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的飞速发展带来了各行各业效率的提升和生活的便利,但卡尔指出,当我们每天在翻看手机上的社交平台,阅读那些看似有趣和有深度的文章时,在我们尽情享受互联网慷慨施舍的过程中,我们正在渐渐丧失深度阅读和深度思考的能力。
互联网鼓励我们蜻蜓点水般地从多种信息来源中广泛采集碎片化的信息,其伦理规范就是工业主义,这是一套速度至上、效率至上的伦理,也是一套产量最优化、消费最优化的伦理——如此说来,互联网正在按照自己的面目改造我们。我们变得对浏览和略读越来越得心应手,但是,我们正在丧失的却是专注能力、沉思能力和反省能力。卡尔认为这是一种信息技术带来的智能伦理。
在由美国尼古拉斯·卡尔(Nicholas Carr)所著的《浅薄》一书中,有智能技术的发展历史,有大众科学的普及知识,有文化批判的真知灼见,全书处处闪耀着令人难忘的智慧之光,这些内容恰似对我们现代人的心智状态所做的全面而深远的拷问。这本书必将永远改变我们关于互联网时代的新媒体以及大脑的思考方式。
毕业于哈佛大学,著名科技作家。出版有《浅薄》、《IT不再重要》、《要紧吗?》等著作,在《纽约时报》、《大西洋月刊》、英国《卫报》、《连线》杂志及其他报刊上经常发表文章。
我们看到过以下的画面吧:手中在处理着工作的表格,电脑右下角的QQ在不停的闪,微博里同时有人@你了,在人人网发表的图片又有人评论了,刚好邮件提醒告诉你有新邮件来了,傍边的手机还在不停的震:因为微信群里面又有新消息了。各种信息载体同一时间,从四面八方向我们扑过来。...
评分 评分要去美国上学了,这是学校给布置的reading material。 我看了英文原版的整本书,也与父母讨论过,更看过很多豆瓣上的书评。我写这篇其实不想对这本书的内容作太多讨论,因为其实这本书本身就是很多大家都能看明白的现状的罗列。 也许我更看重这本书的写作形式。可能是因为担...
书内容是挺不错的,只是觉得作者说得好散,有些点在个别章中节有重复,看着有点不爽。“神经可塑性”,这个之前没想过
评分数字环境倾向于鼓励人们广泛探究许多主题,不过是在较肤浅的层次上探究,用于线性探索和深度阅读的时间越来越少,取而代之是只看关键词、一次性和非线性式阅读。总之,软件越聪明,用户越愚蠢。所以,还是多读书少玩手机吧。
评分深思。
评分虽然可预见深度阅读的式微及重归精英阶层,但是读书人将会因此拥有权力和威望,还是沦为有神秘嗜好的古怪人群?全书梳理得比较好,但可惜无甚解决方法可操作,且中间太多资料对我来说极其熟悉,随手翻翻吧。
评分为什么都电子书容易累?纸书只是调动视觉,互联网却除了嗅觉和味觉,所有感官都调动。互联网目接不瑕的感官刺激分散我们的注意力,每一次切换到新的信息,大脑都要停下来自我调适下,从而进一步加大了脑力资源的消耗。 反过来说,互联网阅读将刺激papi酱之类图文、短视频“写作”。在以后的,“写作”的主流将不是靠对文字的排列组合,即雕章琢句来完成,而是通过对图骗、短视频、网络表情等元素的排列组合,即槽点、梗来完成。因为后者生产上门槛更低,而且更碎片化,更能满足人们表达自我的需要。互联网读者需求的不再是“经典阅读”时代的典雅、含蓄,而是需要对事件的快速、幽默反应,六神蒙咪王五四的写作主动迎合、顺应了这种注意力经济。但现在来看,他们也只是“经典写作”通往“娱乐写作”潮流中的过渡,papi酱才更接近未来写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