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也许充斥着越来越多的暴力,但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马蒂亚·森在这部包罗万象的哲学著作中认为,驱使着这些暴行的,不仅仅是那些不可解脱的仇恨,还有人们的思想混乱。
在11岁那年,阿马蒂亚·森生平第一次亲历了杀戮。20世纪40年代在印度突然爆发的印度教徒一穆斯林骚乱的双方都受到了别人的有意挑唆。这场骚乱中的绝大多数受害者——包括印度教徒与穆斯林——都是同属一个阶级的劳动人民。而应当对这场血腥屠杀负责的,只有宗教身份这种单一划分的观念。
在这本《身份与暴力——命运的幻象》中,森指出,与过去一样,一直延续到今天的冲突与暴力都受这种单一身份的幻象影响。显然,越来越多的人们根据宗教立场(或者“文化”或“文明”)来划分世界,而忽略人们看待自身的其他方式——诸如阶级、性别、职业、语言、文学、科学、音乐、道德或政治立场,并且否定了合理选择的现实可能性。一旦根据这种观点来界定不同人之间的良好关系,人类就被严重地压缩并置于“小盒”之中。
在《身份与暴力——命运的幻象》中,森颠覆了那种惯用的概念,诸如“整个中东”或“西方思想”。通过对文化多元主义、恐怖主义和全球化的精辟分析,他得出了结论,我们应当更为清晰地理解人类自由,并成为全球公民社会中富有建设性的公共表达者。森证明,尽管最近世界陷入了战争循环,但只要我们坚持这一理念,这个世界也同样能够稳定地迈向和平。
阿马蒂亚·森(Amartya Sen),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1933年生于印度,现在仍然保留印度国籍。他1953年在印度完成大学学业后赴剑桥大学就读,1959年取得博士学位。森曾执教于伦敦经济学院、牛津大学、哈佛大学等著名学府,现任剑桥大学三一学院院长。森的突出贡献表现在五个领域内,分别是:社会选择理论、个人自由与帕累托最优的关系、福利与贫困指数衡量、饥荒问题与权利分配不均的关系以及道德哲学问题等。森的学术思想继承了从亚里士多德到亚当·斯密等古典思想家的遗产。他深切关注全世界各地遭受苦难的人们,被誉为“经济学良心的肩负者”、“穷人的经济学家”。森的思想已经产生了重大影响,联合国发布的《人类发展报告》就是按照他的理论框架设计的。197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肯尼斯·阿罗认为,“在社会选择、福利经济学基础理论、更广泛的分配伦理学以及与这些领域相关的测量问题上。森是一位无可怀疑的大师。”
自由优先于身份——评阿玛蒂亚.森《身份与暴力》 文/ 顾彬 关于这本书的重要性,单从这些关键词就可以一目了然:社群主义、文明冲突、恐怖主义、全球化、原教旨主义、文化多元主义、文化决定论等等。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观点或思潮与当今世界持续不断的冲突与暴力密切相关。阿...
评分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玛蒂亚•森的这本小书已经看过三次,每次都令人感慨甚深,钦佩于作者的逻辑力量,他用常识为我们破解了生活中种种幻觉。 在我们生命中,总有命运的羁绊,但命运是实际存在的,还是虚假的?年龄越大的人,越倾向于命运的实有,比如曾国藩说过,不信命...
评分 评分 评分仅仅泛读此书,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本书其实从某种角度可以理解为对贴标签这种行为的反对。 我们试着用维老爷子语义分析的角度入手,可以认为作者指出,身份这一词语包括着不同的外延范围。不能仅仅单一的被划分成“西方人”“东方人”,“好人”“坏人”等等。 因为...
细看了第一章,翻看了二三章,思想家真能扯,或者说是思辨性很强,但实用性不强
评分20140402,20140508
评分三星半,其实就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但是疯狂展开凑成一本书
评分这是一本庖丁解牛般的书,所谓的“文明冲突论”在森的面前简直是不名一文。也正是这本书,将促成人们对身份认同的正解,后面的:民族主义、暴力冲突、恐怖主义都将迎刃而解。
评分不要被单一身份的幻象引入歧途倒是没错 但这个逻辑推下去 不也忽略了很多矛盾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