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的飞速发展带来了各行各业效率的提升和生活的便利,但卡尔指出,当我们每天在翻看手机上的社交平台,阅读那些看似有趣和有深度的文章时,在我们尽情享受互联网慷慨施舍的过程中,我们正在渐渐丧失深度阅读和深度思考的能力。
互联网鼓励我们蜻蜓点水般地从多种信息来源中广泛采集碎片化的信息,其伦理规范就是工业主义,这是一套速度至上、效率至上的伦理,也是一套产量最优化、消费最优化的伦理——如此说来,互联网正在按照自己的面目改造我们。我们变得对浏览和略读越来越得心应手,但是,我们正在丧失的却是专注能力、沉思能力和反省能力。卡尔认为这是一种信息技术带来的智能伦理。
在由美国尼古拉斯·卡尔(Nicholas Carr)所著的《浅薄》一书中,有智能技术的发展历史,有大众科学的普及知识,有文化批判的真知灼见,全书处处闪耀着令人难忘的智慧之光,这些内容恰似对我们现代人的心智状态所做的全面而深远的拷问。这本书必将永远改变我们关于互联网时代的新媒体以及大脑的思考方式。
毕业于哈佛大学,著名科技作家。出版有《浅薄》、《IT不再重要》、《要紧吗?》等著作,在《纽约时报》、《大西洋月刊》、英国《卫报》、《连线》杂志及其他报刊上经常发表文章。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以个人电脑为基础的互联网得到快速发展,让我们感受到了信息获取和传输的超大方便。而面对未来,我们还将迎接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处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信息技术革命的漩涡中,我们该欢呼雀跃,还是该忧心忡忡? ...
评分 评分 评分我们看到过以下的画面吧:手中在处理着工作的表格,电脑右下角的QQ在不停的闪,微博里同时有人@你了,在人人网发表的图片又有人评论了,刚好邮件提醒告诉你有新邮件来了,傍边的手机还在不停的震:因为微信群里面又有新消息了。各种信息载体同一时间,从四面八方向我们扑过来。...
评分我标准的一天大概是这样的: 6:00左右 被邮件推送惊醒,这个时间除了隔着时差的导师就是广告了。看一眼标题,继续沉睡。 7:30 等待闹铃响,赖床时间解锁手机,校内、豆瓣、微博挨个看一遍。 8:15 翻下床,洗漱,换衣服,带上ipod出门上班或者上课,毫无疑问,音乐均是download ...
1、看第一章:想到了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第二章:介绍神经可塑性中规中矩~第三章:我对于那些没有高级相关分析,比如没用时间序列相关分析揭示先后顺序或者用统计方法剔除混淆变量而叙述出来的文字充其量只看成对因果关系做出了一种符合逻辑的假设,这种假设虽有启发意义但很可能将复杂的现实情况简化成了一个容易理解的故事; 2、不过话说回来,如果写了这些内容那这本书就不那么通俗同时还有大量”通篇废话“之类的评论了。 3、总的来说观点不新但写的通俗易懂也有启发,是一部能引发反思的作品
评分书里最基本的观念是互联网让人变得越来越浅薄了,这本书和很好深度工作那本书正好互相映衬:深度工作的减少,我们的脑子也变得越来越单薄,越来越平凡。当我们不再翻开一本书深入到其中好几个小时逐步吸收书里的论点,反而让所有的信息都来自于互联网,我们整个人就会废掉。书里有一段话非常精辟,大意是说一个人的身份是由他脑子里的文化、知识等等基因决定的。当不同文化下的人都通过互联网这个大染缸获取浅薄的认知,我们的文化、身份也就丢失了。作者也同意了互联网带来的好处与方便,事实上这确实是个伟大的发明。但就是因为太过于方便了,所以人会像染上毒品一样为之上瘾着迷从而丧失了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网络将我们的知识体系分散打的破碎。用网络的人变成了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人。作者劝诫的不是不用它,而是要谨慎地对待,必要的独处
评分清晰晓畅,论断有力。写于7年前移动互联和微信尚未成蓬勃之势的时候,如今看来,普罗大众的注意力和深度阅读思考能力更是加速丧失。互联网作为新的智力工具,正强力重塑人类的大脑,智识阶层对此高度警醒,以后的上等人是会读书的人?细思极恐,唯有能读的时候多读一些书。
评分1、看第一章:想到了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第二章:介绍神经可塑性中规中矩~第三章:我对于那些没有高级相关分析,比如没用时间序列相关分析揭示先后顺序或者用统计方法剔除混淆变量而叙述出来的文字充其量只看成对因果关系做出了一种符合逻辑的假设,这种假设虽有启发意义但很可能将复杂的现实情况简化成了一个容易理解的故事; 2、不过话说回来,如果写了这些内容那这本书就不那么通俗同时还有大量”通篇废话“之类的评论了。 3、总的来说观点不新但写的通俗易懂也有启发,是一部能引发反思的作品
评分基本上就是在说人脑的可塑性与互联网对人行为的影响,整体上没说出什么新东西来,很勉强地维持在了不反智的边缘上,略浅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