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鏡》以“鏡子”比喻在中西文化中所體現的差異。引齣中西人格的比較,重點放在中國人的人格之上。作者通過分析關雲長與阿喀琉斯、賈寶玉與唐璜、屈原與浮土德等六組對位人物的人格結構。以“品格”與“性格”,“情”與“愛”,“辯白”與“追求”等關鍵詞為導引,反思中西文化傳統所造成的“自我意識”。
鄧曉芒,1948年生,湖南長沙人,中國著名哲學傢、美學傢和批評傢,現為華中科技大學哲學係教授、德國哲學研究中心主任,中華全國外國哲學史學會常務理事。
鄧曉芒長期從事西方哲學特彆是德國古典哲學的研究和翻譯,是國內第一位從德文原文翻譯康德的學者,他的哲學著作及美學著作在當代學界和思想界有著極其廣泛的影響力。
传统上,中国是一个农业社会,肇始于黄河流域的道德,建立在一个集体劳作的宗族社会上。在面对穷山恶水的时候,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因此必然强调群体合作。于是在这个基础上产生的道德观念,它本身并不重视个人,而是强调个人必须融入到集体中去。 即使经过孔孟的发扬,这种道...
評分对中国文化批判的确在理,主要是前三篇加上水浒那篇,并且默认了“宗法等级”先天威压的存在;中国式的赤诚本就扎根于朴素的部落文化观念,在等级制的扭曲下分化成了“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两条路径——而最朴素与自然的生活路径则必然是“蛮”和“痞”——礼乐则来...
評分 評分因最近改《三国演义》,深有感触。只是对本书的《品格与性格——关云长与阿喀琉斯的比较》一章做一个大致的整理和归纳。 从关云长与阿喀琉斯的比较中看中西人格形象的差异 对一个人的人格的评价,从最外在的方面说,首先有两种不同的标准,一是按其“...
評分「所谓根本的颠倒是指:不再仅仅把人心看作被动而平静地反映外界的“明镜”,而是要能动地从外部世界中去获得自我的“确证”。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说:人“到世间来,没有携带镜子”;人只有通过改造外部客观世界的活动,即通过劳动生产,才能在他的产品上实现他的真正本质...
語言和妹妹殘雪一樣流暢。名為比較,其實主要在批判中國傳統人格結構的“赤子情結”,或者可引申至另一本書《巨嬰國》。鏡子理論比較有趣,但闡述不夠深入淺齣。讀的時候就預料到有人會批評這本書“崇洋媚外”。
评分新版重溫
评分通過文學作品來辨析東西方人生觀區彆,追問怎樣的人生纔是值得過得,自由意誌究竟能給我們帶來什麼?閱讀這樣著作是極好的人文素養教育。
评分大大受我一拜!
评分新版重溫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