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香港尖沙咀的重庆大厦,看上去十分老旧,在寸土寸金的香港闹市如同孤岛一般,但它是世界各地背包客的 廉价落脚点,是非洲、南亚商家的重要 交易场所。据估计,从重庆大厦出货的手机,大约占撒哈拉以南手机交易的20%。这种与中环所代表的香港全球化枢纽角色反差极大 的角色,被作者麦高登 称为“低端全球化”。本书通过引人入胜的故事,展现了大厦居民与国际商品、金钱、理念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
--------------------------------------------------------------------------------------------------------------------------------
这座被评为”全球化最佳案例“的大厦,收容的住客来自百多个不同国家,这些住客在这座“小联合国”如何互动,亦可成为一个“另类联合国”的田野调研。虽然重庆大厦就在香港的闹市中心,但内部运作自有其规律,和尖沙咀仿佛属于两个世界,成了特区中的特区。在重庆大厦活动的人,缩影了三千宇宙,那些寻求庇护的人,自然各有其传奇出处;慕名而来找廉价旅馆的游客,会发现香港对第三世界最包容的地方;依靠重庆大厦地下经济生存的异乡人,则往往有着比狮子山下更励志的故事。这些背景,令不同学科近年都对“重庆大厦学”趋之若鹜,令这座大厦在王家卫的《重庆森林》后,得到另一个身份被重构的契机。
——沈旭辉 香港中文大学社会科学院副教授暨全球研究课程主任
重庆大厦是全球化的一个缩影,但有种不同的味道:它收容和养育了生存在跨国资本主义底层的微不足道的玩家。香港仍然是手提箱商人的平台,他们环游世界以牟取利益和业务联系。在经营香港的巨头们眼中,这栋大厦也许看起来危险破旧,但正如麦高登指出的,这是一个人们以最低预算进行商务旅行的天堂。任何想要探索全球资本主义软肋的人都应该阅读此书。
——詹姆斯•华琛,哈佛大学人类学系教授
麦高登(Gordon Mathews),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系主任。著作包括《全球文化/个人身份:在文化超市中寻求家园》(Global Culture/Individual Identity: Searching for Home in the Cultural Supermarket)、《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日本人和美国人如何理解他们的世界》(What Makes Life Worth Living? How Japanese and Americans Make Sense of Their Worlds)及《香港,中国:培育国家认同》(Hong Kong, China: Learning to Belong to a Nation),并合编过多本书籍。
译者杨玚,香港中文大学学能提升研究中心研究助理。译著包括《香港重庆大厦:世界中心的边缘地带》、《身陷囹圄,1942-1945香港日据时期的赤柱拘留营生涯》等。
在“重庆大厦为何存在以及为何值得关注“中和商业篇里,作者描述到重庆大厦在这场低端全球化中的区位,联想到毕设期间的工作,总觉得和香港这座口岸城市有异曲同工之处: 1.地区差异产生流动的动力。有意思的是,这里的差异主要是中国内地与第三世界国家商品价格和生产水平的差...
评分一直很想读这本书,一边听着宅男帮忙升级好电脑后的欢乐的歌声,一边在其虹口小仓里火眼晶晶发现了这本书,周日在家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介绍的重庆大厦是一座残旧的大楼,商住两用,拥有大批南亚及非洲的住户,有来来往往的商人,有兢兢业业的非法劳工,有慵懒的避难者...
评分作者在最后指出虽然重庆大厦迟早是要被拆毁的,但重庆大厦这种景象会继续发扬光大,暗示这种低端全球化会遍布全世界。然而,作者没有继续深究下去,为何,这种低端全球化会持续下去。 众多非洲、南亚的各色人等,而不是其余地区的人,来到重庆大厦,其实这和旧有的英帝国息息...
评分作为一个努力成为背包客的人,外出旅行时,通常会选择青年旅舍。 在去香港之前,我在BOOKING上搜索了很久。非常多的民宿价格并不贵,一晚在150港币左右,就可以享受到拥有独立的卫生间、电视机、单人床的房间。同样的设施,在一般的酒店至少要800港币左右。 为什么这些民宿如...
评分精湛好读到堪称畅销书。麦高登的田野做的非常扎实,对重庆大厦摸的非常仔细。“低端全球化”算是很精准的描述。不同于原先想象的“全球化”中的高新科技、高楼大厦,足不出户的金融运作,重庆大厦是发达地区里的异质空间,是一个迷你的多元世界,通过签证、法律、警察系统等等的漏洞,形成了一套依靠商人人肉行走运作、让资本从后发达地区换回发达地区的廉价商品、让后发达地区的中产阶层通过低端工作的低薪资供回家乡的低端联结系统。但问题是,如此图景就让人类学家感慨世界可能大同,讴歌新自由主义也可让人宽慰,是不是太廉价、太情怀、太浅薄啦?
评分超赞,有幸在重庆大厦住过一晚,还不知其内有如此精彩的故事;全球化的缩影,无数人的喜怒哀乐在此际会,让我学到很多:)
评分非常讨厌作者 - 把一个这么好的题写得这么无聊。不过有一个关于资本的震撼,这样复杂而冲突的人群聚集,犯罪率居然很低,为什么呢?因为大家都是为钱去的。赚到钞票就好。钱真好哇,最大的和平鸽!
评分基本上涵盖了我好奇的关于重庆大厦的一切,解答了我最想知道的关于性别和性的问题。虽然不太可能一个人的再去一趟,还是要赞美迷人的人类学,迷人的人类学家~
评分从选题的角度,很有代表性,重庆大厦确实是一个连接发达世界和更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一个奇特存在。发展中国家的“中产阶级”以如此辛苦卑微的方式在这个代表着”低端产业“的地方寻求财富和成功,伴随而来的极度多元的文化冲突和治安乱象,再进而深化了本地居民和旁观者的偏见。时代推进,立于香港核心商区的重庆大厦却一直保持着其固有模式,也越发显得突兀。作者说,如重庆大厦般“世界中心的边缘地带”将不仅是世界的历史,而是未来,我不赞同。尤其参考并无逻辑、清晰框架和确定结论的本书内容。 很好的题材,可惜作者的写作初衷、框架设计、眼光和写作功底,甚至用心程度都只能算是三流水平,翻译质量亦不甚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