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特·本雅明(1892—1940),出身犹太望族。草年研读哲学;1920年定居柏林,从事文学评论及翻译工作。在博士论文《德国悲剧的起源》被法兰克福大掌拒绝后,他终止了对学院生涯的追求。加入法兰克福研究所,从而组成了后来事誉世界的法兰克福学派。1933年纳粹上台。本雅明离开德国。定居巴黎;1940年,法国沦陷,本雅明南逃,在法西边境自杀。
美国著名评论家苏珊·曩塔格把本雅明说成是一个思想开放、兼收并蓄的旧式“文人”或“量后一位自由知识分子”。
《汉译经典045:波德莱尔•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通过分析19世纪法国著名现代派诗人波德莱尔的诗作,并以法国首都巴黎为范本,深入研究了波德莱尔时代欧洲社会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转折过程,描绘了现代化和城市化过程中欧洲日渐衰败的传统习俗、消失不见的清新自然以及一去不返的前工业社会生活方式和交流方式,并在反衬中叙述了现代都市人的时间经验方式和精神生存状态。
本雅明博士,您的研究题目“巴黎,19世纪的首都”,似过于空洞浮泛,研究主题不够明确,建议修改为“19世纪巴黎的空间与想象:以拱廊为例”,是否更为清楚?另,您的研究计划包括五个部分:“傅立叶与拱廊”、“达盖尔与全景画”、“格兰维尔与世界博览会”、“路易•菲利普...
评分详述本雅明的传奇一生有些困难,就像我们很多时候只看到了克莱门特略显暴力的一面,很多时候只看到了塞斯略显迟缓的一面:殊不知他们当年在圣马梅斯的左翼和右翼掀起了怎样的风暴。波德莱尔和本雅明心心相印,毋庸置疑,这本论文集中同样提到了其他一些和他们交集甚广的诗人,...
评分瓦尔特•本雅明笔下的第二帝国的巴黎总让我联想到李欧梵所描述的摩登的上海。两者都是从市民消费谈起,然后引伸出经济力量对文人作品的影响。城市生理学,诸如《夜的巴黎》、《桌上的巴黎》、《水中的巴黎》这样的作品在20世纪的上海同样存在,甚至连戴望舒的那首著名的《雨...
评分本雅明认为现代机械技术给个体带来的震惊体验,瓦解了传统艺术的神圣光晕,并将之视为一种现代性的直觉体验而被表达。然而,这种体验方式却不是到现代社会才出现的,也并非现代艺术的专利。震惊作为一种审美体验,涵盖了从审美体验到审美判断的整个审美过程,使个体在面对丑、...
评分本雅明在《波德莱尔: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里并不是在写波德莱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波德莱尔是他灵魂选择依附上的一具肉体,他所需要的,是波德莱尔的眼睛和手中的羽毛笔。这本是一部名为《巴黎拱廊街》的鸿篇巨制,波德莱尔本来只是黑色的维吉尔,带着本雅明度过19...
其实是为了看里面收录的《巴黎拱廊计划》,当然本雅明对波德莱尔这种贬一下褒一下的态度十分有趣= =
评分1、译者很辛苦;2、作者很大神;3、思路真清晰,值得一再看(火车14小时站票,我站着看完把夜刷了
评分寓言是波德莱尔的天赋所在,忧郁是这一天赋的滋养源泉。在波德莱尔那里,巴黎第一次成为抒情诗的题材,他的诗不是家乡颂歌,而是这位预言者凝视巴黎城的目光。
评分文笔如行云流水,说理清晰透彻。虽然不成体系,却处处充满洞见。
评分| I565.072 /B49B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