喚醒中國

喚醒中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作者:費約翰
出品人:
頁數:588
译者:李恭忠
出版時間:2004-10
價格:29.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108021113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曆史
  • 海外中國研究
  • 中國近代史
  • 民國
  • 費約翰
  • 政治
  • 近代史
  • 列文森中國研究書籍奬
  • 覺醒
  • 中國
  • 曆史
  • 文化
  • 精神
  • 成長
  • 反思
  • 命運
  • 獨立
  • 復興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喚醒中國:國民革命中的政治、文化與階級》這部富有創見的著作首次將中國之覺醒再現於人們眼前,並把該問題置於近代中國之崛起這一大背景中加以論述。《喚醒中國:國民革命中的政治、文化與階級》分析瞭中國的覺醒與中國人民的覺醒之間的聯係,前者是一種曆史錶述,後者乃是建立瞭一個獨立的主權國傢的政治技巧。作者試圖告訴讀者,當我們說中國在20世紀像“睡獅醒來”時,我們究竟在錶達什麼意思。

著者簡介

費約翰,澳大利亞拉特羅布大學副校長,亞洲研究係教授,任澳大利亞外交部顧問,澳中委員會主席。本書1996年初版,1998年再版,在歐美政界,讀書界均有較大的影響。

圖書目錄

中文版序

題記
導言 喚醒這頭巨獸
第一章 喚醒與被喚醒
喚醒與政治
喚醒與訓政
喚醒與啓濛
喚醒與曆史
喚醒與夢寐故事
拿破侖與龍的覺醒
第二章 一個世界,一個中國:從倫理覺醒到民族解放
倫理的功能
共同體、理性和“意識”
理性的民族
作為公民和愛國者的自我
第三章 一個中國,一個民族:關於人種論的不平等條件
被囚禁的中國
中國人怎麼瞭?
民族主義者的探索和發現
……
第四章 一個民族,一個國傢:“封建主義”與社會革命
第五章 一個國傢,一個政黨:自由主義政治與黨治國傢
第六章 一個政黨,一種聲音:國民黨宣傳部
第七章 喚醒的機構:政府,政黨和軍隊中的宣傳部門
結論 代錶階級和民族
參考文獻
索引
譯後記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唤醒中国》标题很大,其实看全名《唤醒中国——国民革命中的政治、文化与阶级》,可以看出其主要阐述的是国民革命那一段时期的历史,而又偏重于政治文化史,侧重于20世纪国民革命中中国觉醒这一理想的发生、发展、演化以及后续。 中国觉醒乃是一个为现当代中国人所津津乐道的...  

評分

《读书》 2001年08期 费约翰的《唤醒中国》出版于1996年,曾获得1998年美国亚洲研究协会奖励中国研究佳作的列文森奖。这本专著可谓是有意识地用新文化史方法来研究民国政治史的第一个代表性成果。他的研究围绕着晚清民国政治宣传中反复出现的“觉醒/唤醒(awakening)”意象展开...  

評分

《读书》 2001年08期 费约翰的《唤醒中国》出版于1996年,曾获得1998年美国亚洲研究协会奖励中国研究佳作的列文森奖。这本专著可谓是有意识地用新文化史方法来研究民国政治史的第一个代表性成果。他的研究围绕着晚清民国政治宣传中反复出现的“觉醒/唤醒(awakening)”意象展开...  

評分

按:这本书很好,但看书评发觉很多读者可能并没跟上作者思路,老实说这本书我读三遍以上了,才刚刚品出味道来。等我慢慢把笔记上传吧。我同时看的英文原文和中文译本,中译本已经相当不错了,但有些地方我觉得还是译得不太到位,所以以下引文里的译文是我加工过的,跟中译本不...  

評分

《读书》 2001年08期 费约翰的《唤醒中国》出版于1996年,曾获得1998年美国亚洲研究协会奖励中国研究佳作的列文森奖。这本专著可谓是有意识地用新文化史方法来研究民国政治史的第一个代表性成果。他的研究围绕着晚清民国政治宣传中反复出现的“觉醒/唤醒(awakening)”意象展开...  

用戶評價

评分

是好的、野心勃勃的研究,奈何翻譯太差。人名問題不說瞭,長句經常漏賓語。作者受安德森和白魯恂影響,前半部分看上去是要做想像的共同體在中國,行文優美,很有巧思,但是:思想史部分寫得太過纏繞又有故意裁切的嫌疑;把文學作品引入分析,時間綫跳躍,又暴露瞭對文學史脈絡把握的淺嘗輒止。在作者對黨國宣傳部展開分析之前的文本中,無時無刻不顯現齣一種富有同情的輕慢,盡管也許並不是有意為之。還是周锡瑞一語中的啊:相反地,近來某些成果使我擔憂的是文化研究反映齣舒德遜 (Michael Schudson)已經在社會學中警告過的同樣的問題。用舒德遜的話說:“從文化社會學轉嚮文化研究常常包含著一個從強調現實由社會構成的觀點到一個強調現實由文化或符號構成的觀點(似乎這是一個發生在社會之外的過程)的下滑過程”。海外漢學通病。

评分

P46,“應該把中央政府看做是新的中國,而中國KMT就是ZF。這就是藝術傢們的任務:把中國描繪成仿佛是在KMT訓示下覺醒過來的樣子。”本書受《想象的共同體》的影響很大,第三章對鴉片戰爭前的考察很深刻。還需重讀,最後悔年輕趁記憶好時沒多看幾本書……稍帶商榷的是在關注主要人物思想傾嚮時,也應該考察其思想在多大程度上被繼承及轉化為實際行動的情況吧?對於報紙的考察也是側重於思想傾嚮,其實一份發行量幾百份的小報刊究竟能影響多少人還待考察。本書的文學色彩較濃,不過終於發現英美式注釋的優點瞭……

评分

這本書實際可以分為“民族意識的喚醒”以及“黨治國傢的興起”兩個部分來看待:作者先是對於近代中國民族主義思潮的發源以及國族意識構建進行考證,揭示齣瞭其中所隱含的“教育專政”傾嚮以及強調個人自由讓步於國族自由,地方認同讓步於統一國傢的傾嚮,並且緊隨列強對中國的認識去思考國民性的改造。民族主義意識的興起以及嘗試重建國傢的嘗試促成孫中山轉而建立中央集權並且選擇黨治國傢的方案——正如亨廷頓所言,一黨製國傢的起源是由於社會的分裂,在此條件下國民黨拋棄瞭自由主義路綫構建統一的意識形態同時列寜主義的階級分析法也開始嵌入到中國的民族主義思潮裏,ccp所代錶的新的革命民族主義意識形態最終也同kmt那種傳統的民族主義意識形態産生一定衝突。在國民革命中,列寜主義的影響也促成民眾在kmt的訓導下同時喚醒民族與階級意識

评分

是好的、野心勃勃的研究,奈何翻譯太差。人名問題不說瞭,長句經常漏賓語。作者受安德森和白魯恂影響,前半部分看上去是要做想像的共同體在中國,行文優美,很有巧思,但是:思想史部分寫得太過纏繞又有故意裁切的嫌疑;把文學作品引入分析,時間綫跳躍,又暴露瞭對文學史脈絡把握的淺嘗輒止。在作者對黨國宣傳部展開分析之前的文本中,無時無刻不顯現齣一種富有同情的輕慢,盡管也許並不是有意為之。還是周锡瑞一語中的啊:相反地,近來某些成果使我擔憂的是文化研究反映齣舒德遜 (Michael Schudson)已經在社會學中警告過的同樣的問題。用舒德遜的話說:“從文化社會學轉嚮文化研究常常包含著一個從強調現實由社會構成的觀點到一個強調現實由文化或符號構成的觀點(似乎這是一個發生在社會之外的過程)的下滑過程”。海外漢學通病。

评分

又一本跳躍性相當大的著作,怎麼纔能掌握這種論述技巧呢?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