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學,ISBN:9787100011648,作者:(古希臘)亞裏士多德著;張竹明譯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的百科全书式学者。他的作品是公元前60年的Andronicus of Rhodes编排的(http://faculty.washington.edu/smcohen/ariworks.htm)。这就类似于论语是战国时期编排的一样——虽然是后人编排,但是编排还是源自古代的思想,编排的次序正体现了古代的思想。 ...
評分读反了,应该是先读这本physics再读meta-physics的。 比起“第一哲学”的支离破碎来,这部“第二哲学”体大思精,步步为营,看得人心旷神怡。 第一章认为万物的本原可以分为质料、形式和缺失,终结了巴门尼德似是而非的“存在”思辨。 第二章讨论“四因”,解决了柏拉图理念论...
評分这本书很有味道,同时也很有难度,很有挑战性,一字一句读,做笔记。有兴趣一起读的,给我豆油。 英文参考 http://ebooks.adelaide.edu.au/a/aristotle/physics/ 惊讶地发现这本书的活跃读者来自艺术圈,确实搞物理的现在不用读这本书。
評分据说Aristotle在教习亚历山大大帝的时候,亚历山大大帝曾经建议Aristotle将他授课的内容记录成书,让更多的人得以享用智慧。Aristotle说,我写下来也没人能看得懂。读Physics想起这个段子,真是觉得再贴切不过。 Joe Sachs的版本,最开始上课,同学手里什么版本都有,从第二节...
評分读反了,应该是先读这本physics再读meta-physics的。 比起“第一哲学”的支离破碎来,这部“第二哲学”体大思精,步步为营,看得人心旷神怡。 第一章认为万物的本原可以分为质料、形式和缺失,终结了巴门尼德似是而非的“存在”思辨。 第二章讨论“四因”,解决了柏拉图理念论...
當初是為什麼想到看這個的? 因為我認為當代的物理學是對於古哲學的復歸,決定論和機械論的終結,而需要更多探討時空本性問題。同時當時是所有思想的源頭,因此當時人所具有的思維定勢較小,判斷更加傾嚮於直覺。 然而,讀瞭幾章就沒有耐性瞭,這不是物理,而是純粹的哲學探討,沒有運用任何數學,基本依靠思維。以當時的數學工具,這種嘗試幾乎是徒勞的。數學是探索世界唯一可能的正確的語言,而你的古希臘語,是不夠格的。 書中齣現大量的語言學上的辯異、大量的分類、對事物的定性和判斷,從第三章開始論述運動時間與空間,通過冗長的邏輯堆砌得齣幼稚的結論,這都是由於當時的工具太少。 不是亞裏士多德太差,他是個史前的天纔,然而,在那個時代,他沒有可以站在肩上的巨人。
评分《物理學》是亞裏士多德現存的34部學園內部哲學講座材料之一,至於學園外部講的百傢講壇、工人夜校的材料則隻有1部《雅典政製》留存下來。內部材料總是艱深而小眾的,當年的阿卡德米學園也不過隻有亞裏士多德一人聽完柏拉圖關於《斐德若篇》的整部誦讀而已(並模仿而寫瞭少作《修辭學》)。Φυσικῆς ἀκροάσεως的意思是“關於自然的講座”,而《形而上學》(τα μετα τα φυσιχα)的意思則是“物理學以後諸篇”或者說“關於自然之後的講座”瞭。亞裏士多德成功地在誤解自然哲人和柏拉圖《蒂邁歐篇》的基礎上開始鋪展自己關於四因、質/量、時/空、自然/技藝、運動/推動、形式/質料、潛能/實現、實體、偶性/必然等概念或者範疇的生化萬物之理,在此意義上來講,“物理學”和“形而上學”的翻譯都是極為傳神的。
评分通覽一遍,以後再找好本子細讀
评分Parmenidean Paradox......2008年最後一次通宵
评分讀這本書之前必須讀亞裏士多德的工具論,要不一點點也讀不明白。。 在這本書看到瞭康德的發展。。。 沒有亞,哪裏有康德啊!!!!!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