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凉山兄弟

我的凉山兄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央编译出版社
作者:刘绍华
出品人:三辉图书
页数:336
译者:
出版时间:2015-9
价格:4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11726902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人类学
  • 社会学
  • 凉山
  • 纪实
  • 彝族
  • 刘绍华
  • 当代中国
  • 民族志
  • 凉山
  • 兄弟
  • 成长
  • 乡村
  • 奋斗
  • 真情
  • 回忆
  • 兄弟情
  • 彝族
  • 励志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这是一个关于探 险 玩 耍、为 非 作 歹、吸 毒 勒 戒、艾 滋 茫 然、世 代 差 异、文 化 冲 击 和兄 弟 情 谊的故事。”人类学者刘绍华详细记录了诺苏人的生活经验和个人口述历史,呈现出现代化转型时期一个边缘群体的遭遇、认知、思索、接受与挑战。作者更深层的关 注,在于透过表面的社会问题,洞见当代中国卷入的全球化变迁中人的行为与福祉,并试图理解一个非主流群体在社会、文化、历史变迁中脆弱性形成的时代过程,以及未来何去何从。这正是医疗民族志的精髓。

◆(刘博士)的分析将贯时性研究与现时性研究两种方法交织在一起,生动地勾勒出一个完整图像,让我们了解诺苏人所面临的时代动荡与困境。本书应会成为人类学经典著作。

——黄树民,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作者的媒体经验和人类学知识一并融合在其细腻的文笔之中,展示了诺苏人面临内外政经巨变之时的艰难选择,他们的刚烈与信奉、悲情与踯躅均一览无余。

——庄孔韶,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教授

◆作者聚焦于彝族男性青年到城里打工与凉山地区艾滋病流行的关系,她没有忘记将艾滋病问题在凉山地区的出现纳入历史文化以及全球化的维度加以分析。在优美细腻的叙述中,读者不仅看到人类苦痛,还可以发现一个民族的自尊。本书完全可被视为一部医学人类学经典著作。

——景军,清华大学社会学教授

作者简介

刘绍华 人类学家,台湾“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研究人员。著作另有《柬埔寨旅人》(《中国时报》2005开卷十大好书)。《我的凉山兄弟》英文版获2012年第一届“中央研究院”人文及社会科学学术性专书奖,中文版获2014年台北国际书展“年度之书”大奖。

目录信息

序一
序二
序三
中文版序 生命之书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现代路漫漫长兮
第三章 男子气概、探险与海洛因
第四章 暗潮汹涌的地方禁毒史
第五章 啼声初试个体性
第六章 体检失败的地方疾病治理
第七章 艾滋污名与全球化移植
第八章 结论:疾病治理的时空意义
中文版后记 现在已成历史
参考书目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这本书之所以给我的感触并不深刻,原因在于我不是10年前看到它的。 我想要读的初衷,是今年初医院收治了一个彝族女病人。她应该就是作者笔下的诺苏人,凉山州来的,二十五六的年纪,被医师们称之为“五毒俱全”。吸毒,艾滋,丙肝,梅毒,还有尖锐湿疣。这样一个正值壮年的女...  

评分

评分

凉山,这个颇具诗意的地名,最近一次大规模进入媒体视野,是因为一个小学生的作文《泪》。这篇作文只有短短300余字,出人意料的引爆了舆论,被称作是“世界上最悲伤的作文”。许多人现身说法,议论起凉山的贫穷落后、留守儿童、公益组织的扶贫、政府的监管,当然,还有那如...  

评分

作者似乎非常强调国家和社会的对立,描绘了在社会边缘挣扎的人群。但是我觉得诺苏人社会也应该在不断融入“体制”,他们之中必定不少人通过教育,进入国家机构等渠道融入了汉人的社会,甚至有一些身居高位,并且给予自己的亲属帮助,这也是在中国这个很有特色的社会里,取...  

评分

昨天,在微博上关注了吉克曲布。 因为,翻着眼前这本书,想起曾经非常喜欢的一张专辑《走出大凉山》,他是演唱者山鹰组合中的主要创作人。 二十多年前,用随身听播放磁带的青年,颜值很高,歌声很美,没过太久便吸毒过量死于北京。 二十多年后,我才知道,“走出大凉山”的,除...  

用户评价

评分

和台版差不多,基本没什么删改,鉴定完毕。

评分

和台版差不多,基本没什么删改,鉴定完毕。

评分

台湾学者似乎有两个特征:对“典范”的天然警惕,王明珂、刘绍华等人的作品中,反复申说“典范”背后的目的,将“典范”制作的过程一一曝光;二来,他们实在太喜欢引用西方学者的教条了,不弄得满篇人名就显得不够学术似的,《我凉山兄弟》中有很多背景性、常识性的现象其实是不必引用他者之言的,直陈其事即可。把凉山的问题归结到现代性的入侵、地方与中央乃至国际合作失调等原因,还是太简化了,作者为了去污名化,又有些不自觉地站在了被观察人的一方,忽略了这个地区民族内在的问题。但值得肯定的有两点:对毒品与疾病文化观念史的梳理与澄清,这其实还是在分析“典型观念”背后的机制,从流行品到行为失范的危险品,变动的是人的观念;另外,女性研究者在调查中的自觉意识也被强调了。研究者性别与被研究者性别之间微秒的互动以及可能带来的误差。

评分

叙事与分析宏微密织,学术、政策与纪实取向交错,文笔情怀深沉,封设别致,校勘一流,五星好书,缺陷何妨。“在分析与批判之前更形谦卑与警惕,更了解学术的力量及其限制,也明白该与自己进行何等对话,这是我的志业。这些生命教训都来自于我在各式田野现场中所见证的一切。”

评分

看不见的审查者,你们何时让我更新完整资料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