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导言:文学是什么》到《结论:政治批评》酣畅淋漓的读一遍,我们不难发现,罗兰•巴特不过是把作者“杀死”,而伊格尔顿则是决意要将文学“置之死地而后生”了。 在《导言》中,伊格尔顿就先将“文学性”的定义——如“虚构性”,或者是形式主义者认为的“由于话语之间的...
评分在《结论:政治批评》中伊格尔顿写道:“We know that the lion is stronger than the lion-tamer, and so does the lion-tamer. The problem is that the lion does not know it. It is not out of the question that the death of literature may help the lion to awaken.”...
评分十九世纪的西方文学是以作品的创作为中心,但到了二十世纪。则转为了以作品本身和作品的接受为中心。 在现代作家那里,对常识,真理,理性的怀疑通过荒诞的形式表现出来 西方的文学评论经过了 形式主义,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的阶段。 形式主义起源于俄国,最经典的理论是陌生...
评分在伊格尔顿的文学观念中,意识形态是无所不在的,然而,什么都是“意识形态”,那“意识形态”还有什么意义?其实伊格尔顿意图不在说明它具体是什么,而是提供了一种思维的方式。他在最后一章中就指出了,文学理论就其自身而言,与其说是一种知识探索的对象,不如说是观察我们...
评分幽默、无力,丧失第一次读的魅惑。
评分受不了了!!!写个论文要看几本书啊!!
评分读了不下三遍的书,包括英文版.
评分西方文论课书目。 不知道评分为什么这么高,本来想打三星,但鉴于历史中的效力转化,勉强四星。 如果一年前读也许我会五星推荐。 通俗 基础 整体性。 有历史痕迹,作者主观意识还是强烈的,这很不错,好的文学批评就应该如此,简单罗列流派那是翻译的工作。 英国人写,以英美批评/文本为主体,对欧陆批评谨慎涉猎,20世纪的哲学/批评基本没有包含进去,有也很少,举的例子很古典。 总之,门槛不高,术语不多,便于理解,适合入门,但对于文学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说,可能会吃不饱。 权作批评文献考证,感受那个时代氛围下的批评思路,还是非常有意义的。
评分伊格尔顿吐槽新批评最得我心。自十八世纪以来,文学推动着全世界的激进思潮。七十年代之后,整个世界都在向右转。在没有前进方向的社会里,文学就失去了一半用处。文学要守住另一半,就需要找到新的方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