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近几年张承志不断问学的阶段性成果,作者竭力突破已有的书本学问,挑战个人情感体验与文字表述的极限,在学术研究与文学创作的道路上,走出一条毫无做作、不追逐潮流、贴近人类进步的脉搏、探索艰难时刻的人类良知的道路。所收文章涉及蒙古史、游牧文化、伊斯兰文明、中亚研究以及建筑、考古、植物、方法论与思想史等领域,每一篇文章都针对一个学科问题。尽管写作笔法是诗化和散文化的,但却是基于严格的实证态度,结合实地考察、田野调查、各相关语种的历史文献查阅,进行严密的推理和论证。用作者自己的话说,就是“摸索着用文学的形式,去完成学者的题目”。
读《元朝秘史》时,作者感到,“一道战争即是生产、强夺残杀即是壮举的道德思想的光,贯穿于对历史事件的平静叙述之中”。在《一册山河》中,作者以学者兼勘探者的眼光来讲述关于地图的故事,地图在他看来,“实现旅行依靠的是人的热情和能力。一点不错,是在人生中实现有意味的长旅的痴迷热烈,以及在人间世界交往结识判断决定的种种能力。缺少了这一切,拥有再好的地图也不过是一张废纸;但是,在这种热情和能力的支撑下,地图确实会提供巨大的灵感”。于是,作者带着地图给他的灵感,发现了阿勒泰崇山峻岭中那条石头铺就的古道。
张承志,作家,学者。
1948年秋生于北京。1968年起在内蒙古乌珠穆沁草原插队放牧四年。197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曾就职于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日本爱知大学法学部。
1995年获首届爱文文学奖。迄今出版著作(单行本)八十余部。
《常识的求知》里的“一些干巴老头子” 张承志先生写过一本《金牧场》(作家出版社,1987),是他唯一的长篇小说,但远不如《北方的河》那样出名。《金牧场》包含了好几个故事,其中之一是讲述主人公在日本东京“中央亚洲研究中心”访学期间,与中亚古文字学者平田英男...
评分《常识的求知》里的“一些干巴老头子” 张承志先生写过一本《金牧场》(作家出版社,1987),是他唯一的长篇小说,但远不如《北方的河》那样出名。《金牧场》包含了好几个故事,其中之一是讲述主人公在日本东京“中央亚洲研究中心”访学期间,与中亚古文字学者平田英男...
评分《常识的求知》里的“一些干巴老头子” 张承志先生写过一本《金牧场》(作家出版社,1987),是他唯一的长篇小说,但远不如《北方的河》那样出名。《金牧场》包含了好几个故事,其中之一是讲述主人公在日本东京“中央亚洲研究中心”访学期间,与中亚古文字学者平田英男...
评分《常识的求知》里的“一些干巴老头子” 张承志先生写过一本《金牧场》(作家出版社,1987),是他唯一的长篇小说,但远不如《北方的河》那样出名。《金牧场》包含了好几个故事,其中之一是讲述主人公在日本东京“中央亚洲研究中心”访学期间,与中亚古文字学者平田英男...
评分张承志所言常识的求知,于我们许多人而言,是一种熟悉与陌生的交织。普世的价值观念与完整的知识体系,谁都自以为了解,可真探究内里,却会发现离题颇远,原来的认识掺杂太多的误解。如著名的《鲁拜集》,五四时期的文人学者极喜将其翻译成汉语,但成果如何呢?同一首“创造...
“摸索着用文学的形式,去完成学者的题目”。2013.9.26./ 能够吗?文学与学术似各有所能。2016.12.16.
评分断续看完,许多篇章以前也读过。张超过同时代很多学者,提出许多有意思的想法,比如1985年的就写的心史一篇,还有波斯文化的意义等,写祁连山都积石山、泉州、梅关等篇,都是好文,遗憾的是很多想法浅尝辄止,没有展开。
评分真是又红又绿的典范,狭隘的三观和不加节制的长句使用,读起来实在太让人生气了。书名又是常识又是学术的,然而事实上写一些非常主观的内容,并且带着毛时代的腐气和穆斯林的隐秘的偏激。曾经写河所体现出的文字驾驭能力,也在装腔作势中消失殆尽。
评分居然看出快感来
评分具体的地理学考证则完全读不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