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用过索尼产品的人,恐怕都会有这样别有一番滋味的记忆:夹着立体声收录机招摇过市,而且这台收录机一定要有SONY标志,就像如今人手一部iPhone一样。就连乔布斯也曾将盛田昭夫奉为偶像,将索尼作为学习的标杆。
然而,时过境迁,索尼已尽显疲态,品牌影响力也已然不在。曾经创造出随身听、高清电视等无数引领行业潮流的成功产品,曾经令竞争对手无比艳羡的行业巨头,如今却出现不可逆转的颓势。
《死于技术》是一部探究索尼20年企业战略和产品策略的著作。作者深入索尼公司内部进行缜密的调查取材,曾遍访索尼历任高管和领导人,凭借第一手材料,拨开了羁绊索尼前进的重重迷雾,揭示出令昔日的行业巨头深陷泥潭的真正原因。
立石泰则
纪实文学作家、记者。1950年生于日本福冈县北九州市。中央大学研究生院法学研究专业硕士。曾在《文艺春秋》担任记者,1988年起成为独立撰稿人兼记者。1993年,凭借《王者的失误》荣获第15届讲谈社纪实文学奖。
作者用一个题不对文的“死于技术”四字作为此书的书名,似乎强烈表达了对近年多次错过产业发展机会的索尼领导人的蔑视——主将无能,累死三军。 索尼是巨无霸企业,什么都不缺,作为起家的资本,当然也不会缺技术;索尼问题的本源,可能只是日本传统企业管理文化...
评分作者用一个题不对文的“死于技术”四字作为此书的书名,似乎强烈表达了对近年多次错过产业发展机会的索尼领导人的蔑视——主将无能,累死三军。 索尼是巨无霸企业,什么都不缺,作为起家的资本,当然也不会缺技术;索尼问题的本源,可能只是日本传统企业管理文化...
评分26p 对于厂家来讲,技术研发与产品研发犹如车子的两个轮子,平衡这两项业务至关重要。太偏重技术,而忽视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就可能研发出只令工程师自我满足的产品,还可能错过将该产品推向市场的有利时机;一味研发“销量大”的产品,不管质量,只顾价格竞争,走廉价销售路线...
评分#作者是一个日本消费者,主题是吐槽索尼的今生前世,可以当杂志看看,了解一下索尼股价和新产品发布之间的关系。坦白说,SONY现在的工业设计越来越烂了,又大又蠢,走了欧系路线,莫非是一把手是欧美人士的缘故?
评分死掉的是产品精神,死于对技术的盲目追求。死于一种无知的惟绩效导向,死于对用户的忽略。虽未真死,但已经逐渐从人们视野中淡出,希望中国的制造业,多多以此为鉴。
评分有一家企业叫索尼,最早是技术领先型的,有两款产品屌炸天walkman和特丽珑彩电,后来,为了削减成本,它还活着,但精神上已经死了……
评分个人认为标题改为「技术之死」更恰当。前半衰亡史叙述扣人心弦,而后半则不够客观,主观色彩太强
评分一个大法老教徒的满腹牢骚吧,基本上都是后见之明。两颗星都给信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