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败局2》解读九大著名企业盛极而衰的失败原因:“中国第一饮料品牌”是如何陨落的?家电业最具现代气质的公司,是怎样被肢解和蹂躏的?中国民营企业的航母,为何会彻底沉没?股市庄家如何布下资本迷局?最具想象力的汽车革命为什么会一夜流产?房地产最大的黑马失陷何处?最低调的钢铁公司如何迎来最致命的打击?中药业的领头兵因何溃不成军?资本狂人究竟是在点燃全民的热情,还是在玩火自焚?
在《大败局2》中,我们更多地看到了一种“工程师+赌徒”的商业人格模式。他们往往有较好的专业素养,在某些领域有超人的直觉和运营天赋,同时更有着不可遏制的豪情赌性,敢于在机遇降临的那一刻,倾命一搏。这是企业家职业中最惊心动魄的一跳,成者上天堂,败者落地狱,其微妙控制完全取决于天时、地利与人和等因素。
吴晓波,著名财经作家,“蓝狮子”财经图书出版人,上海交通大学、暨南大学EMBA课程教授,常年从事公司研究。2009年被《南方人物周刊》评为年度“中国青年领袖”。
主要出版著作有
《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1978-2008》(上下卷)
《跌荡一百年:中国企业1870-1977》(上下卷)
《浩荡两千年:中国企业公元前7世纪—1869年》
《吴敬琏传:一个中国经济学家的肖像》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等
其中《激荡三十年》被评为“2008年《新周刊》新锐榜之年度图书”,《跌荡一百年》被中国图书评论学会评为“2009年度十大图书”。《浩荡两千年》被评为“2012年读书盛典年度影响力图书”。
1,企业产权明晰很重要. 2,民不与官斗,不与国企抢蛋糕,不要在国资市场投机,不要高估政府官员的智商,不要低估政府官员的胆量. 3,企业保持良好财务,储备金稳定有助渡过市场波动期. 4,实业兴邦. 5,控制企业发展速度,控制欲望,稳中求胜. 6,坚持走专业化路线,不要被各种"机会"引诱. 7...
评分看完了大败局一和二,最大的感受是很多公司的失败都是国内相关法律制度的欠缺所导致的,产权制度的欠缺、金融制度的不完善等等。 具体感受如下: 1. 和政府搞好关系,但不谈政治。 2. 即使与政府合作,也要弄清产权制度。 3. 创业初期可以搏,创业后期都是靠稳扎稳打才把公司越...
评分拿到书的第一眼有点不顺,很奇怪为什么封面的“大败局”是用烫金字的,情理上似乎用黑字更来得切题些吧,读完书后有点明白了,盖败走的同样也是真金白银也,一点也不含糊。 不知道大家考虑过没有,这九个故事里的财富之“败”是败给了谁,换言之,谁成为了相对应...
评分这本书,不厚,两百五十页左右的书稿,暗红透黑的封面,差不多一点五倍的行间距,间或配一张勉强还看的清大概摸样的黑白照片,一些有的我觉得大名鼎鼎,有的我觉得比较陌生的名字一字排开,整齐的犹如早上七点刚刚码好的豆腐:建力宝、科龙、华晨、顺弛……这些企业,我当然一...
评分看完了大败局一和二,最大的感受是很多公司的失败都是国内相关法律制度的欠缺所导致的,产权制度的欠缺、金融制度的不完善等等。 具体感受如下: 1. 和政府搞好关系,但不谈政治。 2. 即使与政府合作,也要弄清产权制度。 3. 创业初期可以搏,创业后期都是靠稳扎稳打才把公司越...
其实什么也没学到,只是觉得资本很神奇
评分语言平实易懂,非常好。
评分时间线到了千禧年后,不同时代的企业家要承受不同的命运,有各自的福分,也有各自的劫数,而这两者其实又是同一回事。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企业家是莽夫式的,拼的是人胆大,“舍得一身剐”,风风火火走过,最后断送于好大喜功无节制扩张,有点祸起萧墙的味道;而这一册里的案例则更令人唏嘘,这些企业家远比上一代更加聪明、有涵养有头脑,但时代决定企业体制,注定有一批精英要作为体制改革阵痛的陪葬品,他们并不一定是输给了自己,而是输给了一个时代,李经纬和潘宁的故事读来尤其令人唏嘘,他们在我看来几乎是企业家标杆一样的人物,却仍然被卷入洪流之中。我不禁思考,这一代企业家的宿命又是什么?我们以何立足,以何为傲,最后又是怎样一败涂地?我们会被怎样写入一本书里?它是怎样轻描淡写?它能穷尽一个时代的成败吗?
评分e
评分最近都在读吴的书。自从和吴坐过同一部电梯落楼就奉为男神啦~封面说是EMBA商业案例必读,重点挑了几个读了一下,从经济角度讲的确是梳理的别致,但通篇读完难免有在黑政府的嫌疑啦哈哈~这个时代应该没有人这么细致、耐心地来梳理这经济史、企业史了吧~历代经济变革得失也是写的很特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