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的痛苦:堂吉诃德与哈姆雷特的东移》的任务仅在于描述:描述两个文学幽灵跨越几个世纪的门槛,从西方走到东方的故事;描述东、西方各国作家怎样出于对人类(首先是知识分子)某些重大精神命题的共同关怀,按照自己民族文化的传统,自己所处时代的要求,以及个人精神气质的特点,一面接受前人思想、艺术成果,一面又丰富与发展前人的思考,有如思想与艺术接力棒的相互传递,共同创造了两个世界文学的不朽典型的故事。
读了觉得自己都很“唐吉诃德”和“汉姆雷特”,至于哪个多一点,还不清楚,这么理论化的一本书我读完了,其实就是想对自己认识的更清楚些
评分18年前钱理群先生写了一本书,在今天看起来也很有些意味,比那些不明不白抄书又抄不懂抄得极不高明的混沌蛋强多了。 堂吉诃德和哈姆雷特,钱先生觉得几乎可以视为一体的两个面:一个缺乏明晰的缜密理性(实践的理性)而富于行动的狂热,一个思考有余而行动能...
评分稍有文学常识的人,不会不知道堂吉诃德和哈姆雷特。然而在常识里,堂吉诃德只是一个发了狂的骑士小说迷,而哈姆雷特不过是个懦弱的复仇者。然而,随着历史的车轮和文明的脚步自西向东地推进,一个又一个国度陷入前所未有的巨变,Don Quixote和Hamlet穿过悠远的时空走进每一种...
评分读了觉得自己都很“唐吉诃德”和“汉姆雷特”,至于哪个多一点,还不清楚,这么理论化的一本书我读完了,其实就是想对自己认识的更清楚些
评分稍有文学常识的人,不会不知道堂吉诃德和哈姆雷特。然而在常识里,堂吉诃德只是一个发了狂的骑士小说迷,而哈姆雷特不过是个懦弱的复仇者。然而,随着历史的车轮和文明的脚步自西向东地推进,一个又一个国度陷入前所未有的巨变,Don Quixote和Hamlet穿过悠远的时空走进每一种...
我对比较文学的偏见愈来愈深,把相似等同于一致,把相似与影响联系在一起总是有些牵强。但是本书有几个观点还是很好的。
评分文学的旅行,其实并未对两对堂吉诃德和哈姆雷特两个形象提出更新的解读。比起后半还是更喜欢前半,特别是到了屠格涅夫论堂吉诃德和哈姆雷特的那一段,那种理想主义者却不得不以怀疑的眼光看向现实与未来的多余的痛苦,二重身的罗亭。不过前半也有些缺憾,要是能提下20世纪英语世界对哈姆雷特形象的再次重认就好了。后半则更类似在一个由二元形象确定的已知坐标系间的归位,而非我所期待的借梳理对这两个形象的中国式理解打开近代文人心路的做法。有些可惜。
评分我对比较文学的偏见愈来愈深,把相似等同于一致,把相似与影响联系在一起总是有些牵强。但是本书有几个观点还是很好的。
评分学院派虎头蛇尾确实是诟病,但是视野切入好棒,老学者分析亦是。
评分学院派虎头蛇尾确实是诟病,但是视野切入好棒,老学者分析亦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