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突发的强奸杀人案使得一位从无劣迹的男子被定罪入狱。坚信丈夫清白的妻子四处奔走,为其洗刷冤情,却一再受挫。在一个致力于为无辜者洗冤的公益组织帮助下,他们终于获得了一份关键的DNA样本,证明真凶另有其人。经过该州检察总长的亲自推动和努力,7年之后,冤案终于得以澄清,而真正的凶手,竟是与蒙冤者同处一狱的牢友……
这不是一部侦探小说,这是美国俄亥俄州前检察总长吉姆•佩特罗经历的真实故事。在这一经历中,他发现,即使身为检察总长,要纠正一起冤案也如此不易。这促使他在任期届满后放弃政途,转而与夫人南希•佩特罗一起投身于通过DNA技术为无辜者辩冤的“洗冤工程”。
职业的经历和独特的视角,促使他系统反思刑事司法体制中的弊端,并最终揭示出导致刑事冤案发生的八大司法迷信:
1.监狱里的每个囚犯都会声称自己无罪。
2.我们的司法体制很少冤枉好人。
3.有罪的人才会认罪。
4.发生冤案是由于合理的人为过失。
5.目击证人是最好的证据。
6.错误的有罪判决会在上诉程序中得到纠正。
7.质疑一个有罪判决将会伤害受害者。
8.如果司法体制存在问题,体制内的职业人士将会改善它们。
吉姆•佩特罗
美国俄亥俄州前检察总长,共和党人。在他长达35年的职业生涯中,有28年是作为公众选举出的公职人员从事法律工作。在任职检察总长期间,他带领俄亥俄州建立了包含重罪犯和轻罪犯在内的基因库,为联邦DNA联合检索系统贡献了210000例DNA基因图谱。这一努力不仅使被尘封的疑难案件得到解决,更使监狱中的无辜之人得以释放。
南希•佩特罗
1972年与吉姆•佩特罗结为夫妻,是丈夫政治生涯的得力助手。
冤案在哪个国家都无法避免,但我们有责任将这种发生的可能降到最低。这本书可以推荐给我们的许多公知看看,他们所推崇的美国司法制度其实也是有许多问题。司法是经验的科学,经验就会有错误。因此,人类社会 至今没有一套可以避免冤案发生的体制。我们通过这本书所要学习的是要...
评分虽然一直以来,我都不认为现行的法律体系是有多么的完美,可以完全避免冤案的发生。但是看完了这本书之后,就像前面有人评述的那样:这是一本美国版的洗冤录。 作为一名学法律的学生,或许是因为还没有机会可以接触到实践中的做法,单从课本上学到的理论,我知道...
评分作为曾经的检察总长,变身为洗冤工程的律师,作者陡然的职业转变背后是其对习以为常司法观念的反思。疑罪从无、全面开示证据等刑法、刑诉法的基本原则在号称民主典范的美国也没有得到普遍的贯彻,不禁让法律工作者感到深深的迷惘。 一次错误的判决,可以轻而易举地...
评分作为曾经的检察总长,变身为洗冤工程的律师,作者陡然的职业转变背后是其对习以为常司法观念的反思。疑罪从无、全面开示证据等刑法、刑诉法的基本原则在号称民主典范的美国也没有得到普遍的贯彻,不禁让法律工作者感到深深的迷惘。 一次错误的判决,可以轻而易举地...
评分文/何远(律师) 初看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是在2003年,看完这部名片,我下意识地就想到了杜培武案。同样是因为妻子及其情人突然被杀,安迪与杜培武就此走上了相同的命运,在被指控为杀人凶手后,蒙冤入狱。但他们二人也都可以算是幸运者:凭借自己的智慧,安迪通过精心设计得...
一个非常好的题材,只是作者的写作功力有限,加之一堆研究生各自翻译章节,脚注水平低,合在一起浪费了这个题材。
评分看的不是很仔细,出发点很好,但我觉得冤案基本是无法避免的,这个概率无法化为零,或者说代价太大。对于死刑是否废除,确实很值得讨论。
评分翻译有点恼火
评分除了一堆DNA以外,几乎毫无内容和新意
评分标题好好的False Justice,翻译成了《冤案何以发生》这么说教腔的名字,而且这本书还是单位发的。。。这本算真人真事的纪实文学吗?分析不深入,基本围绕DNA在当代司法领域的巨大作用展开。但是,实际上,在中国,DNA分析的运用并不广泛。此外,对于冤案如何会产生的问题,中美似乎还是有差别的。在我们这里,首先不如取消“考核指标”这个妖孽的东西吧,而且不应当将法院的无罪判决列为通报项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