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李泽厚 国学 哲学 论语 思想 经典 文化 中国
发表于2025-04-21
论语今读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论语今读》完成于1989—1994年期间,为李泽厚先生的重要著作之一。先后对二十篇《论语》逐一读解。其书的体例分为译、注、记。译章尽可能最大程度地保持原貌,采用直译,对于专有词汇如“君子”、“小人”则一律不译,而重要的词汇如“仁”“礼”“义”则有专章说明;注则参考朱熹的《论语集注》、刘宝楠的《论语正义》、陈树德的《论语集释》等多家注,力求精简全面;记是作者的评论、札记和解说。或讲本文,或谈哲学、或发议论,无一定之规,明白透彻,文体活泼。
李泽厚认为,《论语》这本书所宣讲、所传布、所论证的那些“道理” 、“规则”、主张、思想,已代代相传,长久地渗透在中国两千年来的政教体制、社会习俗、心理习惯和人们的行为、思想、言语、活动中了。它已成为规范整个社会活动和人们行为的准则和指南,并且“百姓日用而不知”,由文化而心理,不仅极大地支配和影响了人们的思想、理解和认识,而且他作用于人们的感情、想象和信仰,是有关中国文化的某种“心魂”所在。孔子和《论语》所代表的儒学,在塑建,构造汉民族之化心理结构的历史过程中起到了无可替代、首屈一指的严重作用。
因为重要,李泽厚重新译注了《论语》,并围绕今日如何读《论语》这个中心,写下了自己的评论、札记和解说,统称为“记”。它们长短不一,品类不齐;或讲本文,或谈哲学;或发议论,或表牢骚;或就事论理,或借题发挥;并无定规,不一而足。
李泽厚,著名哲学家,湖南长沙人,生于1930年6月,1954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美国科罗拉多学院荣誉人文学博士。李泽厚成名于五十年代,以重实践、尚“人化”的“客观性与社会性相统一”的美学观卓然成家。八十年代,李泽厚不断拓展其学术论域,促引思想界在启蒙的 路径上艰辛前行。九十年代,李泽厚客居美国,出版了《论语今读》、《世纪新梦》等著作,对中国未来的社会建构给予沉甸甸的人文关怀。
倚老卖老,扯呗
评分倚老卖老,扯呗
评分原文不用说了,李泽厚的解读深入浅出,很是受益。
评分李泽厚解读论语跟他解读康德一样,都只是他自己的《论语》、“康德”,与真正的《论语》、“康德”没有多大关系。
评分本书要和《中国皇权制度研究》对照着读,德力、儒法,向来是中国历史的两个侧面了。李泽厚没有停留在简单解释《论语》,而是点出两千年多来孔子之说对中国人心理结构的影响,比如“吾日三省吾身”的准宗教情感、“祭神如神在”的宗教观、“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忧患意识、“君子贞而不谅”的实用理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消极自由、“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原始共产主义等。并以原典儒家为基础,阐述他理想中的某种当代中国哲学。每届Party boss都试图作出某些理论贡献,习现在看起来对传统思想资源颇感兴趣。不过,孔子的“礼”、“仁”两大观念,前者经事实证明早就已经破产,后者可能还可以发挥自我修养方面的作用
七年前初版时即读过,当时印象很好,似乎两三天看完的,做了很多评注,可惜书不知搞哪里去了,前几天又买了一本,印象就不太好了,但暂时还说不出什么,因为还没有读多少。感觉就是作者视野虽广,但是,仅限于哲学,历史,等文科领域。 不过,无论如何,有李泽厚来注评论语,...
评分这本《论语今读》我花上除吃饭睡觉外几乎所有的时间,用了整整半个月才把它读完。请不要误会它艰涩乏味,相反的,我常常读的兴致勃勃、津津有味,可惜时间实在有限,否则我想我更愿意再细致一点的去研读它。 之所以用了这许多时间来读这本书,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惭愧的...
评分前记:《论语今读》(李泽厚,北京:三联书店,2004)是李泽厚晚年移居美国的作品,作者信手拈来发笔为文,实为轻松,但于我读来却颇为踉跄。拖沓至今,读后不免生发些感想。但本文不拟对李泽厚的思想进行点评,无论是同意不同意,都为自不量力。学力不及,只当学习。之所以写...
评分李泽厚老师在全书中非常强调儒家的乐感文化中包含的“悲苦艰辛,经营惨淡”的底子。我觉得可以将其总结为“尽其在我,成其在天”这8个字。 所谓“尽其在我”,即所谓要“学而时习之”,“一日三省吾身”,“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是儒家与佛,道两家最大区分处。佛,...
评分决定保研为我带来了将近一年的空闲,原先便计划着要利用它来读一些书。这几年陆陆续续读过的书也不少,但毕竟是以小说、散文和传记为主,始终不够深刻。这回读书的目的与之前迥异,不再是单纯的消遣或是求知,而希望自己能有深入本质、理性而虔诚的力量去面对未来路上纷繁复杂...
论语今读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