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派理论

先锋派理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商务印书馆
作者:(德)比格尔
出品人:
页数:222
译者:高建平
出版时间:2002-7
价格:13.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0033824
丛书系列:现代性研究译丛
图书标签:
  • 艺术理论
  • 先锋派
  • 比格尔
  • 文学理论
  • 艺术
  • 哲学
  • 现代性
  • 德国
  • 先锋派
  • 理论
  • 现代主义
  • 艺术哲学
  • 批判理论
  • 文化研究
  • 美学
  • 思想史
  • 创新
  • 先锋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先锋派理论》作者首先阐释了批判科学的概念,说明批判科学要反观科学本身,说明科学知识是在什么社会条件下生产出来的。由此转到对先锋派理论的讨论上来,指出审美范畴不是永恒的,而是社会发展一定阶段的产物,先锋派则是对这些范畴的批判。书中专门讨论了艺术自律问题。自律使艺术离开现实生活,而先锋派艺术则使艺术回到现实。最后,作者讨论了介入或我们通常所说的政治、生活与艺术相互干预问题,以及与此相关的艺术体制问题。本书是西方探讨先锋派理论影响最大的专著之一。 “就其对先锋派所作的准确而带有历史性思考的界定而言,比格尔《先锋派理论》一书的价值是怎么会计也不过分的”。

作者简介

目录信息

英译本序言:现代主义理论还是先锋派理论
作者前言
引言:先锋派理论与文学理论
第一章 对批判的文学科学的初步思考
1.解释学
2.意识形态批判
3.功能分析
第二章 先锋派理论与批判的文学科学
1 审美范畴的历史性
2 作为资产阶级社会中艺术的自我批判的先锋派
3 有关本雅明的艺术理论的讨论
第三章 论资产阶级社会中的艺术自律问题
1 研究问题
2 康德与席勒美学中的艺术自律
3 先锋派对艺术自律的否定
第四章 先锋主义的艺术作品
1 论“作品”范畴
2 新异
3 偶然
4 本雅明的讽喻概念
5 蒙太奇
第五章 先锋派与介入
1 阿多诺与卢卡的争论
2 结束语及对黑格尔的评论
德文第二版后记
注释
书目
译者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在毕业论文的后记中曾写到:“我实在难以想象在现今一种公然‘不自主’的写作将会是什么样子”,原本指望这本书能给我一记耳光,帮我从某种深陷其中却尚不自知的小气候中抽身出来,可结果还是不尽人意。 此书之所以叫“先锋派理论”,是因为比格尔把二十世纪初包括达达主义、...  

评分

Burger以《先锋派理论》出了大名,他的“历史先锋派”概念,以及所带出的“先锋派对 自律艺术体制的批判”重新测绘了“激进美学”的地图。作为一个秉承了法兰克福学派“批判”意旨的理论家,Burger的态度又是悲观的。先锋派挑战自律的艺术体制,希望把艺术与生活实践统一起...

评分

Burger以《先锋派理论》出了大名,他的“历史先锋派”概念,以及所带出的“先锋派对 自律艺术体制的批判”重新测绘了“激进美学”的地图。作为一个秉承了法兰克福学派“批判”意旨的理论家,Burger的态度又是悲观的。先锋派挑战自律的艺术体制,希望把艺术与生活实践统一起...

评分

在毕业论文的后记中曾写到:“我实在难以想象在现今一种公然‘不自主’的写作将会是什么样子”,原本指望这本书能给我一记耳光,帮我从某种深陷其中却尚不自知的小气候中抽身出来,可结果还是不尽人意。 此书之所以叫“先锋派理论”,是因为比格尔把二十世纪初包括达达主义、...  

评分

在毕业论文的后记中曾写到:“我实在难以想象在现今一种公然‘不自主’的写作将会是什么样子”,原本指望这本书能给我一记耳光,帮我从某种深陷其中却尚不自知的小气候中抽身出来,可结果还是不尽人意。 此书之所以叫“先锋派理论”,是因为比格尔把二十世纪初包括达达主义、...  

用户评价

评分

豁然开朗的一个观念:反艺术的意图所发明的手段被用于艺术的目的。

评分

唯美主义是先锋派艺术的逻辑起点。唯美主义是颓废的,先锋派也是颓废的。

评分

依稀看到了再解读前,唐小兵的理论资源的出处。然而这本书,即使在今天看依然各个方面都厉害,艺术被其两重性限制,难以获得真正的革命性,因而无论是阿多诺对自律的强调,还是卢卡契对介入的呼吁,都被裹挟在其中。比格尔的理论,无疑是取源于布莱希特和本雅明一脉,先锋派开始艺术进入自我批评阶段,通过关注艺术在社会中的运作方式,关注决定艺术所具有影响的过程,重新去把“自律”的东西和社会勾连起来。这里头和几个重要的人的论辩还要再仔细想想。

评分

豁然开朗的一个观念:反艺术的意图所发明的手段被用于艺术的目的。

评分

本书让人有诸多思考和寻味之处。列举一例。作者认为杜尚的挑战中包括了对于资产阶级社会中艺术的“个人创造者”原则的挑战,但有社会学家也曾指出,先锋派不注重艺术制作的物料,而只注重艺术家之手,实际上是将“艺术家的个人崇拜”推向了极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