体与楷体,字必不如其人,否则将成为机器人。日常交流的写字,好看与否,也许并非重要到字须与人相配合的地步。我周围常有堂堂挺立男生,做事做人皆受人称赞,但字如蝇头乱撞;...
评分晚明清初风气之变,论者颇多,此书此书独辟蹊径,传闻以名冠三晋之朱衣道人傅青主。 道人本不名一家,所交亦多时彦,而白氏但立论以书,道人心境,于是乎昭然纸上:其始步趋于赵,而后专务异奇,相竞绚烂。既经鼎革,遂访古寄思而复归平淡,虽间有草乱,亦乃应酬故为也。以至...
条理井然,明畅好读。惟文风微有令我不适处,如絮烦的常识性铺陈,迂远而不免炫博之嫌的注释(点到任意文化现象必举专著至少一本)等。结合原写作语言、用途和目标受众都可理解,也许可称为国朝前期言必马列之外的另一种“时代局限”了。另,页257注8云:“汉初吕后曾用张良计,欲迎四皓侍太子,但后罢此议。”误。
评分注释各方面都让人感动想哭
评分一直觉得傅山不如王铎
评分西方叙事为枝叶(问题意识,推理假设比较(逻辑),充足的例证,抽象概念体系),东方书法为主干。重点探讨了傅山书法《啬芦妙翰》四宁四毋:“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思想缘起缘灭,但仅仅阐述了一点,没有关注傅山“老庄哲学”核心和傅山百科全书式的宏大。
评分“读过《逍遥游》之人,自然是以大鹏自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