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凉山兄弟

我的凉山兄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央编译出版社
作者:刘绍华
出品人:三辉图书
页数:336
译者:
出版时间:2015-9
价格:4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11726902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人类学
  • 社会学
  • 凉山
  • 纪实
  • 彝族
  • 刘绍华
  • 当代中国
  • 民族志
  • 凉山
  • 兄弟
  • 成长
  • 乡村
  • 奋斗
  • 真情
  • 回忆
  • 兄弟情
  • 彝族
  • 励志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这是一个关于探 险 玩 耍、为 非 作 歹、吸 毒 勒 戒、艾 滋 茫 然、世 代 差 异、文 化 冲 击 和兄 弟 情 谊的故事。”人类学者刘绍华详细记录了诺苏人的生活经验和个人口述历史,呈现出现代化转型时期一个边缘群体的遭遇、认知、思索、接受与挑战。作者更深层的关 注,在于透过表面的社会问题,洞见当代中国卷入的全球化变迁中人的行为与福祉,并试图理解一个非主流群体在社会、文化、历史变迁中脆弱性形成的时代过程,以及未来何去何从。这正是医疗民族志的精髓。

◆(刘博士)的分析将贯时性研究与现时性研究两种方法交织在一起,生动地勾勒出一个完整图像,让我们了解诺苏人所面临的时代动荡与困境。本书应会成为人类学经典著作。

——黄树民,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作者的媒体经验和人类学知识一并融合在其细腻的文笔之中,展示了诺苏人面临内外政经巨变之时的艰难选择,他们的刚烈与信奉、悲情与踯躅均一览无余。

——庄孔韶,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教授

◆作者聚焦于彝族男性青年到城里打工与凉山地区艾滋病流行的关系,她没有忘记将艾滋病问题在凉山地区的出现纳入历史文化以及全球化的维度加以分析。在优美细腻的叙述中,读者不仅看到人类苦痛,还可以发现一个民族的自尊。本书完全可被视为一部医学人类学经典著作。

——景军,清华大学社会学教授

作者简介

刘绍华 人类学家,台湾“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研究人员。著作另有《柬埔寨旅人》(《中国时报》2005开卷十大好书)。《我的凉山兄弟》英文版获2012年第一届“中央研究院”人文及社会科学学术性专书奖,中文版获2014年台北国际书展“年度之书”大奖。

目录信息

序一
序二
序三
中文版序 生命之书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现代路漫漫长兮
第三章 男子气概、探险与海洛因
第四章 暗潮汹涌的地方禁毒史
第五章 啼声初试个体性
第六章 体检失败的地方疾病治理
第七章 艾滋污名与全球化移植
第八章 结论:疾病治理的时空意义
中文版后记 现在已成历史
参考书目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作者似乎非常强调国家和社会的对立,描绘了在社会边缘挣扎的人群。但是我觉得诺苏人社会也应该在不断融入“体制”,他们之中必定不少人通过教育,进入国家机构等渠道融入了汉人的社会,甚至有一些身居高位,并且给予自己的亲属帮助,这也是在中国这个很有特色的社会里,取...  

评分

《我的凉山兄弟》这本书的背后,是一场横跨10年,长达20个月的田野调查。作者刘绍华2002年走进大凉山,因为偶然的机缘得到当地人接纳,深度参与乡民的生活,贴近体察他们在现代化浪潮中的渴求与挣扎。这本书在学界广受称赏,却不仅仅是写给人类学同道,作者在中文版序言中写:...  

评分

技术上挺能看的。价值观不能接受。后记中提到2012年发现05年的田野调查已经成了历史,有钱的彝族也要去香港耍耍了,作者居然感慨诺苏文化的消失。少数民族也要吃饭也要生活,难道要永远做成活标本供你研究么?对政府做的一些工作也是用一些阴阳怪气的语调讽刺一番。难道要像美...  

评分

看到一些有趣的事实: 1. 驱使诺苏人去远方的动力是“出去耍”。即便对外界一无所知,第一次搭车外出怕得连夜跑回家,也要出去耍。即便遇上危险,被殴打,进监狱,也要出去耍。即便触犯原则,要偷窃、要贩毒,也要出去耍。出去耍,一是为了乐趣和好奇心,二是为了成就自我获...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千里迢迢跑到大西北去开会,却发现日期搞混,白跑一趟……【全是泪】地铁上看完这本书。是我最喜欢那种既塞满理论概念又喜欢讲故事的书,人类学家一腔柔情无处可寄,全部放在自己的研究对象群体身上。

评分

边缘未必意味距离遥远,重要的是他者与我者认同差异,他者可以在西昌凉山,可以在重庆大厦或者布鲁克林,这种错置的秩序最容易产生疏离和异域的想象与恐惧。一方面现代社会的确有大量的边缘的权利被忽视的人群,一方面也要看到只有现代社会这些被隐没的人群才得以有一定的资源和途径进行个体叙述,去争取权利,归根结蒂,天上的神明,地底的幽灵,那些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光都与我们息息相关。

评分

比较失望。深度欠奉。感情彝族人进入现代性,就是通过来成都偷东西吸毒?摆出了一些并不令人惊讶的事例,但是总结出的原因触摸不到真相,不过也许真相就是那么简单。其实有时候觉得,中国艾滋病传染真的跟金钱有很大的关系,河南卖血,彝族人共用针头吸毒,都是因为穷。还有,彝族的艾滋不污名化是因为不够了解,国家政策是有偏颇,但是至少让大家有警惕,不然仁其传播,才更有大祸。

评分

实在很怕看这种用一段段/一句句理论操纵/左右实践经验的"文本",调查更深入一些,用观察代替先入为主的论点不是更明白吗?社会主义现代性、资本主义现代性、道德地景、地方道德世界……无言以对。在颇为重要的解释诺苏未污名化的章节里,所谓四个面向——亲属关系究竟是因是果?死亡分类与因果推定有何关联?疾病认知能否继续挖掘?失败之书。

评分

叙事与分析宏微密织,学术、政策与纪实取向交错,文笔情怀深沉,封设别致,校勘一流,五星好书,缺陷何妨。“在分析与批判之前更形谦卑与警惕,更了解学术的力量及其限制,也明白该与自己进行何等对话,这是我的志业。这些生命教训都来自于我在各式田野现场中所见证的一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