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社会学 马克斯·韦伯 宗教 儒教与道教 哲学 韦伯 宗教社会学 文化
发表于2025-04-11
儒教与道教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本书是“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之一,作者马克斯.韦伯是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哲学家,也是当代西方有影响的社会科学家之一。在本书中,韦伯所研究的课题是:中国为什么没有出现西方那样的资本主义?韦伯以较大的篇幅分析研究了中国的社会结构,又重点研究了建立在这种社会结构基础之上的中国正统文化--儒教伦理,同时还顺便考察了被视为异端的道教。韦伯将儒教与西方的清教作了较为透彻的分析比较,最后得出了一个结论:儒家伦理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西方的职业有一个说法是calling,上帝的召唤,工作是为了遵循超验上帝的指示,来试图获取上帝的恩宠,进而赎罪,来追求死后的天堂,因此calling的热情是由内及外的。而中国也有句古话叫做天命难违,而儒教徒的热情由外及内的,试图维护的是自身的秩序,来适应世俗的秩序,也就是礼。这种冷静的消极,或许是文化心理上中国没有出现资本主义扩张热情的一个心理结构的原因
评分西方人先入为主的目光之真实写照。建议西方学者讨论中国时先反思一下自身的文化有没有问题。 去他妈的资本主义。
评分韦伯是第一个让我感到矛盾的严肃作者,对一个有如此盛名的人表示怀疑是一件很需要勇气的事,但是读一本书,首先要看到哪里好,读这本书学得了很多东西,最为让我郁闷的事,有些道理就是从明摆在我眼前的事情里推导出来的,而且非常正确,非常精彩,所以,我看不出的原因只有一个,我还不会思考
评分多读几遍总是好的
评分商务03年版本收入了导论以及最后的过度研究,最后的宗教拒世的阶段与方向理论基本没有看懂。全书以资本主义是普遍性的社会模式为预设,旨在论证在中国没有出现西方的主要原因正在于儒教的主导地位(在末尾论证的异端道教的非理性的特点和传统性的特征),它是与清教决然对立的一种世界观,虽然都含有理性的成分,但是儒教的理性主义意味着理性的适应世界,也就是看重一种秩序理性,而清教的理性主义则意味着理性的把握和改造世界,因此,虽然中国有一系列看似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例如国内贸易以及官绅资本的投入,但是中国的社会也就只能停留于此,没有市民资本主义以及理性的货币制度,都是资本主义没能在中国出现。最后,作者在前几部分社会学基础中着重论述的宗法制社会结构也应着重注意,宗族组织虽然具有一定的自治性质,但这与现代民主无关
韦伯的这本书系统庞杂。如果不去细细的梳理,于我而言印象最深的有三点。 一是杨庆堃在导论里面总结的。 韦伯选择用卡尔文主义作为新教教义的范例。 卡尔文写到,上帝是如此令人敬畏地高高在上,他乃是超乎所有人类所能祈求与理解的。在此上帝面前,人类孤零零地站着。 这种人...
评分近代以来,当我们的仁人志士还在救国救民的泥潭里苦苦徘徊摸索时,在大陆彼岸遥远的西方,一位学者却以其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精神和非凡的思辨力,在不懂中文的情况下,对一个陌生的国度——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进行了洞若观火的剖析,其论述之透彻、观点之精...
评分韦伯的这本书系统庞杂。如果不去细细的梳理,于我而言印象最深的有三点。 一是杨庆堃在导论里面总结的。 韦伯选择用卡尔文主义作为新教教义的范例。 卡尔文写到,上帝是如此令人敬畏地高高在上,他乃是超乎所有人类所能祈求与理解的。在此上帝面前,人类孤零零地站着。 这种人...
评分韦伯是睿智深刻的。可惜这个版本翻译不太好,本应在流畅自然的语言中大放异彩的真知灼见,被生硬、枯燥、逻辑性差的翻译消减了光芒。有些词语恐怕翻译得不够准确(贯穿全书始终的“帝国”翻译成“国家”可能更合适,“氏族”翻译成“家族”可能更合适),很多语句逻辑很不符合...
评分信任与冷漠——对韦伯的中国观察 如果把中国社会数千年来的积淀比作一个茂密的森林,那么韦伯在做中国研究时的形象就像一个拿着放大镜寻找新植物的植物分类学家。这个森林里的一切皆是全新的,每每看到与西方相似的植物便会引起他比较的欲望和联想。可惜的是,他仿佛是第一个...
儒教与道教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