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的痛苦:堂吉诃德与哈姆雷特的东移》的任务仅在于描述:描述两个文学幽灵跨越几个世纪的门槛,从西方走到东方的故事;描述东、西方各国作家怎样出于对人类(首先是知识分子)某些重大精神命题的共同关怀,按照自己民族文化的传统,自己所处时代的要求,以及个人精神气质的特点,一面接受前人思想、艺术成果,一面又丰富与发展前人的思考,有如思想与艺术接力棒的相互传递,共同创造了两个世界文学的不朽典型的故事。
心里的漫游,精神的探寻,独特的视角,很有见地,值得一看。我写的博客文章,“心灵漫游——《丰富的痛苦》读书体会”。附上链接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4d2caf0100gdzd.html
评分稍有文学常识的人,不会不知道堂吉诃德和哈姆雷特。然而在常识里,堂吉诃德只是一个发了狂的骑士小说迷,而哈姆雷特不过是个懦弱的复仇者。然而,随着历史的车轮和文明的脚步自西向东地推进,一个又一个国度陷入前所未有的巨变,Don Quixote和Hamlet穿过悠远的时空走进每一种...
评分心里的漫游,精神的探寻,独特的视角,很有见地,值得一看。我写的博客文章,“心灵漫游——《丰富的痛苦》读书体会”。附上链接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4d2caf0100gdzd.html
评分心里的漫游,精神的探寻,独特的视角,很有见地,值得一看。我写的博客文章,“心灵漫游——《丰富的痛苦》读书体会”。附上链接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4d2caf0100gdzd.html
评分18年前钱理群先生写了一本书,在今天看起来也很有些意味,比那些不明不白抄书又抄不懂抄得极不高明的混沌蛋强多了。 堂吉诃德和哈姆雷特,钱先生觉得几乎可以视为一体的两个面:一个缺乏明晰的缜密理性(实践的理性)而富于行动的狂热,一个思考有余而行动能...
老钱毕竟不是做比较文学出身的,他写这本书的出发点明显落在了中国知识分子精神史上。作为一个激情洋溢的接地气学者,老钱的优点和缺点都展示得非常明显。以激情为本,论述上就不免发飘,所建构的联系也未必都那么严谨,但他的切入点非常好,也完美契合了自家的学术旨趣。假以时日,应当要有后来人接着老钱往下说。
评分我对比较文学的偏见愈来愈深,把相似等同于一致,把相似与影响联系在一起总是有些牵强。但是本书有几个观点还是很好的。
评分好看,堂吉诃德式的天真骑士,哈姆雷特式的悲情王子,合起来真是人间戏子。如穆旦的诗说:给我们丰富,和丰富的痛苦。梳理了哈姆雷特与堂吉诃德,到法国,到德国,到俄罗斯的过程,最终到鲁迅那里哈姆雷特式的怀疑主义与堂吉诃德式的天真的讽刺,终于将“黄金世界“撕开一个口子,怯懦的造物主,悲哀的看客,戏子般的人生,正因绝望之为希望正与虚伪相同,因此才更加清醒勇敢走下去。人生近了看是悲剧,远了看是喜剧,不远不近的中间,有一个莎士比亚。
评分绝大部分人只能分成两类,罗亭式的人和不知道罗亭是谁的人……其他人在3σ之外,反正你就是碰不到呀碰不到……
评分好看,堂吉诃德式的天真骑士,哈姆雷特式的悲情王子,合起来真是人间戏子。如穆旦的诗说:给我们丰富,和丰富的痛苦。梳理了哈姆雷特与堂吉诃德,到法国,到德国,到俄罗斯的过程,最终到鲁迅那里哈姆雷特式的怀疑主义与堂吉诃德式的天真的讽刺,终于将“黄金世界“撕开一个口子,怯懦的造物主,悲哀的看客,戏子般的人生,正因绝望之为希望正与虚伪相同,因此才更加清醒勇敢走下去。人生近了看是悲剧,远了看是喜剧,不远不近的中间,有一个莎士比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